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發改委透露,《廣東省港口布局規劃》編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根據該規劃布局,粵港口群的形成將對
香港直接形成包圍之勢。專家認為,面對廣東新一輪港口建設,香港應積極充當珠三角港口群的“領軍”,擴大客戶群才可能與廣東5大樞紐港形成“合力”效應。
《廣東省港口布局規劃》是由廣東省發改委聯合廣東省交通廳共同委托交通部規劃研究院編制,目前已完成中間成果稿,正在征求有關方面意見,待進一步修改完善并經專家論證后上報廣東省政府和交通部聯合審批。
根據該規劃布局,廣東東翼形成以
汕頭主樞紐港、
汕尾港、
潮州港和
揭陽港為重要港口的港口群;西翼則將加快以
湛江主樞紐港、
茂名港、
陽江港為重要港口的港口群建設;珠三角地區的
廣州南沙港一期,
深圳鹽田港3期等也成為未來5年的重點工程。廣東港口群的形成,對香港直接形成包圍之勢。
70億打造東西兩翼港口群
據《廣東省東西兩翼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專項規劃》預測,2010年,東翼(汕頭、揭陽、潮州、汕尾)各港口吞吐量將由2003年的1815萬噸增加至5562萬噸;西翼(湛江、茂名、陽江)各港口吞吐量從2003年的5391萬噸增至11447萬噸。
因此,在《專項規劃》中,東西兩翼成為建設重點。未來5年,廣東將投資70億元打造東西兩翼港口群,以充分發揮東西兩翼的水運優勢,強化水路運輸在外貿運輸和大宗散貨運輸中的主力地位。其中,在東翼重點建設汕頭港廣澳港區和珠池港區2期工程,在西翼重點新建霞山港區20萬噸級礦石碼頭,整治湛江港25萬噸進港航道,開展東海島港區25萬噸級礦石(與鋼鐵廠配套)、30萬噸級原油碼頭(與國家原油儲備庫項目配套)等項目建設前期工作,與湛江鋼鐵基地和國家原油儲備庫項目也同步建設。
120億擴建珠三角港口
未來5年,廣東還將計劃投入巨資擴建珠三角港口群,其中重點規劃建設南沙港區一期工程、鹽田港三期、蛇口集裝箱碼頭二期、
珠海九洲港貨運搬遷、廣州港出海航道二期等項目,預計投資總額約120億元。
有關官員透露,目前省里正積極爭取國家在項目計劃和資金安排兩方面對東西兩翼主樞紐港和鐵路建設的支持,努力加快汕頭港、湛江港和東西兩翼鐵路出省通道的建設,并明確省對東西兩翼公路建設補助標準,促進東西兩翼公路建設再上新臺階。
此外,廣東將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對經營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引入競爭機制,按市場化運作,進一步吸納社會資金參與東西兩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珠三角港口群外敵眾多
一項名為《粵港澳三地物流合作的前景探析》的調查報告指出,珠三角港口群未來將面臨來自長三角、
臺灣、韓日及東盟的挑戰,粵港澳三方港口必須相互配合,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穩占一席位。
珠三角港口群首先面臨著長三角地區挑戰,該地區擁
上海、
寧波國際港,
南通、張家港、
安慶、
蕪湖、
杭州等主要內河港,物流體系完善,分工配合好,境外航商在上海設立子公司或辦事處的已有100多家,貨代2500多家。其次,臺灣當局也在致力加快已居世界集裝箱交易第3位的高雄港的建設,正策劃營造“亞太營運中心”,建設“離岸航運中心”,將華東和華南作為其腹地,一再爭奪在香港中轉的集裝箱,以取代香港。高雄港還極力降低碼頭收費,以吸引更多的船舶進港。該港集裝箱吞吐量連年大幅度增長,與新加坡一起構成對香港的巨大威脅。
其三,日本和韓國等國加快了集裝箱碼頭的建設步伐,力圖成為我國華北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出海門戶。
此外,東盟各國的港口群也成為粵港港口重要的競爭對手,其中包括同為世界排名前10的新加坡港曾一度領先香港,位居世界第一大港,居世界各港首位,費用低廉,且是東亞與歐洲、非洲航線的必經之路。東盟物流業的迅猛發展,對粵港澳區域的物流業造成巨大威脅。
專家指出,在內憂外患、四敵當前的情況下,如何在現有港口分工的基礎上形成有效的合作機制,促成珠三角港口的整合是粵港今后的研究重點。香港應擺脫“什么都必須經過香港運輸的觀念”,正確認識自己作為國際集裝箱運輸港的定位,加強自身服務的建設,通過整體合作形成區域競爭力。這種合作可首先通過行業形成有約束力的競爭機制,但粵港之間對港口也應有協調機制。只有這樣,珠三角港口群才可能在國內新一輪港口建設潮中領先。
粵港澳應近交遠攻
廣東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品安認為,在國內新一輪港口建設潮中,香港無須畏懼廣東港口的競爭,相反應積極充當日益國際化的珠三角港口群的“龍頭”,通過互補、擴大客戶群,與廣東五大樞紐港形成“合力”效應,共同對抗“外敵”。
今年“兩會”期間,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已放話,“廣東發展港口,香港請放心。”他指出,未來幾年廣東的集裝箱運輸需求將達到8000萬標箱,單單靠香港,根本解決不了廣東的需要。廣東集裝箱碼頭的建設決不會抑制香港的發展。
“還有一個原因是粵港之間港口的定位差別較大”,對珠三角經濟做過多項專題調研的劉品安認為,區域之間要以分工合作代替無序競爭。在其向廣東省發改委提交的一份《把珠三角建設成為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的報告中已為廣東三大港口城市做了明確定位分析。他指出,廣東的港口大部分是通過內河運輸和從事重化工運輸,如廣州的南沙港、湛江港及珠海的高欄港,散貨運輸占了很大一部分。而香港的港口主要從事集裝箱運輸的外向型業務。
粵港區域經濟專家、暨南大學教授封小云對粵港澳聯手發展港口的觀點也表示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