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中國經濟世界第一
2014-6-9 11:11:00 來源:中國新時代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鑒于有專家預計中國2011年至2014年經濟將增長24%,而美國經濟將增長約7.5%,這意味著中國今年將超過美國。但這真的預示著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了嗎 自美國于1872年超越英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以來,在近140年中只有美國享有巨大的權力和威望。可2014年4月末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卻顯示,今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這一天就要到來了嗎?如果世界銀行的數據是正確的,這將早于經濟學家所預計的。經合組織預計,中國將在2016年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本身則認為是在2019年;經濟商業研究中心則認為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一會在遙遠的2028年。
世界銀行ICP(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的這份報告是以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這個系統為基礎的。購買力平價(PPP)是根據貨幣的購買力而不是市場匯率來核算的,換言之,ICP對人民幣購買力的評估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結論。當觀察人均實際(通脹調整后)的收入,以衡量人民生活水平時,這是對的,但當關注點是國民收入,以衡量國家經濟在全球經濟的比重時就錯了。
雖然無可否認,在過去六年的兩個ICP報道期間,中國經濟經歷了巨大的增長,但加速的數字更多的可能是由于ICP方法的改變,而不是實際的增長。
修改辦法之后確定了其購買力平價——一天又一天生活的基本成本——ICP得出的結論是較大的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和印度,正在以比以前所認為的更快的速度發展、壯大。
鑒于有專家預計中國2011年至2014年經濟將增長24%,而美國經濟將增長約7.5%,這將意味著中國今年將超過美國。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這些數據將徹底改變世界經濟格局,增加大型中等收入國家的重要性”,“研究結果將加大對控制全球性的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討論,這也越來越偏離全球經濟力量的平衡線。”
那么中國“超越”美國意味著什么呢?
毫無疑問,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改善,中國的“體積”更讓世界吃驚,而且將會以更加巨大的影響力來引導世界市場——這也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一個獨特的現象。由于人口巨大,中國人均收入的小變化,都會產生需求的巨大的影響,更別提中國的經濟增速仍然大大高于世界平均增速。
同樣是由于人口巨大,中國不管是在科技的運用還是在基建投資上的回報都會有較大的乘數效應,而這樣的影響力是中小經濟體無法企及的。正是因為如此,即使中國的實際購買力距離美國的人均水平仍然很遠,中國中產階級的興起仍將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
作為長達一個多世紀占據世界第一經濟體的美國來說,已經受到了挑戰,所以這個歷史性的轉變可能會對世界的政治和金融市場產生影響。
對于中國來說,隨著其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意味著中國需要在國際事務中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世界也需要認識到中國的崛起,并給予中國相對應的國際地位。對于目前仍然處于主導國際局勢地位的美國而言,與中國建立一個新型大國關系,而不是圍堵中國,可能是更明智、更符合經濟基本面的選擇。
中國這個龐大經濟體的崛起,不得不引起世界其他國家的關注,但中國其實還并不是世界之林中最大的“動物”,所以我們仍然要看到這樣的事實:中國在可真正的向世界高喊“No.1”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