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超市,商場以及便利店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低溫物流已漸重要。低溫配送中心的規劃與設計將影響物流作業的效率和服務水平。建立低溫配送中心,能幫助貨主減少管理庫存的費用及麻煩,提供高效率的后勤支持和改包裝、貼卷標、促銷商品組合等物流加工服務。本文希望通過案例,介紹建立一套系統的、符合邏輯的規劃設計步驟,詳述各步驟的重點,以協助設計者能以最短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完成低溫配送中心規劃設計工作。
深圳某公司現規劃建設一低溫配送中心,目的在于利用企業自身優勢,在低溫配送中心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利用升值服務,低成本,供應鏈管理,取得與競爭者差異化競爭優勢。
計劃準備階段
1)制定規劃目標
短期規劃:滿足自用需求(冷凍水產)約3600噸,并對下游經銷商客戶提供冷凍食品的配送物流服務。
中長期規劃:在深圳北部、西部各建立一轉運型配送中心、土地面積3000m2左右,發展鮮食水果等產品之加工,網絡營銷及宅配服務。
2)基本資料的搜集
配送中心現狀是:將原來的冷凍庫承租下來改造為低溫配送中心。地點為工業區,臨近鹽田港,距高速公路口2公里左右,臨近8車道快速道路。方便北部、西部之整車配送。附近冷凍加工廠林立,臨近又有許多住宅區,招募低溫作業經驗的人員非常容易,交通方便,土地價格便宜,自然條件(如地震、降雨、鹽度等)無直接威脅。
基本要素:
訂單E:訂單來自經銷商、便利店、超市、量販店。
種類1:配送商品為冷凍水產品、種類約600種。
數量Q:配送商品平均每日5300箱,庫存量平均2800托盤。
配送渠道R:本市、直送批發零售商。
服務對象S:物流的服務對象為本公司及零售商。
時間T:交貨時間為下單當日或次日送達,配送頻度為一天一次。
成本C:物流費用約占商品價格的9%。
3)基本資料分析
倉儲設備:原油倉庫缺乏貨架、儲位、無法做計算機儲位管理。理貨區級裝卸區無空調冷凍設備,理貨區為常溫,嚴重影響產品質量,減短產品的保存期限。樓高約6m,扣除空調管路空間,實際可用高度約5m,只能疊放三層托盤。由于原為儲存原料及成品之冷凍庫。并未配置貨架,托盤只能以堆板方式存放。
配送作業:目前配送回程幾乎為空車。每月配送峰值低谷之數量差異大,形成月初量大送不完,月中、底量小而閑置的情況。原因為付款條件是月底月結制,造成客戶訂貨集中在月初的一周里。若能與其他物流公司做共同配送,將可降低配送成本。
庫存管理:儲位無法妥善管理,造成空間的浪費及盤點困難。沒有計算機配車系統,配送成本難以掌握。因為缺乏信息系統,時常造成庫存重復被賣而無法交貨的窘境。而零散貨品尋找不易,常發生庫存表有貨卻找不到貨的情況。目前每三個月盤點一次,因倉儲設備不足而無法做到精確的盤點。
系統規劃階段
1)EIQ參數的分析
E—配送的對象:經銷商、便利店、超市、百貨公司。出貨狀況:整托盤出貨12%,整箱出貨88%。
I—配送的商品種類:冷凍的水產品、畜產品、蔬菜、蔬果和調理食品,數量大,體積小。
Q—商品的配送數量及庫存量:目前的總量為簽約企業水產品之配送數量總和。因采取月結貨款結算方式,每月20-30日為波谷時間,每月1-10日為高峰時間。若能配合其他進口商/制造商已每月20日為月結款日,可以有效改變上述不平衡峰谷問題。
R—配送渠道:配送中心—經銷商—零售(便利店、超市、百貨公司)—消費者。
S—物流服務:渠道合理成本下的服務質量。即成本不比競爭對手高,而服務水平比起高的服務原則。
T—物流的交貨時間,采取配送頻度一天一次。次日送達(12-24小時)。
C—建造預算中的物流成本以倉儲費、裝卸費、流通加工費、配送費等分別計費。
2)規劃方案中的基本設計參數
規劃的庫存周期天數27天。營收(出入庫數量)與庫存同步增長。出租儲位之種類數與使用儲位數同比例增長。
中心總面積:2928m2(樓梯間另計):長89m×寬32.9m。倉庫區:長64.4m×寬32.9m×24m高;處理區:長24.6m×寬32.9m×高23.1m。
溫度要求:自動倉庫-25℃庫溫,50000m2,總收容量8800托盤,最大入庫量200托盤/日,入庫初溫-15℃,入庫24小時內可達-25℃。冷凍區-25℃庫溫,300m2。前室+1℃-+3℃室溫,50m2。理貨區+5℃-+10℃室溫,700m2。冷藏區+1℃-+3℃室溫,400m2。
每月出庫3500P=120P/日,每月訂單數:3582張,每月累計出貨箱數:124478箱,每日出庫種類預估200項(目前170項/日)。
揀貨頻率:出庫25P/小時,再入庫25P/小時;揀貨入庫15P/小時;峰值時間帶:6:00-8:30和16:30-19:30。每日車輛進出頻率(現況):進拖車2輛×作業時間1.5小時,出車1輛×作業時間1.5小時。
3)規劃方案說明
規劃的兩個方案由于篇幅限制,這里做簡單介紹:
方案一(平貨架):總費用4325萬元。
a)低溫配送中心建筑面積4347m2(63m×69m),倉庫采用一層廠房,內部凈高12m,倉儲設備采用托盤貨架搭配窄道式堆高機的作業方式,共有儲位5640個。規劃為6個區域,溫度可控制在0℃--25℃。
b)生鮮加工廠建筑面積為3760m2(40m×94m)。預計建三層樓,一樓的后面規劃為冷凍機械室,右邊為原料倉庫及活魚養殖池。生魚片生產線,其設備包括生鮮凍機,舌根年限切割機,急速冷凍機,包裝線及冷藏庫等設備。二樓計劃生產鮮食產品。
c)進出貨區為三層樓方式:一樓作進出貨暫存區,其溫度設定為5℃-7℃,面積756m2(63m×12m),樓高5.5m,月臺高1.3m,設有升降月臺等設備。二樓作理貨區或冷藏區,溫度為0℃-5℃,面積為1134m2(63m×18m),樓高5米,利用二樓延伸的6m作遮雨棚。在樓層間利用電梯與垂直輸送機搬運貨物。三樓作行政辦公室,面積為1134m2(63m×18m),摟高3.5m。
方案二(自動倉庫+傳統倉)總費用7832萬元。
a)低溫自動倉儲中心建筑面積為2915m2(33.9m×86m) ,倉庫主體采用一體式自動倉儲廠房,高度為24m。自動高架堆垛機五臺,儲位9400個。溫度可控制在-25℃左右。
b)進出貨物暫存區規劃為四層樓,一樓作進出貨裝卸暫存區,其溫度為5℃-7℃,面積為508m2(33.9m×15m),樓高5.6m,月臺高1.5m,設有升降月臺等。二樓理貨區,其溫度設定為0℃-5℃,面積為847m2(33.9m×25m),樓高5m,利用二樓延伸的8m當作遮雨棚。在樓層間利用電梯與自動高架存取機來搬運。三樓當作冷藏及冷凍兩用的倉儲區,其溫度為7℃-25℃,面積為847m2(33.9m×25m),樓高5.5m,儲放不能進自動倉的商品,四樓當作行政辦公室,面積為847m2(33.9m×25m),樓高4m。
c)加工廠為三層樓建筑,面積4000m2,一樓的后面規劃為冷凍機械室,右邊為原料倉庫及活魚養殖池,生魚片生產線設備包括生鮮解凍設備、生鮮切割處理臺,急速冷凍機、包裝線及冷藏庫等設備,而二樓則生產鮮食產品。
方案評估階段
根據規劃的基本方式,計算各方案的投資金額以及運營收支的經濟效益,進行效益評估分析。假設計算條件如下所示:
a)倉庫利用率第一年65%,第二年75%,第三年85%,第四年之后按95%計算。
b)揀貨時每箱以10元計算,每托盤堆碼30箱,因此每托盤理貨費為300元。
c)集裝箱裝載量換算時,40英尺集裝箱以堆碼30托盤計算。拆箱數量以倉庫庫存量的60%計算。
d)物流費第五年費率調整,倉租費為650元/箱,入庫費調整為150元/箱。
為利于收發貨,庫存管理等,由計算機管理隨時掌握庫存量,正確提供庫存狀態,而且通過倉儲計算機與公司的主計算機聯機,可向客戶提供實時信息及網上訂單和訂單查詢。由于采用高技術高效率迅速占領市場以及投資較快回收,最后決議選第二方案。
詳細設計階段
從規格種類繁多的各類設施中挑出最佳設備,集成以滿足整體效率最大化,需要各專業相互配合。
以下針對重點設施加以敘述:
自動倉庫室內貨架凈高24米,采用一體式設計,外墻板直接固定于貨架鋼柱,節省廠房成本。前處理區為四層:一樓為收出貨區,月臺可停放貨車5臺,配5臺月臺跳板供裝卸貨。二樓為批量訂單揀貨區,可供多訂單合并揀貨。三樓一半為冷藏儲存區;另一半為冷凍儲存區。電動推高機作業。倉庫側邊配置2層低溫零星揀貨區,貨品由高架吊車(激光定位FS系統)取至指定區域,員工以揀料單指示揀取。
處理區廠房:一樓月臺高1.45米,一樓樓高6米,二樓樓高5米,三樓樓高5.5米,四樓樓高4米。貨用電梯采用4.5噸,每分鐘運行30米。
冷凍、冷藏及空調系統由二臺低溫鹵水冷凍機組(-25℃)負責自動倉庫,2臺中溫鹵水冷凍機(+1℃-+10℃)負責理貨區,冷藏倉庫等冷卻。
信息系統功能:全自動低溫倉儲。儲位管理計算機化,先進先出,確保產品質量不逾期。客戶能應用互聯網實時查詢庫存。客戶能應用Internet、EDI、FAX、TEL等方式之下單。
結論
目前此配送中心正在建設中,2006年投入使用。在規劃時注意到以下方面:
配送中心選址影響到運營成本及招商難易。雖然本低溫配送中心距離鹽田港,高速公路的距離都在車程15分鐘以內,地價也比較便宜,但是位處深圳東部,若能選擇更接近高速公路路口或更接近前鎮冷凍廠區域,將更能具有群聚效應。
低溫配送中心的投資金額較大,資金回收慢。較其他產業相比報酬率低。雖有其策略目標的綜合效應,但公司在投資之前仍應作詳細的資本預算分析,以求最大報酬率。如果有可能依靠政府政策取得土地,則可以節省資金,有助于提高資產報酬率。
本方案的計價方式和估計較為粗略。如能通過生產成本會計制度,分析配送中心成本組成及影響因素,并建立其關聯性,可提出更合理的配送中心成本分析與架構模式。
在方案評估階段,僅以成本作為選擇的基準:如預算、可能完成的期限,效益等來評估計算兩方案的投資金額以及經濟效益以選擇最佳方案。但尚有許多無法評估的因素無法列入成本計算。故今后可針對配送中心規劃放案評估方法進行更詳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