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知識

準時化采購的質量控制

2006-8-30 20:0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1. 引言
準時化采購是一種先進的采購模式,也是一種先進的管理模式,也叫 JIT(just in time)采購法,即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以恰當的數量和恰當的質量提供恰當的物品。它是從準時化生產發展而來的,為消除庫存和不必要的浪費而進行的持續性改進,其目的就是要減少多余庫存,避免廢次品,消除不必要的訂貨手續、裝卸環節和檢驗費用等。
企業要進行準時化生產,必須要有準時化的供應。準時化采購是準時化生產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在供需關系、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與傳統的采購方法有許多不同。
2. 新型的供需關系
傳統的采購模式的供需關系是價格驅動下的競爭模式。一般是多頭采購,通過價格競爭選擇供應商,因此供應商的數目相對較多;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是短期合作的關系,當發現供應商不合適時,可以通過市場競標的方式,重新選擇供應商; 傳統的采購模式為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訂購時批量很大,造成企業庫存大量的物資; 在質量控制方面則采用加強進貨檢驗的方式進行,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空間以及測試設備,不僅費用昂貴而且浪費時間,接踵而來的是物資遭受等待檢驗以及物資不合格的延遲。
準時化采購的供需關系是合作伙伴關系,又叫互利共贏關系。強調供需雙方共同分享信息,通過合作和協商相互的行為,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每種物資的供應一般選擇二至三個供應商,一方面管理供應商比較方便,有利于降低采購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長期穩定的供需之間的合作關系,質量上比較有保證。在選擇供應商時不需要競標,而是通過對供應商進行綜合的評估,在評價供應商時價格不是主要的因素,質量是最重要的指標,這種質量不單指產品的質量,還包括技術質量、交貨質量和服務質量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準時化采購要求供需雙方的信息能高度共享,即及時交流企業的生產計劃、庫存、質量等方面的信息,保證供應與需求信息的準確性和實時性,以便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處理。
3. 供需雙方的契約
供應商所提供的物資質量水平的高低、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產品的質量和企業的品牌形象,由于供應商所涉及的專業十分復雜,數量較多,對供應商實施直接的質量控制比較困難,契約化控制就成了目前對供應商進行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契約一般包括企業的產品技術信息、質量協議、基本供貨協議和技術協議等四個類型,內容涵蓋從產品開發、試制、檢驗、包裝運送到不合格品處理以及售后服務的全過程,所以說契約可以包含多個層次,多個部門間的內容。
契約有效性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契約的合法性,內容上不得與現有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或標準相背,發現時應及時提出修改,二是契約的可操作性,反映著其執行的有效性,缺乏可操作性的契約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三是契約的激勵性,契約中應明確供需雙方的權利和責任,同時也應規定必要的獎懲性條款,一方面約束供應商的質量行為,另一方面鼓勵供應商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1 )產品技術信息: 產品技術信息是供應商加工產品的技術依據,也是企業驗收產品或出現質量糾紛進行確認的依據,企業應盡可能地向供應商提供詳細的技術信息,供應商也應對接受的技術信息進行評審,確保設備、工藝、人員等生產要素滿足企業的產品的要求。該部分契約應由企業的技術部門負責與供應商簽署。
(2 )質量協議: 是企業對供應商質量控制中最關鍵的契約,規定了雙方在產品質量上的權利與義務,總體上包括: 質量管理、質量管理監督、驗收檢驗程序、不合格品的處理方式、過程控制、質量保證和責任區分、質量指標約定及違約、爭議的處理等。目的是通過協議內容明確供應商的質量職責,促使其自覺進行質量管理,確保供應商交付的物資質量符合企業的要求,質量協議的內容沒有固定的模式,根據供需雙方的實際狀況和所提交的產品的性質和加工復雜程度而定。該部分契約應由企業的質量部門負責與供應商簽署。
(3 )基本供貨協議: 規定雙方物資流通計劃,供應商對供貨的實施,違約責任及經濟索賠標準。物資運輸、交付程序及部分質量約定。該部分契約應由企業的采購部門負責與供應商簽署。
(4 )技術協議: 主要規定對零部件的檢驗方式、抽檢方案、樣品的檢驗及封樣、檢驗流程與不合格品的判斷以及相關的質量證明的確認。該部分契約應由企業的采購質量以及技術部門協商后,與供應商簽署。
以上四種契約,如由各部門獨立與供應商簽署,應獨立歸檔; 考慮到供應商管理歸口企業的采購部門,也可由采購部門牽頭,協同本企業技術部門、質量部門三方根據以上四種契約內容起草一份綜合內容的行之有效的“質量、技術和服務協議”,來保證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契約由質量部門歸檔,以便檢驗人員發現問題,及時依據協議的要求處理不合格品并向供方索賠。
4.準時化采購物資的質量控制
4.1 監控供應商的質量保證能力
企業在與供應商合作的過程中,為確保供應商所提供物資的質量,防止供應商的質量保證能力出現下降,以及與供應商共同發現改進的機會,尋找質量改進的切入點,在更高層次上創造價值,企業應對供應商的質量保證能力實施必要的監控。為了使監控有效,企業應就此與供應商達成一致,并遵循協商一致的標準和程序進行。比如,為保證產品質量的一致性,規定某新開注塑模具每生產 5 萬件產品后,應檢查修理模具一次。
4.2 企業的質檢管理
4.2.1 樣品的封存
大批量供貨前,審核供應商產品時,確認合格的樣品有些有必要封存。目的在于建立質量平臺,保證進貨檢驗時,對質量有爭議時,起到物證質量依據。對于很大的產品,可以縮樣或取小樣,如熱鍍鋅的表面質量,可以封存一塊 200mm× 200mm 的樣件。
4.2.2 過程考察
過程考察是指企業不定期地突擊走訪供應商。目的在于抽樣檢查供應商對產品的關鍵要素和過程是否有良好的控制。比如依據契約,某注塑件不允許加入回收舊料,企業的突擊性走訪就能考察到供應商是否信守承諾。企業實施過程考察應由兩個以上部門的人員一同前往,嚴禁某一部門人員單獨造訪。
4.2.3 進貨檢驗
企業的進貨檢驗是對供應商的檢驗工作進行適當的評價和控制。對于批量正常的進貨檢驗,應重視供應商提供的質量證明文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核對性的檢查。
由于供應商的供貨活動時連續性,可以選擇合適的統計抽樣檢驗標準如適用于連續批交驗的 GB/T2828,驗收進貨物資的質量,既省時省力又行之有效。對于關鍵部件或體積龐大的物資,企業也可根據需要派出檢驗人員對供應商進行巡回檢驗。
4.2.4 檢驗數據的處理
質量管理的關鍵在于駕馭質量信息。在實際工作中,把檢驗記錄數據進行必要的處理,就能觀察到質量變化的趨勢。比如,選用統計技術中假設檢驗監控保溫芯材的密度均勻性。由于芯材的密度總體分布的標準差σ未知,對分布中心μ的假設檢驗采用 t 檢驗。
隨機抽取芯材樣本量 n = 9 塊,測量其密度 d 分別為:19.3、19.6、19.4、19.2、19.0、19.5、19.3、19.2、19.4;其公差范圍為± 1.0,公差中心μ =20.0(密度單位為 kg/m3 ),可以看到樣品的密度均符合其公差要求。
通過假設檢驗計算樣本均值、樣本標準差等統計量后,發現公差中心 20.0kg/m3 偏離至 19.3kg/m3。
查 t 分布表,得到其臨界值并判定本批芯材的密度有顯著性變化。需通知供應商查明生產變異情況,將不合格原因消除在萌芽狀態。
4.3 檢驗工作的管理
為確保檢驗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應該實行“封閉”檢測,技術部門、物資部門以及其它部門不應行政干預。供方在沒有需方的物資或技術部門人員陪同下,不應和檢驗人員單獨接觸,也是“封閉”檢測管理的一個方面。
當供應商所提供物資出現不合格時,技術部門簽署的同一種物資的讓步接收、超差代用的次數不得超過三次; 超過三次以后,應更改技術要求,并通知供應商,所供應物資的技術要求已經適當放寬,以后的進貨檢驗將依據更改后的技術要求進行。
技術部門不得以保證準時化生產的進度要求為理由,簽署從不合格的物資中挑出能用物資的投入使用的意見。供方的不合格品是由其生產能力和工藝要求限制造成,存在質量一致性的問題,即便當時滿足了生產進度,也還存在著一定的質量隱患,會增加日后的維修成本。
5.結束語
綜上所述,準時化采購不單是采購部門的事情,企業的各部門為實現準時化生產,首先要為準時化采購創造有利的條件,為實施準時化采購共同努力。選擇最佳的供應商并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與供應商緊密合作是準時化采購成功的關鍵,卓越成效的采購過程,嚴格控制質量是準時化采購成功的保證。
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