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貿易摩擦多發下的應對策略

2006-10-8 14:1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隨著我國產品競爭力不斷上升、出口貿易的持續發展以及主要貿易伙伴更加關注和牽制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局部沖突和矛盾將長期存在。這種矛盾主要表現為進口國對我國出口產品采取的各種貿易救濟措施和貿易壁壘。從當前國內外的情況分析,我國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將會遭遇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與特別保障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以及涉及知識產權方面的貿易摩擦問題。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04 年前三季度,共有 13 個國家和地區對我發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特保調查 46 起,比 2003 年同期增長 4.5%,涉案金額 11.1 億美元,同比增長 1.5%。如何冷靜分析、積極應對有關國家對我國出口產品的種種限制措施和可能存在的國際貿易摩擦是當務之急。
   
    一、對華出口貨物反傾銷、反補貼的困擾
   
    WTO 2004 年 11 月 1 日公布的統計結果表明,2004 年共有 16 個世貿組織成員對 23 個國家和獨立關稅區的出口產品展開了 101 起反傾銷調查,我國遭受的反傾銷調查為 23 起,是所有經濟體中最多的。自 1995 年 WTO 成立至 2003 年年底,成員方反傾銷立案共 2416 起,其中涉及中國產品的調查共 356 起。累計分析,我國遭遇的反傾銷調查和起訴,幾乎涉及所有有出口競爭力的產品類別。由于以下三個主要原因,2005 年外國對我國反傾銷案件將達到高峰期。
   
    第一,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對其他國家國內市場構成較大壓力,到 2005 年,所有 WTO 成員國內市場開放的義務也要達到一個高峰,所以進口壓力普遍增大。因此主要貿易伙伴極有可能紛紛提出反傾銷申請,希望借此手段將中國產品擠出本國市場。
   
    第二,如果我們的企業不能夠有效地規范自己的行為,我們的行業協會不能協調和規范出口秩序,我們不能堅決地與國外對我們實施的歧視性反傾銷措施進行斗爭,我國出口經營秩序短期內將較難改變。目前,一些企業的工作重點不是放在如何加快新產品的開發及提高產品質量上,而是采用競價促銷、以低價求勝,這就很容易為外國提出反傾銷指控尋找借口。
   
    第三,作為經濟活動主體的我國企業,在面臨國外的傾銷指控時,往往應訴不力,這也是國外反傾銷屢屢得手的一個重要原因。
   
    據 WTO 統計,過去的 8 年間全球共發起反補貼調查 168 起,對被調查國的出口貿易造成了較大傷害,嚴重影響涉案企業的競爭力。隨著加拿大針對我國的鋼制緊固件和復合木地板等發起的反補貼調查,作為貿易救濟措施之一的反補貼也開始影響我國的資源型出口產業。例如,美國國會提出的對中國及其他非市場經濟國家征收反補貼稅法案已得到美國全國制造商協會的支持,盡管這項法案尚未得到美國商務部認可,但美國工業界組織也認為有必要通過立法形式允許美國公司對中國及其他非市場經濟國家提起反補貼案件。美國這一新舉動必須要引起我國相關產業的高度重視。
   
    二、保障措施將繼續影響我國有競爭力產品的出口
   
    我國是轉型經濟國家,經濟發展中呈現了兩個顯著特征:一是經濟發展比較迅速;二是由于還處在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體制轉換的過程中,主要貿易伙伴還不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兩大特征決定了我國在入世后將面臨比其他 WTO 成員更多的保障措施限制。另外,我國出口增長較快的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比如紡織品、服裝、家電、機械設備等,這些具有很強比較優勢的產品出口勢必對貿易伙伴的相關產業產生一定的沖擊。因此,從其他 WTO 成員來看,為了防止我國產品在入世之后較低的關稅水平條件下沖擊其國內產業,也會不斷的發起針對中國產品的保障措施。
   
    三、特殊保障措施將成為隱患
   
    特保措施條款是各 WTO 成員為了防止我國的出口產品在入世之后較低的關稅水平下涌入各成員國的市場,從而對其國內產業造成沖擊而設定的條款!度胧绤f定書》第 16 條第 3 款規定,受此影響的 WTO 成員有權在防止或補救此種市場擾亂所必需的限度內,對此種產品撤銷減讓或者限制進口。入世后,世貿成員國紛紛加強了對我國特別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的立法工作。目前,美國、歐盟、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等國家或地區制定了對我國保障措施法規。由于特保措施作為一個新的貿易救濟工具,其中的一些問題沒有明確的界定,極容易產生歧義,對企業的出口產生了困難。此外,特保措施在損害方面門檻較低:只要滿足了進口數量增加的要求,特保措施可以基于實質損害而作出肯定性的裁決,這無疑為采取特保措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四、技術性貿易壁壘仍為重要障礙
   
    我國企業在出口中幾乎都遇到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問題,2003 年遭受國外技術壁壘的出口貨物金額已超過 25%,對擴大出口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是我國擴大出口面臨的巨大挑戰。目前,我國遇到的技術壁壘的主要特點為:
   
    第一,涉及的行業廣、產品多,不僅新興的高技術產業而且傳統的服裝、紡織、農產品等也受到技術壁壘的影響;
   
    第二,已經從針對產品本身的性能、質量發展到生產、加工、運輸等全過程。繁瑣的認證認可制度、程序使我國產品成本增加,造成市場競爭力下降。
   
    第三,綠色壁壘以及新出現的一些壁壘形式正式對我國產品出口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五、知識產權保護可能引起貿易摩擦
   
    由于知識產權保護而產生的貿易摩擦也是最近幾年表現比較突出的。例如美國很早就指責韓國、中國、加拿大、巴西、印度和臺灣地區等過去的專利法不包括醫藥品、飲料和化工等產品的專利保護。隨著我國對美國貿易數量和品種的不斷增長,我國企業在美國遇到的知識產權問題也越來越多。近來美國“337 條款”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種措施。所謂“337 條款”是指任何向美國出口的產品的設計侵犯美國在先的知識產權,美國的專利和商標所有人就可依據 1930 年美國關稅法第 337 條,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USITC) 遞交“申請書”來保護自己的各項權利。近三年 USITC 總計啟動了 61 起涉及 337 條款的調查,其中 15 起涉及到了 47 家中國企業。值得注意的,337 程序的發起與訴訟成本要遠低于反傾銷和保障措施。任何一家美國企業如果認為某一進口貨物的進口侵犯了它的知識產權,就可以發起 337 程序。一旦該企業可以證明進口產品確已構成侵權,USITC 就有權力暫時或永久禁止該產品的進口。對于美國企業來說,提出“337 調查”的門檻比較低,而對應訴企業來說,應訴難度要大于反傾銷。因此,應對“337 條款”已經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
   
    六、如何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問題
   
    面對可能存在的貿易摩擦問題,我們應該對其長期性、復雜性有足夠的認識,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1、加快制度的調整和創新。制度既是引發貿易摩擦的原因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為此,應盡快建立符合 WTO 規則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與主要貿易伙伴的協調,爭取用磋商的方法解決貿易爭端和摩擦。另一方面,我國應該針對主要貿易伙伴新近出現的法律,建立、健全我國的法律防范體系。
   
    2、把擴大內需作為長期的發展戰略。2003 年我國外貿依存度高達 60.3%,過高的外貿依存度極容易引起貿易摩擦。從長遠的戰略來看,將擴大內需作為確保我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戰略,既有利于緩解貿易摩擦又有利于避免可能的產業空洞化問題。
   
    3、建立、健全和完善貿易救濟體系。我們可以借鑒國外成熟的貿易救濟機制,進一步完善我國實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技術性壁壘等的法規體系,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貿易救濟體系。同時,健全應對貿易摩擦的快速反應機制和敏感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加強對不公平貿易做法的調查和制裁,保護國內產業和企業應得利益。
   
    4、建立和完善我國的摩擦、爭端解決機制。建立多邊救濟、區域和雙邊救濟、國內救濟等多層次的貿易救濟機制,增強適應和應變能力;建立外國貿易政策體系變動預警機制和產業預警機制。建立貿易和投資申訴中心,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5、我國企業應該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打通產業鏈,實現“中國制造”的升級之路。另外,我國企業還要加強“出口自律”,盡量分散出口目的地,避免一種產品在短時間內在一個進口市場大量增加。將投資政策和貿易政策有機結合,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抵消貿易壁壘的不良影響。
   
    6、注重政治關系對貿易摩擦的解決,利用西方國家的院外民主爭取自身的貿易利益和產業、企業利益。企業在遇到國外起訴時,應該與行業協會、政府合作,積極應對,積極爭取自己的合理的權益。
   
    7、注重與美國、歐盟及其他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協調,建立制度化的對話和磋商機制,避免單邊化和政治化。
   
    8、加強對各國貿易爭端解決機制、談判策略及相關案例的研究工作,分析各貿易伙伴間的經貿政策及相互間的矛盾為我所用。
   
    9、培養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的貿易爭端解決人才,建立老中青相結合的人才儲備機制和用人機制。
   
    作者:張漢林 對外經貿大學 中國 WTO 研究院 院長、教授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