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在此背景下,物流運行延續了良好發展的勢頭。物流需求增長總體平穩,需求結構持續優化,物流市場規模呈現較快擴展勢頭,
物流企業經營總體向好;物流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物流單位物流成本穩中趨降。
2017年前三季度物流供需關系改善,質量提升
物流需求增速平穩,結構優化進一步加強。
前三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184.8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從需求結構看,消費對物流需求增長的拉動作用上升,網絡購物與電子商務日趨繁榮,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保持高速增長,占比持續提高;工業物流需求占比趨緩,其中大宗商品等高耗能產業物流需求持續回落。
——工業品物流需求穩定增長。前三季度,工業品物流總額171.0萬億,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
工業品物流總額占比超9成,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工業物流需求結構持續優化,占比有所趨緩。
——進口物流需求量穩中有升。在需求回暖、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及等因素帶動下,前三季度國際物流需求穩中有升。1~9月進口物流總額7.2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年內預計可保持10%左右的增長。
從不同品類看,鐵礦砂、原油和天然氣等大宗商品進口物流量繼續保持增長。
——消費帶動相關物流需求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前三季度,與消費相關的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保持同比30.8%的高速增長,增速高于社會物流總額24個百分點,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顯示消費帶動物流需求的基礎支撐作用較為強勁。
其中,電商等新興業態物流需求加速回升。前三季度,中國電商物流指數中的總業務量指數為138.5點,反映出前三季度電商物流業務量增速超過30%。
物流市場規模平穩較快增長,重點領域加速發展。
前三季度,物流市場規模穩步擴大,物流業總收入6.3萬億,同比增長13.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8.6個百分點。
物流業轉型升級態勢明顯,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穩步提升,部分重點細分領域加速發展。
物流服務價格穩中趨升。
前三季度,物流服務價格總體平穩。進入9月,在需求回升的帶動下,價格穩中趨升。
公路物流運價企穩。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1~9月為107.7點,同比增長7.8%;9月為103.9點,環比回落0.1%,但回落幅度明顯收窄。
海運價格趨穩回升。今年以來,海運需求總體回升,供需矛盾有所緩解,進入9月,受煤炭供給緊張及煤價上漲等因素影響,沿海散貨運輸需求高漲,運價持續回升。
物流費用穩中趨降。
前三季度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5%,年內呈現連續回落態勢。
總體來看,物流成本水平的回落是近年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降本增效等一系列宏觀、產業政策成效的體現。
一是由于經濟結構的持續調整,前三季度我國服務業占GDP比重已上升至52.9%,比上年同期0.1個百分點。
二是由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調整成效初顯。工業品物流中高價值、高品質的物流需求持續快速增長,今年以來汽車、通用設備、醫藥等物流領域需求增長10%以上,大宗能源原材料物流需求和實物量低速增長,鋼鐵、有色增長不到1%,煤炭運量比峰值低7%左右,與此相適應,物流成本水平也逐步進入低速增長期。
三是得益于組織模式的持續創新,物流運行的效率與質量不斷提升。
運輸物流有所優化,協同性增強。在多式聯運示范等相關舉措推動下,運輸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成本有所回落。前三季度,運輸費用同比增長12.6%,但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4個百分點。
倉儲物流周轉持續高位,期末庫存有所回落。9月份,中國倉儲指數中的平均庫存周轉次數指數較上月回升1.1個百分點,為51.1%,并已連續七個月未曾落入收縮區間。
四是著力降低制度性成本。這兩年,國務院連續出臺了降低成本的措施,今年國辦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 《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
物流企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
前三季度,物流業景氣指數中的主營業務利潤在指數為51.4%,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顯示企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
物流相關領域投入不斷增加。
前三季度,物流相關領域固定資產投資超過4.3萬億,同比增長15.2%;物流業景氣指數中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指數平均為53.5%,回升1.1個百分點,物流領域投資持續增加。
物流就業形勢平穩。
前三季度,物流業景氣指數中的從業人員指數為51.6%,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顯示出今年以來物流行業整體從業人員增勢平穩。
四季度物流運行走勢判斷
外部經濟環境整體趨好。
1~9月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均值50.9%,較去年同期上升1.9個百分點。9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經歷連續兩月回落后反彈回升,較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達到51%以上。表明三季度外部需求在波動中趨穩,外貿形勢具備繼續回穩向好的基礎,進而帶動相關物流需求的增長。
國內經濟穩中向好基礎逐漸鞏固
1.先行指數創出新高,積極因素持續累積。
9月份,制造業PMI指數在連續12個月保持在51%以上的基礎上,達到52.4%;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結束連續回調走勢,達到55.4%。數據變化顯示“保穩助升”的積極力量在持續累積過程中,逐漸顯示引領和主導作用。
2.市場需求明顯改善,產需銜接合理。
9月份,制造業新訂單指數較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達到54.8%,為最近5年高點。從企業調查來看,反映訂單不足的企業數量,最近三個月持續下降,在調查企業中所占比重9月份降至35.9%,為2013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值。從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對比來看,新訂單指數反超生產指數0.1個百分點,顯示產需銜接較為理想。
3.企業經營活動整體趨升。
大型企業PMI指數,今年以來基本上穩定在53%左右較高水平,9月份達到53.8%,顯示大型企業在企業重組、經營模式創新中增強了實力,穩經濟的支撐作用突出。中小企業也是穩中趨升,今年以來中型企業PMI指數基本穩定在50%以上,小型企業PMI指數目前也保持在49%以上。
綜合來看,預計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發展態勢,四季度將繼續延續。在此背景下,物流需求整體穩中趨升,物流業景氣指數仍保持在50%以上,物流業處在景氣區間。
從后期走勢看,PMI指數連續12個月保持在51%以上,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內在基礎基本鞏固,市場需求和企業預期較好,采購、生產等經營活動積極,四季度相關社會物流需求有望延續回升態勢;從物流業景氣指數中的先行指標看,預示未來物流運行的需求基礎進一步鞏固。
綜上所述,四季度社會物流需求有望企穩回升,物流業務活動也將呈現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預計全年社會物流總額可比增長在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