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供應鏈創新和發展的春天

2017-10-25 11:05:57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物流天下 關注度:
摘要:——解讀 《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 ...

□ 宋華

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我國首次發布的關于供應鏈建設和發展的政策指導意見,也是第一次將供應鏈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作為促進產業組織方式,商業模式變革和政府治理方式創新,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轉型的重要舉措之一。
顯然,這一方向的提出,無疑對整個產業和企業的變革發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課題,也需要我們深刻地理解《意見》提出的理論背景,供應鏈發展能夠解決的問題以及供應鏈變革發展的核心要素。
如何理解供應鏈作為國家戰略的內涵?產生的背景是什么?
供應鏈原是一個微觀層面的管理概念,是指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其核心在于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四流合一”的管理體系。然而,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供應鏈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僅僅是企業微觀層面的管理性活動,也不僅僅是簡單的網鏈結構,而是一種新型的生產組織方式。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演變,主要在于以下三點:
第一,社會分工的發展使然。在傳統的經濟模式下,強調的是企業內部的職能化分工,企業之間、產業之間是一種純粹的市場性關系,為了形成各自的市場地位和優勢,相互之間會因為獲取核心資源和能力產生博弈關系,其結果商業市場變成了競技場,而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整合上下游的資源和行為,縱向一體化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
但是,這一模式產生的結果是專用性資產投資較高;同時,因為退出壁壘產生較大風險,而且大量的獨立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不能夠有效介入到整個產業的有機運行過程中,形成不了合力。因此,現代經濟的發展需要實現合理、有效,同時又是協調、有機的產業分工。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實現專業化分工,形成獨特、差異化的核心能力和優勢,而且相互之間能夠形成協調、協同,形成1+1>2的效應。
這一目標的實現,就需要運用新型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模式整合不同類型的資源、協調不同的產業活動、聯通差別化的產業主體,實現產業的橫向價值鏈、縱向價值鏈以及跨產業的斜向價值鏈,這正是當今供應鏈從微觀管理上升到產業層面的推動因素。
第二,信息技術進步的推動。供應鏈的演進和發展,還與信息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在以往的經濟狀況下,要想實現“四流合一”,以及組織與組織之間產生協調,較為困難。這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就容易產生機會主義,更不用說企業業務之間的協同。
從客觀上講,今天的產業活動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廣泛,商業活動也越來越國際化、全球化,而因由空間、時間上的差異,協調合作往往難以實現。然而,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傳遞“零時差”“零距離”“零成本”,供應鏈的協同范圍可以覆蓋整個產品價值鏈,組織形態也更加扁平,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大大降低,這就為整個產業合理組織和管理奠定了基礎。在技術的推動下,就能夠實現供應鏈所要求的“產業組織網絡的有機化”“產業價值網絡的有機化”“產業物流網絡的有機化”及“產業資金網絡的有機化”。
第三,需求結構的變革。需求是推動產業進步和企業發展的決定力量,也是我們最需要探索的問題,正如同亞德里安·斯萊沃斯基在《需求:締造偉大商業傳奇的根本力量》一書中指出的那樣“需求,是一種不尋常的能量形式。需求的力量推動
著這個世界的發展,大到國家經濟、宏 觀市場,小到組織機 構和我們手中的工資條,身邊的每一樣事物都依存于它。沒有需求,發展就會減速慢行,經濟就會飄搖不定,社會就會停滯不前。然而,需求究竟來自何方,我們真的了解嗎?可以創造需求,并重復這一創造過程嗎?”事實上,如今無論是市場結構,還是市場模式,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從結構上講,已經從原來的賣方市場轉向了買方市場,客戶成為了決定產業活動和經營活動效率和效益的主宰,唯有實現客戶的價值,才能成就產業和企業的發展價值;從模式上講,已經從原來的B2C轉向了C2B,即整個產業的運營是由客戶推動,客戶也不再是產業服務的被動對象,而是整個產業供應鏈活動的協同生產者。
正是上述三個背景,使得供應鏈日益成為了推動社會進步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它是為了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以提高效益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交付等全過程企業間協同組織形態;將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融為一體具有集成創新、創造價值、共享共贏、跨界融合、專業分工等特點的組織模式;而這也正是《意見》中反映出來了深刻涵義。
供應鏈究竟能發揮什么作用?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什么問題?《意見》提出了六項重點任務,分別涉及到了農業供應鏈、制造供應鏈、流通供應鏈、供應鏈金融、綠色供應鏈和全球供應鏈。之所以會涉及到這些領域,是因為供應鏈其獨特的作用能夠大大提升這些產業和領域的效率和效益。
簡而言之,如果用最為簡
潔的語言來概括供應鏈對這
些產業的促進作用,那就是“讓組織與組織之間的協同更為高效、供給與需求的匹配更加精確”,這正是《意見》中試圖實現的目標。具體來講,這一功效所能起到的具體作用是:
第一,優化中國的產業集群,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產業發展至今,一方面,我們在產業上形成了較大規模的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也形成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具體來講,目前我國產業規模在千億級以上的產業集群61個,500億到千億級的產業集群161個,百億級到500億級的產業集群1198個,20億級到500億級產業集群2530個,這些產業集群創造了5500萬就業,銷售收入50萬元億人民幣;
而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數產業集群信息不對稱,形成不了行業性的信息平臺;企業地理上集聚,但是沒有形成協同力量;產業的服務延伸性不夠,只是在價格上做文章,使得我們有些產業集群不具有可持續的競爭優勢,甚至成為了產量過剩、產品低端化的根源。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用供應鏈的模式來實現產業集群的裂變力(指產業集群主導產業和輔助產業分工精細程度,并在產業集群中形成基于一體化供應鏈)、產業集群的創新力(指產業集群所推動的創新數量和程度)、產業集群耦合力(指產業集群中相關產業之間合作程度)以及產業集群的吸引力。這樣一來,通過有效地協調和組織,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各環節協同效率,同時也有利于打通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促進供需精準匹配和資源優化配置。
第二,有助于推動我國“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一帶一路”的核心在于實現合作國家之間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而實現這些要素的重要載體便是供應鏈。因為,供應鏈所倡導的合作共贏、協同合作、資源共享、信息分享正是實現上述目標的重要抓手。
第三,有助于提升我國的經濟安全以及國家的軟實力。產業的安全一直是一個國家管理的重點,2012年美國制定的《全球供應鏈國家安全戰略》中,明確了美國供應鏈戰略的兩個管理重心:一是促進合法貿易及時而高效的流動,同時維護和保障供應鏈,使之免受不正當的利用,并減少其在破壞面前的脆弱性;二是培養一個準備應對且能承受不斷變化威脅和危害,并可以從中斷中迅速恢復的全球供應鏈系統。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經濟大國,同樣也需要關注產業供應鏈的安全。當然,我國的供應鏈安全不僅包括因為各種外部因素造成的潛在危害,而且也需要考慮關系到民國經濟的能源安全和產業經濟的安全。因此,通過有效地打造各個產業領域的供應鏈,特別是全球供應鏈,能夠有效地提升產業安全。
不僅如此,供應鏈創新發展也有助于提升國家軟實力,這是因為中國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除了加強以資本為紐帶的投資并購之外,更應重視以供應鏈為紐帶的柔性管理和組織,而不是一味地通過資本性運作,進入海外市場,這樣也更容易消除當地企業和行業的敵意,甚至抗拒,通過供應鏈的組織方式實現資源整合。
中國供應鏈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在《意見》的總體指導思想中,指出“以供應鏈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為根本路徑,以信息化、標準化、信用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為支撐,創新發展供應鏈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高效整合各類資源和要素,提升產業集成和協同水平,打造大數據支撐、網絡化共享、智能化協作的智慧供應鏈體系”。
顯然,這一指導思想提出了我國供應鏈創新的核心要素在于感知化、互聯化以及服務化。感知化意味著信息數據化;互聯化意味著主體生態化;服務化意味流程要素集成化。上述三要素的結合,則將供應鏈打造為一個具有“人類”特性的智慧群落。
首先,感知化使各個產業領域的供應鏈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這些新的技術創新和手段實現產業供應鏈全程數字化,進而推動生產、流通等各領域的優化,實現智能預測、智能生產、智能服務、智能物流等,實現ICT下的流程整合由低向高發展。
其次,互聯化則決定了供應鏈的活動場域,它通過產業生態的建設和維護,將異質的有機主體形成相互關聯、共生、互享的整體系統,推動產業能夠有序健康的發展。當然,這種互聯不僅是組織與組織的互聯,而且也包括產業、組織和環境的互聯,形成和諧的供應鏈體系,這也就是為什么《意見》中對綠色供應鏈提出了一些新的方向。
最后,服務化則通過行為、要素的聚合實現知識和價值的再生。供應鏈的價值創造在于多要素的集成創新,諸如生產與服務的結合、三大產業的融合、產業和金融相互促進等等,借助于多要素集成服務創新使得產業主體之間的關系強度從弱到強。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副院長)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