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去產能攻堅戰能為“高燒”的鐵礦石降溫嗎?

2017-3-29 14:41:44 來源: 編輯: 關注度:
摘要:曾幾何時,在鐵礦石的國際貿易中,中國需求的與日俱增成就了三大礦山“坐地起價”的底氣。從過去的長協礦定價到現在的指數定價,三大礦山薅中國鋼企“羊毛”的手法越來越熟練。... ...

曾幾何時,在鐵礦石的國際貿易中,中國需求的與日俱增成就了三大礦山“坐地起價”的底氣。從過去的長協礦定價到現在的指數定價,三大礦山薅中國鋼企“羊毛”的手法越來越熟練。

可是,事情終有轉折的時候。
在過去的2015年,由于中國鋼鐵行業整體陷入低迷,鋼廠采購積極性持續下降,鐵礦石價格也暴跌到40美元左右。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需求下降成了礦山價格走低的關鍵因素。如今,在中國政府大力推進鋼鐵行業去產能的背景下,大批落后產能被出清,可是鐵礦石的價格卻重返90美元左右,一年多的時間里實現了暴漲。
如果單純的計算產能的加減法,理論上中國鋼鐵行業對于礦山的需求量明明應該下降,可是礦價卻為何再度走高了呢?去產能背景下,礦價為何會與預期背離,這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呢?為此《現代物流報》(微信號: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以下簡稱《現代物流報》)對河北唐宋大數據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總監張品(以下簡稱張品)進行了專訪,期望從她那里找到答案。
《現代物流報》:就目前的鐵礦石市場而言,在2月13日普氏指數突破90美元之后鐵礦石價格長期在90美元上方運行,特別是在2月27日達到了93.65美元,創下了2014年6份以來的新高。甚至有些機構預測今年的鐵礦石價格將突破100美元。在您看來,經歷了2015年的低潮期之后,近期鐵礦價格火爆的原因有哪些呢?
張品:鐵礦石觸底其實是在2015年底,2015年12月份曾一度達到40美元左右。當時在整個市場悲觀預期以及長期虧損之下,產能退出明顯,開工率達到歷史低位。之后黑色產業鏈逐漸觸底反彈,春節之后伴隨需求啟動,市場供應出現一定缺口,價格迎來大幅反彈,利潤最高達到800~1000元/噸。當時鐵礦石港口庫存最低曾經達到7800萬噸左右,加之鋼企利潤過高,鋼企作為加工廠就像印鈔機一樣,勢必加大對礦石的需求從而加大產出,如此之下對高品礦更加青睞,礦石的拉漲就不言而喻了。再觀察今年一季度,和去年有異曲同工之處,去年是市場因素導致供需缺口,今年是因為中頻爐限產導致長材的供需缺口,同樣都是高利潤驅使下的行情,但礦石的風險和去年比大大增加,港口鐵礦石已鬼使神差的攀升至1.3億噸左右的高位,90美金左右的價格高位激發非主流礦及國產礦的復活,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諸多不利都將矛頭指向鐵礦石。因此,鐵礦石接下來的命運注定不會一帆風順。但只要高利潤存在,礦石的抗跌性依然較強。
《現代物流報》:據我們了解,當前鋼鐵行業已經進入了“減量化”發展階段,在過去的2016年中國鋼鐵行業去產能工作顯著,全年去產能6500萬噸,超額完成任務。如此大規模的產能退出,為何您還要說鋼鐵行業的礦石需求回升了呢?
張品:針對這個問題,事實上我們要理清這樣一個概念:產能和產量不是一回事。產能是一個鋼鐵企業生產鋼鐵的能力,而產量則是其實際生產的粗鋼產量,兩個并不是一個概念。只要明白了二者之間的差異我們就可以很輕松理解為何鐵礦石的需求是回升的狀態。
據了解,在2016年去產能大力推進和環保限產頻繁出臺的雙重壓力下,不乏有鋼廠的產量相比于前一年,仍是有增量的,還是回歸到利潤驅使,對礦石有剛性需求。再觀察一直不絕于耳的“地條鋼”事件,中頻爐產能大面積退出市場,據多方媒體預估產能近2億噸,產量亦有1億噸左右。就產成品而言多以螺紋、型材等長材為主,這部分產能被淘汰出局之后,出現市場缺口,然而這部分缺口將由長流程聯合煉鐵煉鋼企業或部分電弧爐替代的產能來彌補,在這種情況下,對于鐵礦石的需求自然會增加。
舉一個簡單例子,今年1~2月份,全國鋼材產量16655萬噸,同比增長4.1%;粗鋼產量12877萬噸,同比增長5.8%。粗鋼產量的持續增長意味著鋼廠的實際產能利用率增加了,對于鐵礦石需求自然增加。
這里要重申一點是:鋼鐵行業粗鋼產量的增加只是產能利用率提升了,而非一些人所說的去產能效果不明顯導致粗鋼產量回升,產能和粗鋼產量之間實際上并無絕對的相關性。長期來看,隨著中國鋼鐵行業持續推進去產能,優化鋼鐵產業結構,后期對于鐵礦石的需求整體存在下降的可能,但是這種效果短期內并不明顯。因此,在我看來寄希望于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去產能來為鐵礦石價格降溫不現實。相反,去產能帶來的鋼材價格暴漲反而會刺激鐵礦石價格進一步爬升。
《現代物流報》:既然去產能政策短期無法撼動國內鋼鐵企業對于鐵礦石需求,那么,短期內來看中國鋼鐵企業依然會面臨鐵礦石高成本對企業自身利潤的侵蝕。相關數據顯示,過去的2016年中國鋼鐵行業對于外礦的依存度接近80%。面對如此形勢,中國的鋼鐵企業又將如何在維護自身產業鏈安全的同時爭取到相關話語權呢?
張品:至于爭奪話語權,短期來看同樣很難見到成效。唯一可行性的路徑是提高鋼鐵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多一些像寶武鋼鐵這種的大型鋼鐵集團,進而通過提高整個行業的產業集中度來謀求鐵礦石定價方面的“一個聲音”。
另一方面則需要擺脫現有的普氏指數定價體系,積極推進建立客觀反映供求關系的鐵礦石定價機制。
對于鋼鐵企業而言,一方面要積極推進鐵礦石期貨和鐵礦石交易平臺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價格發現的功能,防止過度金融投機;另一方面則需要運用大數據等手段開展鋼價與礦價聯動研究,推進建立客觀反映供求關系、實現上下游共贏發展的鐵礦石定價機制。
總之,對于中國鋼鐵行業而言,在鐵礦石定價權缺失方面的原因錯綜復雜,想要在短時間內解開這個難題并不現實,一切還需要我們的鋼鐵企業在摸索中勇敢前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