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是推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動力
2007-12-14 22:5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零售業是推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動力
曾經我國提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時至今日怎樣?
年初前,國內有不少專家和學者,在世界經濟低迷中以“一枝獨秀”形容國內形勢一片大好。在2004年1月29日,我以“透視中國經濟繁榮背后暗藏危機”的文章,反駁這種觀點。不久,國家出臺了宏觀調控的政策,見于媒體的“一枝獨秀”消失,業內人士轉變成另一種高談闊論了。
目前,中國制造業的規模名列世界第四位。可是,國內競然還沒有一個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工業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中國經貿》統計,我國進入全球500強名單的企業,人均銷售額及利潤分別只有4.41萬美元和0.21萬美元,均為500強平均數據的1/7左右,從中說明中國上榜公司普遍缺少核心競爭力。
中國優秀企業的代表可以上市融資,然而,上市后資本更充足,反之眾多的問題隨著而來了,致使國內股市長期低迷。我國有一千多家上市公司,去年現金分紅的只有幾十家,投資者投資股市,形似于賭博活動。國有銀行發放貸款,一般都有擔保和抵押財產,為何總是存在那么多的不良資產?去年汽車是紅火的產業,而今某些商品出現供大于求、產能過剩的現象,變化無常、潮起潮落的中國市場在國外是少見的。
我們在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及面臨的困難。這些現象的根源,是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各自為政,造成表面上經濟繁榮的景象,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全國性的行業大企業。經濟源頭是商業流通業,卻是政府和企業所忽視的,造成今天零售企業規模過小的局面,使制造企業生產成本大、效率低、利潤小、市場風險大。企業沒有國際競爭力,一個國家同樣沒有國際競爭力。如按現在的發展形勢下去,中國難以摘掉經濟落后的帽子,要想成為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任重道遠。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八十年代,我確立了自已的人生奮斗目標,致力于立足商界,出擊發力的是商業流通業。縱觀一切的經濟活動,幾乎都與零售業有著密切重要的關系,只有重點突出零售業的強勢優勢,將可規避市場上的風險。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生產,是發展經濟建設的出路。“渠道為王,終端致勝,”是有識之士的共識。杰克韋爾奇說:“在多變的環境中,企業作一年的預測己難。”而我的研究發展課題,歷經十八年既能經久不衰,沒有被時代發展的潮流而落伍,反而可以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流發展方向。在于當初的定位正確性,以及敢為人先的創新之舉,為了改變行業的落后狀況,為客戶提供完美的商務服務,以此提高整個行業企業的國際竟爭力。以天下為公,先民而后己的思想,也就形成了在全球業界中首創的經營模式。
現在,商業雖然列入國家扶持的行業,然而,中國商業聯合會秘書長王躍認為:“怎樣培育民族的商業巨艦,在金錢或者土地上給予支持都已經是很有限的,能做的就是為國內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的環境。”任何時代,強勢企業極少,弱勢群體眾多,各種跡象表明:我這項研究成果更加符合中國國情。
沃爾瑪在全球擁有3600多家分店,成就了年
零售額超過二千億美元。一個大賣場投資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國內外零售企業相同的發展模式,國內的零售企業處于相對弱小的規模,無法匹敵。如果要做到跨國零售巨頭的規模,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利用我這種經營策略,花最小的投入,用較短的時間,僅在國內市場,可以輕松打造中國乃至世界上的商業航母。
回顧過去,看看現在,展望未來。零售業的重要性是其它行業不可替代的,一個強勢的零售企業,可以使某些企業關門倒閉,也可以造就各種行業的大企業。然而,制造業的企業不可能造就一個強勢的零售企業崛起。因此,如果這項成果得以實現,那么,將引發我國零售業、物流業、金融業、工業、農業、服務業等行業的洗牌和巨大的變革。
由此可見,零售業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只有零售業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