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物流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在哪里
2007-11-1 13:5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湖北物流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在哪里
——在第二屆中國物流發展東湖論壇
暨2007湖北物流企業年會上的演講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 丁俊發
中國物流的發展經過了幾年的起步以后,現在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其主攻方向亟待確立,突出問題務必研究。
去年我牽頭完成了四個研究課題。一是國資委下達的中國制造業的物流現狀與對策。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物流在中國舉足輕重。國家發改委將在上海召開會議,推動制造業和物流業的聯動發展。二是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下達的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的現狀和對策研究。相關研究內容已在報刊上發表,引起了大家廣泛關注。商務部已經把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列入產業損害調查目錄。三是商務部下達的現代商貿業的物流體系研究。四是教育部下達的物流人才現狀與需求預測研究。這些都是大問題,有必要進行系統研究。除了以上四個課題外,聯合會還完成了物流園區、民營物流企業等重大問題研究。
最近大家都在關注鋼鐵物流,原因有三:第一,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第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消費國;第三,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鋼材出口國。我國的鋼材進口,最多一年進口達4200萬噸,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材出口國,超過日本。面對這么大的鋼鐵物流量,我們如何來重新構建中國鋼鐵產業的供應鏈?如何融合或者整合鋼鐵產業的上游與下游,包括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和物流商?現在鋼鐵物流成本太高了,只有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加上自主知識產權與資源控制力,中國才能變成一個鋼鐵強國。過去湖北有個“一二三”。“一”就是武鋼的1700軋機,“二”就是二汽,“三”就是三峽電站。湖北也是鋼鐵大省。
中央提出新農村建設,三農問題永遠是中國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問題。現在出現了一個農民進入物流領域的問題。大家知道,大量農民轉移到城市來,可以說中國的城市是農民蓋起來的。在北京大街小巷的小販基本上都是農民,像做豆腐的、賣菜的、修鞋的等等。現在所有的城市都在搞配載,有很多的配載中心。專線和零擔運輸,有90%都是農民在做。在很多省市,有許多農民自發地組織起來買汽車到城里搞運輸。因此,當農民進入到物流以后,怎么組織,怎么整合,是個需要研究的問題。國外的一些跨國運輸公司想進入中國,看到這種情況后都感到不可思議。所以說,物流領域還有很多新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去探索,并且更多的是要聽取企業的意見,是要到實際領域中去解決問題。
今天,大家主要探討湖北物流的問題并發表看法。這次“中國物流發展東湖論壇”很好,主題很鮮明。我希望以后每年的“東湖論壇”都有一個主題。大家圍繞這個主題陳述觀點和看法。
關于湖北物流發展的主攻方向,我認為要重視五個問題的研究。
第一,要提高全民特別是領導干部、企業家的物流意識,與“重生產、輕流通”的舊觀念徹底決裂。
胡錦濤同志最近在中央黨校發表講話,特別強調要堅持進一步解放思想。這次講話以后,有很多人都在思考和討論這個問題。解放思想是從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初期就開始強調的,現在又再次提出,有什么針對性嗎?現在全國不管哪個領域,包括物流領域或流通領域,思想都并沒有完全解放,還是有很多舊的東西在禁錮著我們的思想。如今,新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要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出了和諧社會等等一些概念,都是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的,并探討提出了一系列解決辦法。“解放思想”正是如此。像物流業,發展最快的是沿海,中部發展的不夠,西部發展較慢。為什么呢?這里存在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環境好,物流費用少;二是人的思想解放,有些地方局面打不開,整個改革的思想凝固在那里。所以,思想要進一步解放。
湖北經濟發展很快,但還應該考慮怎么樣進一步解放思想。這里包括了所有的制造業、流通業,和農業的一些領導干部。我們應該從發展服務業的理念去取得更多的空間,去施展我們的才能。如果一個國家的企業整天在營銷它的產品而不考慮營銷服務,那么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就不正常了。現在中央提出大力發展物流業,這個時機非常合適。江澤民同志曾在中央黨校講過一句話:“重生產輕流通”是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應該結合中國的發展來解決。希望我們的領導干部要在這一方面有所作為。
第二,要發展服務經濟,“把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化”。
要推進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到湖北、武漢來,湖北、武漢應該有新的體制、新的模式來承接產業轉移。1968年美國經濟學家提出了服務經濟的概念,并預言到一定時期服務經濟將是美國整個GDP的主要組成部分,服務產業的就業人數將超過第二產業的就業人數。美國的現狀證明了這一觀點是正確的。后來好多經濟學家在探討服務經濟的核心問題時說到:服務經濟的核心就是把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化。我認為這個觀點對中國來講也非常實際的。去年我們研究了國外的制造業。在研究過程中,大家看到,國外的很多跨國制造業流程和中國在計劃經濟時形成的制造業流程完全不一樣,所有的跨國制造業都在強化核心競爭力,把非核心競爭力部分全部外包,如企業里面的物流、采購、信息化管理、人事管理等。而中國的企業往往是“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所以,中國的制造業改造要重在流程改造。
第三,要抓住長江中游交通樞紐的優勢,抓住承接產業轉移的機遇,形成總部經濟格局,把武漢打造成中國中部的物流基地。
湖北省委、省政府都在研究產業轉移的問題。產業轉移是否現實,有多大可能性,有多大規模,這些問題大家都在討論過程中。沿海地區人多,但土地是固定的,只能承載一定規模的制造企業。到了一定時期,一部分產業就要轉移。例如,廣東的中山,就只那么大,再搞第二產業根本沒地方了,只能把一部分第二產業轉移出去。這里的現實問題就是轉移到哪個地方去?一般來講,關鍵是它的成本。一是原材料,要保證當地能夠取得很多原材料,以降低物流成本;二是人力資源;三是運輸成本;四是管理成本等。就湖北來講,我認為其優勢在于有長江。有關研究表明,在整個物流的運輸成本里,內河航運的成本最低。如德國的漢堡,漢堡港雖然是海港,但它周邊有很多支線都是內河航運,擁有非常優越的內河航運優勢,它的物流發展非常好。湖北武漢有這個優勢,有很多企業愿意到這個地方。但長江沿岸并不光只湖北,還有其他的省份和城市。我曾了解外資企業愿不愿意到中部、西部去投資,企業大都表示把產業轉移到中部、西部,難度很大,成本實在太高。就這個問題,我在重慶時,跟長安福特探討過。現在湖北強調承接沿海產業轉移,需要跟上后面的配套經濟。目前,就湖北、武漢研究產業轉移中的承接問題,包括物流,一定要研究湖北武漢每一個產業里的生產型服務業、消費型服務業是什么樣的。武漢確實是個好地方,是鐵路、公路、航空要道。在研究經濟和物流業的發展時,關鍵是怎樣形成一個整體的方案。
第四,要創造環境,加快物流服務商的成長與發展,培育3-5個全國著名物流企業。
現在的問題是,制造業也好,流通業也好,沒有把物流釋放出來,特別是一些高端的物流。我覺得物流公司成熟與否的標志,不僅僅是它的規模,它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能對制造業進行供應鏈的支持。現在各個企業在改組時都專門請物流公司做方案。這幾年美國物流協會舉行年會的重點是討論供應鏈的六大模塊,而中國還沒有完全進入到供應鏈管理時代。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研究中國的物流發展。湖北現在已經有幾個A級物流企業,但在全國排名的話就不太樂觀了。事實上,我覺得湖北是有條件培育出一些著名的物流企業的。
第五,要合理規劃物流業的空間布局,以城市為中心,形成城鄉一體、工農一體、內外貿一體、產學研一體的總格局。
現在各個省市都在進行物流總體規劃,包括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規劃。去年我們調查了207個物流園區,最大的有11平方公里,47%在1平方公里之內。大部分的物流園區以開發區的模式在運作。我們需要研究,中國怎么樣來建設物流園區,包括物流中心。歸結起來,就是要形成一個空間布局,形成城鄉一體、工農一體、內外貿一體、產學研一體等四個一體。
湖北是工業大省,也是農業大省。中央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是農業問題,今年也不例外,說明中央把農業看的很重。一號文件里面專門講到“大力發展適應現代農業的物流體系”。今年,我就適應現代農業的物流體系進行了研究,文章已發表在《經濟日報》理論版。現在我國存在大量的食品安全問題,冷鏈物流系統也很落后,應該把農業物流作為戰略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