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關總署出臺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總體意見,共有
10類
22條主要措施。我市對此高度重視,逐一研究,有為應對,結合
泉州實際,市政府于近日提出
16條貫徹意見。
積極開展對臺小額貿易
加強對臺小額貿易調研,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對臺小額貿易管理辦法,推動泉州港口岸后渚、石井、深滬、圍頭、梅林、崇武和肖厝港口岸沙格港區開展對臺小額貿易。
申報開展泉金航線包裹業務
抓緊向國家郵政局申報,盡快開展泉州—金門航線“包裹”業務;放寬泉金航線旅客攜帶的金門高粱酒數量限制;對深滬、圍頭港區開展的臺貨海上快運提供政策法規服務,促進其穩步發展;爭取石井—澎湖貨運直航常態化。
積極推動對臺進出口貿易
對臺資企業符合政策規定以對臺小額貿易方式進口的生產零配件和原輔材料,實行進口免稅政策;積極推動
臺灣“零關稅”農產品進口,促進兩岸農業合作;海關開辟“綠色通道”辦理對臺小額貿易貨物業務;實行便捷措施,為臺灣“零關稅”水果進口提供最優質服務;做大做強石井港區砂石、板材等商品對臺出口,推動糧食、煤炭等商品對臺出口;對信譽好的企業對臺出口大宗散雜貨,實行同船內貿航線轉外貿航線的直通式監管,以降低企業通關成本。對海關管轄范圍內信譽好的大型臺資企業,適當降低適用便捷通關措施企業的審批批準;對信譽良好和有特殊需求及對臺貿易業務的臺資企業提供全天候、無假日
24小時預約通關服務。
大力開展加工貿易
對于加工企業租地建廠,在辦理加工貿易手冊時,提供土地使用權證確有困難的,由企業所在地鄉鎮政府出具證明,縣(市、區)和泉州開發區外經貿部門審核后,給予辦理加工貿易手冊。
推進泉州晉江機場對外開放
力爭泉州晉江機場在“十一五”前期正式對外開放,進一步完善全市海空口岸開放格局。
加快泉州港口岸建設
加快石井港區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盡快完成擴大開放相關報批手續,力爭明年對外開放;加快圍頭港區建設,確保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對外開放。
發展口岸外貿集裝箱運輸
建設與現代外貿集裝箱運輸相適應的港口基礎設施、配套設施、疏運體系、航道條件,扶持和吸引國際大型船公司在泉州港開辟外貿航線。
創新監管模式
進一步簡化通關環節;繼續推行“網上稅費支付”,節約企業稅費支付時間;建立信譽審單通道模式,對資信良好、內部管理規范的企業,給予快捷通關;對全市重大外經貿活動,開辟專門“綠色通道”。積極創造條件推行每周七天工作制,提高服務質量。
積極推進通關改革
積極實施“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和“多點報關、口岸驗放”通關作業模式,擴大推廣范圍;大力推廣“鐵海聯運”,進一步拓展物流通關模式,將“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拓展到內陸地區。
簡化船舶海關申報手續
實行船舶分類管理;合并簡化泉州—金門航線客運船舶監管手續。
擴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試點
全面推進泉州出口加工區建設;抓緊申報泉州保稅物流中心(B型),使其成為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吸引臺灣企業投資的平臺。同時,推進保稅倉庫建設,積極發揮石湖公共保稅倉庫作用,促其產生更大效益;加快南安石材綜合保稅倉庫和惠安石材綜合保稅倉庫的申報工作,為我市石材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載體服務。
貫徹意見還提出了加快泉州電子口岸平臺建設、嚴厲打擊走私、加強海關統計預警監測等方面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