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世以來,中國嚴格履行各項承諾和義務,逐步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在世界貿易組織的162個成員中,目前已有超過80個成員承諾履行第15條義務,而在對中國產品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計算方法的成員只有14個,僅有極少數世貿組織成員公開拒絕履行該條款義務。
遺憾的是,作為世貿組織的重要成員,歐盟一直在履行《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法律義務問題上避實就虛、久拖不決。隨著15條失效日期的臨近,歐盟在各方壓力下采取了一系列舉措。2016年2月,歐盟委員會宣布就如何采取新的對華反傾銷措施舉行為期兩個半月的公共咨詢。2016年5月12日,歐洲議會全體會議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11月9日,歐盟委員會向歐洲議會及歐盟理事會正式提交修改其反傾銷法律制度的提案。該提案在建議取消歐盟單方面認定的“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的同時,引入了所謂“市場扭曲”概念,并宣稱此舉將確保歐盟在遵守世貿組織法律義務的同時繼續維持貿易防御措施的有效性。歐委會貿易委員馬爾姆斯特倫在解釋這一提案時聲稱,這項提案是“國別中立”的,并且不會賦予任何相關國家以“市場經濟地位”。
一些歐洲貿易和法律界人士指出,歐盟企圖以修改內部法律的方式表面上遵守世貿組織條約,實際上卻在涉華反傾銷時繼續沿用“替代國”做法,分明就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比利時范貝爾-貝利斯律師事務所主任合伙人、國際知名反傾銷案律師讓-弗朗索瓦·貝利斯表示,世貿組織成員應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過渡期結束后,終止在對中國出口產品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價格的做法,這是世貿組織成員必須遵守的國際條約義務,任何成員都不應以國內法或者國內標準為由加以曲解、規避甚至拖延。貝利斯分析指出,歐盟委員會提交的修改反傾銷、反補貼法律提案,體現了歐盟履行《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規定所承擔義務的意愿,表現出一定的積極姿態,但該提案以“市場扭曲”的概念和標準替代“非市場經濟”的概念和標準,對于市場價格被“嚴重扭曲”的世貿組織成員,歐盟仍將在反傾銷調查中參考第三國價格。這就意味著歐盟并未從根本上取消“替代國”做法,因此也就沒有全面徹底地履行第15條的法律義務。
歐洲學院歐中研究中心主任門鏡教授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歐盟在應對《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問題上采取“替代方案”并且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凸顯歐洲在經貿領域保護主義顯著抬頭的傾向,隨著歐中綜合實力的此消彼長以及世界經濟增長放緩,歐盟在對華經貿合作方面變得愈加顧慮重重和斤斤計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來,歐盟各界對來自中國的鋼鐵產品給予了“特別關注”,部分輿論還將所謂中國鋼鐵產能過剩與歐盟履行世貿條約義務問題聯系在一起。
根據歐盟委員會貿易總司12月7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016年1至11月,歐盟共發起19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同比增長35.7%,其中涉及中國對歐出口案件7起,占歐盟“雙反”調查案件總量的近4成,并且全部針對中國鋼鐵產品,幾乎覆蓋中國對歐出口的所有鋼鐵種類。而且,為了能趕在15條到期之前“名正言順”地使用“替代國”方法,歐盟加緊對中國鋼鐵產品展開立案調查,先后于12月9日和10日最新啟動兩起針對部分中國產耐腐蝕鋼材及鑄鐵產品的反傾銷調查。
歐洲鋼鐵行業更是充當了抵制歐盟履行世貿組織協議的“急先鋒”和“主力軍”。今年2月,歐洲多個國家的近5000名鋼鐵工人聚集在歐盟總部門前舉行大規模抗議示威,希望通過阻止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方式保護歐洲鋼鐵產業和工人就業。一些代表鋼鐵企業和工人利益的歐洲議會議員也不斷表明強硬立場。歐盟委員會貿易總司貿易防御政策部門負責人利奧波德·魯賓納奇就曾在回答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提問時無奈地表示,他幾乎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各方的質詢和游說信函及電話,反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并要求對中國鋼鐵產品采取嚴厲懲罰措施。魯賓納奇坦言,關于歐盟應對《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的問題顯然已經超出了單純的貿易或法律范疇,其早已成為一個包含各種復雜因素的政治議題。就在歐委會提交修改反傾銷、反補貼法律制度提案的當天,超過1萬名來自法、德、意等國的鋼鐵工人再次聚集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門前舉行抗議,要求歐盟阻止進口中國鋼鐵并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針對歐洲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歐盟變相逃避世貿組織法律義務的做法,很多歐洲有識之士表達了不同看法并提出忠告。
德國漢堡市長舍爾茨近日表示,希望歐盟認可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因為這對于中歐貿易來說將是個利好消息。舍爾茨說,中歐之間的大部分貨物進出口都要通過漢堡港,因此來自中國的貿易對漢堡十分重要,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被打破。
中歐數字協會主席路易吉警告稱,歐盟不能如期徹底履行世貿組織協議是戰略性錯誤,恐將給中歐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帶來不確定性,給正在穩步推進的中歐務實合作造成阻礙。路易吉表示,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而且是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積極參與容克投資計劃的非歐盟國家,歐盟因“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影響中歐合作大局絕非明智之舉。
西班牙埃爾卡諾皇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米蓋爾·奧特羅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表示,對中國轉移過剩產能的擔憂的確引起了歐盟保護主義的抬頭,但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并非解決問題的出路,歐洲相關產業必須從自身做起,學會與來自中國的質優價廉的產品進行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