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企業需要貸款可以直接去找銀行,而小企業只能東借西借,后來銀行為小企業打開了一扇供應鏈金融“小窗口”,可沒過多久銀行覺得風控難度還是很大,導致很多“小窗口”形同虛設,于是小企業還是在銀行拿不到錢。
現在有了互聯網平臺,有了京東金融、螞蟻金服、蘇寧金融這樣的金融科技公司,小企業似乎又迎來了融資的“春天”。
供應鏈金融發展到今天,無論是銀行,還是互聯網平臺,從為企業提供的融資規模和效果來看,可以說“褒貶不一”,二者結合或許是最好的方向。而雙方的合作也早已不是新鮮事,只是合作的力度上需要逐步加深。
這不,6月19日,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與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進行了會晤,并見證了京東金融集團與中國工商銀行金融業務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正式啟動京東金融與工商銀行全面業務合作。小企業你看到機會了嗎?
這次合作,二者各看重什么?
據京東金融相關負責人透露,“本次雙方將在金融科技、零售銀行、消費金融、企業信貸、校園生態、資產管理、個人聯名賬戶等領域展開全面深入的合作。”從合作內容上看,基本涵蓋了個人征信、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全品類的金融服務。
筆者認為,以二者在各自領域的地位,本次合作如果得以順利展開,那對于消費者或者企業而言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那么,本次合作中,二者到底看到了彼此怎樣的吸引力?
與工行合作,京東看重的是這些“此次京東金融選擇與工商銀行攜手,將利用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科技方面的優勢,與工行在獲客與用戶運營、智能風控、產品服務創新、流程優化等各核心業務層能力上優勢互補,為京東和工商銀行既有的數億用戶提供更好地服務與體驗。這是京東金融踐行開放精神,助力數字普惠金融,連接金融與科技的最好證明。”劉強東表示。
工商銀行在國有大型銀行中素有“五大銀行之首”的稱號,在網點、客戶、資金等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京東金融也可以通過工商銀行打通線上與線下場景,優化自身的風控和運營模型,為客戶提供成本更低、體驗更好的金融服務。此外,工商銀行是在上交所和
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向全球578.4萬公司客戶和5.3億個人客戶提供廣泛的金融產品與服務。“京東金融與工商銀行的全面合作,未來將會不斷產生化學反應,開發新的服務模式或創新產品,對整個中國金融行業創新起到推動作用。”劉強東肯定說。
金融科技沖擊之下,選擇合作是明智之舉
當前,互聯網公司依托服務平臺從用戶端將服務延伸至銀行的支付、融資等核心業務。通過互聯網商業和服務模式掌握了個人消費、商戶經營等核心信息資源,對商業銀行的中介地位形成深層的沖擊。
而就京東金融在金融科技領域而言,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標桿企業,其定位服務于金融行業的科技公司,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手段,為金融行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在金融科技輸出方面,京東金融目前合作伙伴涵蓋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金融行業機構。
對此,易會滿表示,“金融科技創新正加速重構銀行經營發展的模式和市場競爭格局,而以技術創新引領行業變革之先,是工行的傳統優勢,也是成功轉型的關鍵。
本次選擇與京東金融達成全面合作,是看中京東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形成的金融科技能力,包括產品創新能力、大數據風控能力以及互聯網運營能力等等,全面深入的合作有利于雙方實現各自業務的快速成長與迭代,為雙方的客戶都創造更好的服務與體驗。”
據京東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除金融業務領域合作外,雙方還就京東集團層面與工商銀行的整體合作進行了探討,未來雙方將在物流及電商領域積極展開合作,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什么力量促成二者合作?
走向合作是必經之路
像
阿里和京東這類互聯網公司,他們是做互聯網金融最成功的,基于生態圈優勢、基于圈內信息的對稱、基于在此之上的增信,特別是基于大數據的融資生態具有明顯的優勢。
但是,目前他們相對較少接觸產業垂直供應鏈,當然京東金融自營業務涉及一塊這種模式,但基本上并沒有到脫離自己的生態去做圈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所以,短期內這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做供應鏈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供應鏈金融的各類提供者以一種互惠互補、合作共贏的局面存在是行業發展的最佳選擇。
產業導向驅動金融變革
當前,企業利用互聯網的步伐正顯著加快。截至2015年12月,中國企業互聯網使用比例首次接近九成,開展在線銷售的企業比例是32.6%,開展在線采購的企業比例是31.5%,47.7%的企業布置了信息化管理系統。這表明互聯網日漸與產業相結合、和商業業態相融合,供應鏈管理的電子化和智能化也成為一種趨勢,成為一項被企業廣泛運用的技術和工具。
另外,在互聯網經濟時代,消費者有很強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從供應鏈角度來理解,消費者需求走到了最前端,以核心企業為中心,聚合供應商、經銷商的網狀供應鏈產業集群。想與這一模式相適應,供應鏈融資更需要采取互聯網的方式和大數據技術。銀行三大先天供應鏈金融基因
合作伙伴多
像工商銀行這種大型金融企業,積累了很多戰略性合作伙伴。像大型央企,大部分都與工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而且合作層次不只是業務經營層面,更多的是深入的戰略層面上的合作。如工行對許多大型企業的合作,已經延伸到對其整個產業鏈的支持,包括對其供應商好銷售渠道的支持,銀企雙方已經達成多切入點、多層面的深入合作關系。
資金規模雄厚
大型銀行的資金規模相對充裕,因此融資定價相對來講也有優勢。同樣的銀行系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大銀行比小銀行更具優勢,這是因為跟大銀行合作,大銀行即使資金再緊張,資金的供給能力仍是明顯的資源優勢。
風險防控經驗多
銀行專門從事信用風險管理,在風險把控方面具有專業性。要真正做好供應鏈金融的核心還是在于對風險的專業把控能力。銀行有強大的客戶經理隊伍、專業信貸從業人員隊伍,再加上銀行開始“線上+線下”相結合,優勢就更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