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Coin比特幣交易平臺OKCoin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徐明星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說,由于比特幣總量恒定,又比黃金具有更好的可分割性,國際金融形勢的不確定性強化了比特幣的避險屬性,引發更多投資者的交易和關注。徐明星同時表示,區塊鏈技術的認可和廣泛應用也是推升比特幣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最新出版的《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16》一書,在專題研究中針對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技術的內容做了專門論述。報告認為,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性和便利性,有利于提升經濟運行效率,成本低廉,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創新來說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底,已有超過20家全球頂級的金融機構對區塊鏈技術進行探索和嘗試。目前主要有五種形式,一是金融機構內部成立區塊鏈實驗室;二是投資區塊鏈創業公司,如高盛向比特幣公司Circle投資5000萬美元;三是與區塊鏈創業公司合作;四是證券發行業務,在Overstock.com提交給SEC(美國證監會)的文件中,該公司表示計劃通過區塊鏈技術最多發行5億美元的股票和其他證券;五是證券交易業務,納斯達克2015年12月30日宣布,其合作伙伴Chain.com在對一位私人投資者發行股票時首次使用了納斯達克的區塊鏈技術交易平臺Linq。
不過,上述報告主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胡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各個國家都在加緊研究數字貨幣,但私人部門的數字貨幣不具備成為主流貨幣的條件,真正推廣使用還有待于區塊鏈技術等的大格局的變化。“發展數字貨幣的最大問題是基于互聯網情況下,如何防范由于數字技術應用導致的金融風險。”胡濱強調。
理論上看,數字貨幣交易規模的增長,會導致對其他貨幣需求的減少,從而影響現實中貨幣數量和周轉,在一定程度上對貨幣政策的施行產生影響,對金融和支付市場的穩定性產生破壞作用,同時,其持有者不需要實名認證,稅務機關無法了解持有人相關信息,從而對其交易獲利無從管理和征稅,還可能為洗錢活動和黑市交易提供便利。
早在今年年初,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北京專門召開數字貨幣研討會,這一信息引發坊間關于央行對比特幣態度轉變的各種猜測。時隔5個月,在6月24日召開的首屆大數據金融論壇上,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給出了比較全面的回應:未來央行數字貨幣是基于區塊鏈等技術創新的本位幣,將有助于提升貨幣供給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上一篇:日本大米盯上中國市場
下一篇:英國公投脫歐推高金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