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金流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在國民經濟運行這一個大的系統工程中,一些子系統很重要,比如:
——生產、分配、交換(流通)、消費
——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
——流通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
——GDP中的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需求等等。
歷來流通有大流通與小流通之分。大流通——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總和。1994年我在《人民日報》發表“流通三論”時講過一段話:“我這里講的流通,不僅是指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過程,而是作為商流(商品價值的流通)、物流(商品實物形態的流通)、信息流(商品經濟行為的流通)、資金流(商品貨幣形態的流通)的總和來研究的。它也是商品所有者全部相互關系的總的。”
小流通——指內外貿,批發與零售。在商品流通中沒有資金流是不可思議的。馬克思講過“對商品流通來說,有兩樣東西始終是必要的:投入流通的商品和投入流通的貨幣”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論述了W(商品)與G(貨幣)這兩個價值形態的轉化過程。W-G的實現馬克思稱之為“驚險的跳躍”,如果“跳躍”不成功,摔壞的將不是商品自身,而是商品生產者和所有者本人。投入流通的貨幣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投入流通的商品能否全部實現,流通資金運轉的好壞是社會總資金循環和周轉好壞的一個必要條件。比如2004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4萬億,全國生產資料銷售總額為11.4萬億,進出口貿易為1.15萬億美元。沒有大量的資金流作支撐,國民經濟無法運轉。
在商品流通中,資金流的運動形式主要為二類,一是現金貨幣形式,二是非現金貨幣形式。非現金貨幣形式有支票、商業匯票、銀行承兌匯票、信用卡等。目前,資金流正從現金貨幣向非現金貨幣發展。
在商品經濟中,四流分離是流通合理化分工的需要,商流、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實現著不同的功能。但商流、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在某種條件下又可以合一,我這里講的合一,不是變成一個東西,而是在運動中一體化運作。比如電子商務,在網上可以同步實現信息流、商流與資金流,而與網上購物配套的必然有銀行支付系統與
物流企業的運作系統。又如配送中心、
物流園區,可以實現四流一體化運作,就像過去我們買汽車,辦手續很麻煩,現在在汽車市場可以實現購車、支付、上保險、取牌照一體化運作一樣。但我這樣講,并不是說在商品流通中,到處都可以實現四流合一,這是不可能的。
在全世界的物流發展中,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即傳統物流、配送物流、綜合物流與供應鏈物流。經濟的全球化與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今后不存在企業與企業的競爭,存在的是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所以最近我講,要關注鏈條經濟,產業鏈、資金鏈、供應鏈、價值鏈等等。鏈狀經濟是另一形態的經濟實體。在供應鏈中以一個企業或一類產品為核心,把供應商、生產商、物流商、批發商、零售商等結成戰略聯盟。它們以核心業務為軸心,以資金為紐帶,以共贏為目標。
中國在市場經濟的發育中,要素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發育滯后是明擺著的現實,這也反映了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成熟。
二、物流金融的起步與發展
(一)什么是物流金融?我個人認為是指物流業與金融業的結合,是指金融資本與物流商業資本的結合,是物流業金融的表現形式,是金融業的一個新的業務領域。物流金融我認為應該從三個意義上去理解,第一,物流業的發展要金融作支撐。以2004年為例,全社會物流總費用或叫總成本是2.9萬億人民幣,其中運輸費用為16558億,保管費用為8467億,管理費用為4089億。物流用固定資產投資為7283億,其中交通運輸6039億,倉儲投資343億,批發業固定資產投資830億,配送、加工、包裝業用固定資產投資34億,郵政業固定資產投資37億。這么大的資金量靠的是銀行。第二,金融業介入物流企業業務運作。一是貸款,二是倉單質押,三是保險。第三,加快資金周轉率。在中國,庫存商品過多與資金周轉率過低是兩大難題,使企業大量占用銀行資本,使銀行產生大量不良資產而不能自拔。現代物流產業本身是代表了一種先進生產力,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從而提高商品的市場競爭力,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因此物流金融不僅代表了一種全新的理念,也是金融業開辟的一個新的領域,金融業與物流業的結合,是金融資本與商業資本的有效結合形式,抓住了資金流的關鍵之一。據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2004年工業企業流動資產年周轉率為2.1次。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對50家全國重點生產資料流通企業統計,流動資產年周轉率為2.6次,庫存商品周轉期為28天。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04年的抽樣調查,制造企業產成品存貨占銷售量的20%。企業的平均訂貨周期為20天。在組織生產過程中,從原材料入庫到投入生產平均超過15天,最高的要達二個月。
這些指標與國際上的先進水平相差很大。
(二)圍繞物流業三大資本的運作
國際資本分為三大資本,即金融資本、產業資本與商業資本,這三大資本按市場供需決定流向,以取得平均利潤率。國際FDI 和FII如下表:
全球FII(外國間接投資)
全球FDI(外國直接投資)
億美元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FII 6044.8 8788.2 9682.2 9204.9 15929.9 15003.8 12816.7
FDI 3338.1 3849.6 4819.1 6860.3 10790.8 13929.6 8238.3
從2002年開始,中國是通過直接投資流入國際資本最多的國家。改革開放以后,流入中國最多的是產業資本,全球40萬家企業在中國開辦了50萬家企業,其中大部分是制造業,這反映了全球產業的重新分工,中國主要得益于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與勞動力的低成本,由于加入WTO承諾中,服務貿易與知識產權開放的限制,金融資本與商業資本進入晚一點,規模小一點,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銀行、保險業以及商業、物流業成了新的投資熱點。
物流是先進生產力,物流業是
朝陽產業,目前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的共有八個領域:
①物流企業與企業物流
②港口物流與貨代業
③國際郵航業
④物流軟件及咨詢業
⑤物流培訓業
⑥物流裝備業
⑦物流投資與物流地產業
⑧物流展覽業
需求決定一切,中國物流市場很大,2004年,社會物流總費用達2.9萬億,這是一個不少的數目,隨著經濟的發展,這個數目還將增大。一些跨國物流公司進入中國后營業額年均增長一般都超過50%。
國外資本如此,國內的資本也是如此,目前形成了國有與國有控股物流企業、外資與中外合資物流企業以及民營物流企業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大資本進入物流業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我們只能隨著潮流走,只能引導,讓物流資本流動更合理,更健康。
(三)物流金融的風險防范
金融資本進入物流是一種趨勢,但有風險,風險主要來于三個方面:
第一,中國缺乏完善的信用體系,比如倉單質押,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同樣存在欺詐。
第二,中國金融市場不發達,銀行之間,銀行與保險業之間缺乏協調與配套。
第三,中國物流企業雖發展很快,但很不規范,沒有資質。
有風險,但不能因噎廢食。怎么辦?我認為要先易后難,能辦的先辦。
第一,5月份,國家質檢總局與全國標準化委員會發布了“物流企業分類標準與評估指標”的國家標準,這對銀行、保險企業同樣是一件大好事。
第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向國務院市場整頓辦匯報,準備起草物流企業信用體系規范。
第三,銀行應完善倉單質押運作機制與管理規范。
第四,要嚴厲打擊物流金融中的任何犯罪與違法行為。
我希望銀行、保險公司要十分關注中國物流業的發展,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國物流業的發展。
(2005年6月6日在首屆中國物流金融峰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