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學苑

多渠道降低物流金融風險

2006-9-28 10: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與物流業的發展速度相比,目前我國金融服務體系明顯滯后 ,由于傳統銀行經營體制的原因,金融業對物流業發展的需求重視不足;管理者對物流業資金監督不夠;金融手段落后,不能跟上物流發展需要。廣東發展銀行行長張光華日前在“金融與物流”論壇上頗有感觸地表示,我國金融業相對于物流發展過程明顯存在著滯后的一面。但同時,現代物流企業也不能單靠銀行的間接金融渠道,保險或其他資本營銷手段也可從中協助。 
    資金服務必須與之匹配 

張光華表示,現代物流強調以最佳的配送方式、最短的配送時間、最高的配送效率、最安全的配送保障和最低的配送成本來實現商品的流通。這就要求金融業能及時適應物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根據物流業的資金特點提供與之匹配的資金服務。“已在中國成功實現本土化的諾基亞、IBM、寶潔公司等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的同時,其國內的金融服務也隨之而來。因此,中國的金融業必須對現代物流業的全球化給予充分的認識和積極的配合,把服務搞上去,保證自己能擁有真正創造利潤的市場,擴張資本運用領域,增強競爭能力。” 
   物流與金融要相互促進,但要發揮互動作用,首先要加強雙方之間的信息溝通。只有根據物流的流程狀況,確定物流配送各個環節的資金成本,并對物流技術和服務過程進行全面分析,才可能對物流企業資金進行科學分類和管理。而銀行資金系統要盡快建立市場反饋體系,充分認識物流資金流動特性,及時監督和支持物流企業所用資金,減少資金投入盲目性,避免市場物資庫存占壓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但是,從現狀來看,目前我國物流與資金流明顯不暢,資源未能有效利用。 
    為物流商疏導風險壓力 
    張光華說,目前物流企業在與客戶的談判中,往往被某些大客戶以有力地位迫使其接受某些苛刻的墊付成本條款,有的物流商甚至將各種運輸所適用法律中正常的豁免條款都刪掉。金融環節的不暢通、信用體制問題,使第三方物流企業承擔的風險越來越大,這些風險主要來自與客戶、與分包商、與信息系統提供商的合同責任風險,以及物流商的第三者法律責任風險的飆升。張光華認為,金融結構的不合理使大多數物流企業集中于間接金融體系,也就是銀行。其實,物流商因第三者責任引起的賠償有時也是相當驚人的,如物流商使用自己的倉庫存放危險品發生爆炸,或物流商使用自我船舶、車輛發生泄露事件,所引起的財產損失、人身傷亡和環境污染等,都要承擔巨額賠款。 
   “通常出現貨物丟失、毀損時,保險公司一般只是就貨物本身進行賠付,物流公司時常會受到較大數額的所謂經濟損失的追討。”張光華表示,現在,物流行業的投資風險、提供物流方案的風險、提供金融服務的風險和商品特性的風險都在飆升,傳統的車險、和貨險早已不能適應企業的實際運作需求,保險公司方面需要一種專業的險種,為其分擔在物流運作過程中所承擔的運輸責任。“現在深圳的一些保險公司已經和當地物流企業簽定了有關綜合物流保險的合同,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物流企業不久就可以借助物流保險卸去包袱,輕裝上路。” 
   借資本運營擴大企業規模 
   另外,物流企業還要運用資本營銷手段,以資產重組、投資參股、資產并購、產權置換、發起或借殼上市等多種方式迅速擴大自身的規模,快速增強實力和擴大市場份額。張光華透露,2000年,物流業或相關上市公司在股市籌集資金數量比1999年增長84.2%。物流業毛利率雖然近年有所降低,但與深滬兩市各行業平均毛利率相比仍高出很多,平均凈利潤率基本相同。但物流業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卻只居于上市公司行業的中游,這與我國物流行業整體的效率不高、資產利用率不高存在很大關系。另外,物流及相關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基本保持在25%以上,充分表明物流業在我國是飛速發展的產業。張光華認為,物流行業應充分借助資本市場的助推作用,加速企業規模、實力和業務的擴張。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