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 水產大省湖北的短板與商機
2014-6-26 10:22:00 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全村幾百噸魚喲,怎么賣啊?”今年3月,黃岡市東湖辦邢家灣村淡水魚養殖大豐收,可魚多價低,村民們急得團團轉。邢家灣養殖大戶劉斌向筆者訴苦,養魚就是這樣,常常是產量上去了,價格就降下來,畢竟本地市場有限。
同年,面對同樣的豐收,公安縣玉湖漁場贏得盆滿缽滿。養殖戶文良華說,當地的一家冷鏈物流公司為漁民帶來很大的方便,讓漁場增加幾百萬的效益。
冷鏈物流,是指農副產品的低溫運輸、儲藏等供應鏈系統。
據了解,玉湖漁場通過物流公司,把水產品銷售至內蒙古、河北等10多個省市的定點水產品市場。既增加了養殖戶的收入,物流公司也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僅三年的時間,年產值就已達到三個億。
但克隆與復制玉湖經驗的并不多。關鍵問題是,作為淡水水產品第一省,湖北冷鏈物流短板明顯。省物流局一位負責人告訴筆者,目前我省冷藏車不足2000臺,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為0.3%左右,而冷庫的缺口更大。除武漢、襄樊、宜昌等大中城市外,其他各市、區均沒有大型冷庫。
這個缺口在將來還要變得更大。專家指出,到2015年,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將分別由現在的5%、15%、23%提高至20%、30%、36%以上,遠遠大于我國現有的冷鏈設施設備。
該冷不冷為哪般?
缺少大型冷庫和冷藏車,高溫天氣下,我省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下流通。養殖戶們大多數還在以低價在本地搶市場。
“經過運輸,死蝦子很多,真是可惜。”在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一位年輕的老板說,自己每天凌晨4點鐘之前進貨,一次能收拾出80斤左右的死蝦。
筆者在市場外看到,來往穿梭的僅有三兩臺冷藏車,其余全是普通貨車。“泡沫+冰決”是我省水產品運輸的普遍方式。然而這樣的簡易運輸所帶來的是巨大的消耗。
湖北省運輸與物流協會事業部負責人告訴筆者,冷鏈物流的特點之一在于它對設施設備的依賴程度較高。然而冷鏈建設投資大、時間長,投資回報期長,這也是很長時間以來冷庫建設緩慢的原因之一,導致我省現有的A級物流企業中,只有小部分涉及冷鏈物流。
“現在建一個中型冷庫的成本就得2000多萬,一臺冷藏車的價格也是普通貨車的3到4倍,一般企業不會有如此大的投入。”這位負責人坦承,我省對專業化冷鏈物流企業培育不夠,集冷藏加工、運輸、配送于一體的冷鏈物流企業嚴重不足。
漸被關注的“掘金點”
在一些發達國家,冷鏈運輸率已達到80%-90%,我國卻只有10%左右。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生鮮市場規模為4.2億元,2013年已經增至約120億元,但到2018年預計可達1200億元的規模。
可以預見的是,冷鏈物流一定會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一些敏感的商家顯然嗅出了其中的商機,在過去的一年,順豐,馬云、劉強東等商界巨頭紛紛在冷鏈物流布局。
“目前,冷鏈行業還需要時間來走向成熟,冷鏈資源也需要時間進行整合,但再過幾年,它就會爆發,成為一個極大的商機。”省運輸與物流協會事業部負責人說。
令人遺憾的是,在巨大的商機面前,我省有實力的企業基本上處于“充耳不聞”、“無動于衷”的狀態,仍然沒有真正的強力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