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采購的最大賣點是節約成本,而反諷的是供應鏈網絡增大后的一個通病是導致資源浪費。企業為了預防市場及運營環境的變化,一般會在其供應鏈各個環節囤積額外的存貨,以備不時之需。但全球采購會使供應鏈的供貨時間變長,驅使企業需要更多的貨物儲備,這導致成本上漲,同時積壓過多存貨也帶來風險。
Forrester調查公司首席分析師Noha Tohamy認為,令人不安的是大部分全球性公司漠視供應鏈的風險。了解供應鏈的各種潛在風險,科學地估計風險的爆發點和制訂相應對策是至關重要的。
Unisys亞太區供應鏈管理首席合伙人思霖懇指出,過去貨運時間只有三四天,而現在一般是三四個星期,這個過程中有許多潛在成本及風險因素是采購商不容忽略的。此外,產品偽造也是全球商務面臨的一個重大威脅。據歐盟的統計數據顯示,偽造產品目前約占貿易總額的5%-10%。另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5%-8%的全球貿易醫藥產品屬于假冒偽劣產品。
如何確保貨品安全及準確掌握貨存也是供應鏈管理工作的重大挑戰。思霖懇表示,對許多企業而言,貨品從工廠下線裝箱付運后直至其卸載到倉庫前,中間的過程及貨物去向都是一片空白,很明顯這不是一種理想的管理模式,這是導致供應鏈管理失控的另一個環節。
面對如此眾多的威脅和不確定性,各國的政府紛紛開始實施新的法規作為對策。如集裝箱安全計劃和反恐海關貿易合作(C-TPAT)等。
如果發生危機,迫使美國港口或機場關閉,C-TPAT可以確保運輸的連續性。獲得C-TPAT認證的公司被視為美國海關的信任合作伙伴,一旦港口重新開放,這些公司將成為優先進口商,其貨物可以得到優先處理。
思霖懇認為,令供應鏈可以轉危為安,解決上述所有問題與挑戰的訣竅就是提高其“可視度”,也就是說必需使企業對其供應鏈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要達到這個目的,企業必需借助先進的科技和作業模式。
Noha Tohamy指出,供應鏈的可視度主要呈現在三個方面:具備全方位視野——供應鏈可在任何一個環節取得所需數據;協助企業采取行動——供應鏈不只是提供信息作參考,它會指示企業應該采取的行動;力爭行動取得實效——它建議采取的行動是與企業的目標配套的,確保企業能夠受益。
一個高可視度的供應鏈可以協助管理人員更有效處理“貨運中斷”,從而減少對業務的影響。通過更好的規劃,可以減少庫存和貨物脫銷情況。最新研究顯示,貨物脫銷致使零售公司損失了4%的銷量。此外,通過把供應鏈解決方案與客戶管理工具整合,企業可以實施更具成效的促銷舉措,同時提高其客戶服務水平。
思霖懇認為,高可視度的供應鏈的另一個優點是可將海上貨輪靈活地轉變成為“虛擬倉庫”。如果準確地知道每次裝船的具體貨物和位置,企業就能夠根據訂單來安排貨物。企業可以對運輸時間為3-30天的存貨進行管理,減少脫銷或貯存貨品的情況。
各種追蹤技術例如條形碼、主動和被動RFID、蜂窩和衛星技術等正在重新塑造供應鏈。先進的傳感器和掃描工具則更向前邁進一大步,它們能夠測量濕度、溫度、化學條件、光線、輻射。例如,采用化學傳感器的水果種植者能夠測量其農產品將會腐爛的時間,使用這種實時數據,生產者能夠調整供應鏈,確保果實在運抵超市時成熟。
上一篇:供應鏈管理點“時”成金
下一篇:怎樣有效逼近零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