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信息化論文

信息化:打開農村物流的金鑰匙

2007-1-27 16: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的深入,農村市場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農村的物流量會成倍增加,要求農村物流快速向現代物流發展。

  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核心,因此在農村要實現現代物流理念,大力推進農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設至關重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國家出臺的一系列“三農政策”,推動著農村物流的不斷發展,并向現代物流的目標邁進。現代物流要有強有力的信息流做保障。現代物流的迅猛發展,從某種角度說是現代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發展的客觀必然。因此發展農村現代物流,不僅能更好地解決農業生產中農副產品的運輸和儲存、保證農用物資的及時供應,通過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還能夠促進和提高農村的信息化水平,使廣大農民能夠像城市的人們一樣,通過網絡及時獲取農用物資、農產品的市場信息,利用網絡完成交易等。但是,由于農村信息網絡平臺的薄弱,阻礙了農村現代物流的發展。

  去年底,農業部為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結合信息網絡快速向農村基層延伸的實際,決定在“十一五”期間,啟動實施“信息化村示范工程”,計劃完成“十萬村莊建站、百萬村官在線、千萬農民上網”的建設目標。這將為農村物流向現代物流標準發展奠定基礎,鋪就發展之路。

  農村物流發展還不完善

  從全國范圍看,農村物流總值在社會物流總值中的比重很小,遠遠低于全國社會物流總值27%的增長幅度。近兩年農村物流開始引起社會的重視,但是農村物流仍然在拖“三農問題”的后腿。不能忽視的是,雖然農村物流前景廣闊,但當前仍面臨許多困難。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農產品物流還存在嚴重的浪費。有數據表明,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30%,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在5%以下。另據統計,我國每年有3.7萬噸蔬菜、水果在運送路上腐爛,如此之多的農產品足可以供養兩億人的生活。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一些年里我國每年損失大約450億公斤糧食,如果把從生產到收獲、從流通到消費等各個環節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點,我國每年至少可節約糧食200億公斤,相當于我們開辟了3000萬畝無形糧田。

  農資物流環節較多。當前農資物流環節多、假冒偽劣產品多、秩序混亂等許多問題,阻礙了農資物流的發展。農產品質量標準不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滯后、標準混亂、標準無法溝通、標準不完善、食品質量檢測標準不統一、我國食品流通檢測及環保體系仍不健全等問題較多。

  城市現代化的物流與農村落后的物流不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導致城市與農村在物流業發展方面差距越來越大,外資投資城市原有城市物流基礎較好,并且工業與商業物流相對農村物流較發達;而農村物流落后,對農村經濟造成很大的損失。曾經出現過“東北糧食走廊”走不起來的怪現象,一方面是世界銀行的“現代化投資”,一方面是縣級以下糧庫落后的物流基礎。

  農產品加工物流薄弱。我國農產品加工物流相對落后,發達國家的農產品產值與農產品加工產值之間的比例為1:3~1:4,而我國僅1:1或稍多一點,農民種植農產品得到的收入有限。

  信息化推進農村物流發展

  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農村市場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農村的物流量會成倍增加,要求農村物流快速向現代物流發展。而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核心,因此在農村物流要實現現代物流理念,大力推進農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設至關重要。

  國家已經認識到了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去年末,農業部先后發布了兩個有關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文件——《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意見》以及《“十一五”時期全國農業信息體系建設規劃》,明確提出了“十一五”農業信息化建設的任務和措施以及工作思路。將啟動“信息化村示范工程”,目前,全國各地農業信息化網絡平臺建成和在建的已經為數不少,將為農村物流的現代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山東榮成、壽光已進入全國首批“國家農村信息化綜合信息服務試點”名單。據了解,山東省將引導試點市安排一定資金,對相關重點項目給予支持,未來3年內,再帶動10億元社會投資對農村信息化綜合信息服務給予支持。以期建成較為完備的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各類涉農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還有北京、黑龍江、遼寧、陜西、江西、上海、廣西、河南、山西……都已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搭建起信息網絡平臺,農村物流的發展就可以建立在這些信息網絡平臺上。利用信息平臺將多種現代化物流技術逐步滲透和運用到農村物流建設中,如運輸技術、庫存技術、加工技術、包裝技術等。

  信息化建設任重道遠

  21世紀將是信息農業的時代,農業信息技術將成為實現農業高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目前,農業信息工作還存在基礎設施薄弱、信息資源分散、信息人才缺乏等三大突出問題,成為農業信息化制約瓶頸,科學謀劃和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工作任務依然艱巨。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司長陳偉也表示:怎樣讓適農信息進村以后落戶。信息化進村是很難的,讓有用信息最后到農民手里更難。

  要解決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瓶頸問題,需要從三大突出問題逐個入手,分別解決。首先,進一步加強對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體系的投入。農業信息化在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解決當前“三農”問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有必要把農業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體系中加以重點考慮。當前應把農業信息化納入整個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體中,同時,在國家的主要建設項目,要充分考慮到農村信息化,給予必要的支持。把信息扶貧作為促進我國中西部農村發展的重要手段。

  其次,加快建設農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信息網絡是實現農業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礎,特別是在我國農村通信普及還不完全、整體信息網絡還未建成的情況下,當務之急就是加大投資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

  最后,建立農業信息技術人才培養體系。信息化的關鍵在于應用,而應用的關鍵在于人才。特別在農村地區,人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現代通信信息技術的了解還很少,這使農村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急需大量人才來完成。要通過建立健全的農業信息技術人才培養體系,開展農業信息化隊伍建設。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