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物流業發展必須不斷完善

2006-11-7 13:2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我國物流業的發展一直是順風順水,2004年8月,國家發改委等9部委出臺了《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更加使其如虎添翼,物流市場已成長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市場,并成為國際資本最為關注的領域之一。但不容忽視的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特別是運輸資源的“硬缺口”制約依然存在;行業、地區和品種之間發展不平衡,體制的障礙、誠信的缺失和政策不到位等問題尚未解決,物流發展的環境還需要進一步改善。物流供給存在“硬缺口”。 

    來自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物流基礎設施發展很快,但同物流需求的增長仍然不相適應,存在物流供給明顯不足的“硬缺口”現象。2004年,我國需要運輸的實物量增長20%左右,而實際完成的貨運總量只增長了10.6%,使貨物在途時間延長,壓港、壓庫嚴重。 

    資料顯示,我國鐵路總營業里程居世界第三,完成工作量居世界第二,每公里鐵路完成的貨運量居世界第一,但仍然不能滿足社會物流需求。全國各地每天向鐵路部門申請車皮15萬至16萬輛,實際只能滿足9萬多輛的要求。我國現有路網建設與社會發展需求的矛盾日益顯現。按國土面積平均的路網密度算,每萬平方公里擁有鐵路,德國為1009.2公里、英國為699.1公里、法國為538.3公里、日本為533.63公里,我國只有74.89公里,排在世界60位之后。按人口平均,我國每萬人擁有鐵路0.56公里,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另外,在這幾年興起的“物流熱”中,各地規劃了一些物流園區項目,也出現了借機“炒做”,圈占土地、搞房地產的問題,但真正投入運作的園區并不多,物流基礎建設滯后的問題還很突出。其根本原因是,物流用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幅度明顯低于需求增長。2004年物流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0.7萬億元,增長24.3%,增速比同期社會物流總額增長速度低5.6個百分點,也低于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8%的水平,尤其是供需矛盾最突出的鐵路運輸投資增幅只有16.5%。

    三大負面影響明顯

    談到物流發展的環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向記者坦陳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目前諸多因素給物流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一是體制方面的障礙。物流的產業形態和行業地位不明確,物流組織布局分散,物流資源和市場條塊分割、地方封鎖和行業壟斷對資源整合和一體化運作形成體制性障礙。物流企業普遍反映,許多地方對本地企業和外地企業不能一視同仁,存在地方保護的問題;物流企業在異地設立分支機構、承攬業務和車輛通行等遇到許多困難,糾紛時有發生;有的地方出臺文件,要求貨運企業統一進入指定的貨場經營。 

    二是政策環境的影響。由于物流產業的復合性,與物流有關的政策分屬不同部門,缺乏統一、透明的產業政策體系。不少企業反映,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缺乏明確標準,物流企業沒有明確界定;在企業登記、發票使用、稅收抵扣、企業資質評定等管理中,都有自有車輛數量的硬性規定,這是整合社會資源的一大障礙;物流企業業務外包時,營業稅應征基數偏高;從總體上來說,海關與動檢、衛檢、商檢、外管局等相關部門還不能聯動,與企業信息系統也沒有接口,又不允許企業預錄入,延緩了通關速度等等。 

    三是市場競爭的“失信”和“失范”。目前,在許多地方存在著誠信缺失和無序競爭的問題。有的執法機構和人員借機亂收費、亂罰款;甚至還有黑惡勢力當道,欺行霸市;企業間的惡性競爭、打“價格戰”;招標中的不規范、“暗箱操作”等問題也比較嚴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