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2015年將基本實現電子不停車收費全國聯網(圖)

2014-6-10 11:09:00 來源:中國公路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在2014年底前,北京等14省市實現ETC聯網運行;在2015年底前將基本實現全國所有省區市的ETC聯網運行。這是記者從6月9日交通運輸部召開的全國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聯網工作推進會上獲悉的。

會議現場

  記者從此次會議上了解到,經過這些年不斷地探索和實踐,ETC建設和推廣應用規模有了較快增長。截至目前,全國已建設ETC專用車道超過7100條,發展用戶超過1100萬,其中ETC用戶超過700萬,自營客服網點超過700個,銀行等合作網點5000多個,充值終端超過1萬臺。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向記者表示,2007年,原交通部組織開展了京津冀和長三角區域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示范工程,并于2010年順利完成。在示范工程的引領下,ETC技術在全國各地得到了廣泛應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初步顯現。目前,全國共有26個省市按照國家標準開展了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建設,華北地區(京、津、冀、魯、晉)和長三角地區(滬、蘇、皖、贛、浙、閩)分別實現區域聯網,結合軍車安裝使用ETC,在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個示范區域組織開展了軍車使用ETC聯網試運行。實踐證明,實施ETC是解決公路收費站擁堵、提高公路通行效率的有效途徑;是促進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節約土地和管理成本的重要舉措;是適應公路網絡化管理、發揮路網整體效益的現實需要;也是大力推進“四個交通”發展的重要載體。為充分發揮ETC的規模效益,交通運輸部決定組織開展全國ETC聯網工作。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局長李彥武

  據悉,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原則,并結合各地ETC聯網發展情況及特點,全國ETC聯網工作將分為兩步走:在2014年底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陜西、湖南等14省市實現ETC聯網開通;在2015年底前,基本實現全國所有省區市的ETC聯網開通。

  根據實施目標,到2015年底,我國將建立全國ETC聯網運營管理機制;客車ETC使用率不低于25%,非現金支付使用率達到20%;建成較為完善的ETC基礎設施網絡,主線收費站ETC覆蓋率達到100%。建立統一規范的ETC客服體系,客服網點覆蓋到縣(區)級行政區,用戶服務更加便捷;建立多元化的用戶發展模式,全國ETC用戶數量達到2000萬(含非現金支付卡用戶);實現軍車、武警車輛使用ETC全國聯網運行;建立完善的全國ETC聯網運行標準及檢測體系,規范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初步建立全國收費公路聯網數據服務系統,為國家公路網運行管理及政府行業監管提供決策支持。

  為了做好上述工作,確保全國ETC聯網目標實現,會議提出了六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提高認識,統一步調,全力推進全國ETC聯網工作。ETC作為對現有收費技術的革新,各地各單位要著眼未來發展,站在全局高度來看待這項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步調;在部省聯動的機制下,各省區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成立領導小組,把ETC建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立下“軍令狀”,打好“殲滅戰”。

  二是細化方案,落實責任,確保按期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根據交通運輸部相關文件和要求,各省省區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制定本地實施方案,細化任務分工,強化責任落實,加大資金、技術和人力投入,集中力量對ETC系統進行全面升級改造,確保主線收費站ETC覆蓋率達到100%,匝道收費站覆蓋率超過90%,實現2015年底基本實現全國ETC聯網這一總體目標。

  三是求同存異,齊心協力,建立公正透明、安全高效的清分結算平臺。搭建全國ETC聯網清分結算議事平臺,制定聯網運營規則;充分發揮管委會的組織協調作用,兼顧各方利益訴求,求同存異,共商解決聯網運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共同確保全國ETC聯網清分結算公正、透明,安全、高效。

  四是多策并舉,合作共贏,加速擴展ETC用戶規模。靈活運用市場機制,多渠道爭取優惠政策,不斷降低用戶安裝使用成本,加速擴展ETC用戶規模;繼續推動政府機關公務車輛和實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公務用車安裝使用ETC;積極提供“一站式”安裝服務,為ETC用戶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五是強化能力,提升質量,構建規范便捷的客戶服務體系。頒布實施《公路電子收費聯網運營與服務規范》,制定相關實施細則;明確全國統一的ETC車道及客服網點的標準、規范及標識,明確對用戶的服務質量與要求,建立數據共享、代理充值、代理服務等合作機制,為ETC用戶提供跨省服務功能;同時建立統一的服務監督、考核、投訴和管理制度;加快ETC營業網點建設,通過與第三方服務機構合作等方式,不斷增加網點數量和覆蓋密度,為用戶就近提供安裝和售后服務。

  六是深化研究,拓展應用,不斷挖掘ETC服務潛力。推進ETC在城市停車場管理、擁堵收費等領域的應用;研究ETC聯名卡、儲值卡的小額支付功能,爭取實現ETC用戶持卡消費;研究ETC車載設備前裝技術實現,力爭將ETC車載設備作為汽車標準配置單元。

  與會代表表示,盡管全國ETC聯網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技術要求高,協調難度大,但有信心、有決心按照交通運輸部的統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扎實做好組織實施工作,提升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馮正霖參觀ETC展商的展位

  背景資料

  資料1

  聯網數據

  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6個省市按照國家標準開展了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建設,全國已建設ETC專用車道超過7100條,ETC用戶超過1100萬,自營客服網點超過700個,銀行等合作網點5000多個,充值終端超過1萬臺。

  資料2

  我國ETC聯網工作發展歷程

  我國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發展歷程,是以2000年原交通部編制印發《高速公路聯網收費暫行技術要求》為基礎,開始起步的。

  第一階段(2000年-2006年)

  需求迫切,省內聯網

  代表性事件:京沈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示范工程

  上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高速公路建設進度加快,早期的獨立路段開始連接成線、交織成網,聯網收費的需求日益迫切。2001年,浙江率先實現了省內聯網收費,到2006年,有收費公路的省份基本上都實現了省內聯網收費。期間,2003年,原交通部黨組決定開展京沈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示范工程建設,至當年10月,京沈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順利開通,示范工程圓滿完成。作為全國區域聯網收費的一塊試金石,它的成功實踐,達到了“管理水平的突破、技術手段的創新、行業形象的展示”三大目的。

  第二階段(2007年-2010年)

  科技助推,區域聯網

  代表性事件:京津冀和長三角區域ETC聯網示范工程

  京沈示范工程雖然解決了跨省聯網收費問題,系統性地提升了路網通行效率,但在收費方式上依然沿用“入口領卡、出口繳費”的模式,在高速公路快速成網、交通流量迅速增長的情況下,這種傳統的人工收費技術開始難以適應,需要應用更為先進的技術來解決聯網收費問題。為此,從2007年開始,部依托“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國家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和服務系統》,組織編制了ETC系列國家標準和行業技術要求,并開展了京津冀和長三角區域ETC聯網示范工程建設。在示范省份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底,京津冀區域示范工程順利完成,長三角區域示范工程基本完成,ETC聯網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初步顯現,引起廣泛關注。

  第三階段(2010年至今)

  全國聯網,蓄勢待發

  代表性事件:京津冀晉魯區域ETC聯網

  在總結ETC示范工程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10年12月,交通運輸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于促進高速公路應用聯網電子不停車收費技術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實現全國聯網的目標。同時修訂完善了相關技術標準,為全國聯網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為了檢驗跨區域聯網技術和運營管理的可靠性,部結合軍車安裝使用ETC,在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個示范區域的11個省市組織開展了軍車使用ETC聯網試運行,從軟件升級、工程檢測、運行調試等方面為全國聯網積累了經驗。為了進一步擴大聯網規模,部又組織開展了山西、山東兩省和京津冀區域ETC聯網,并于2013年12月31日成功開通運行,邁出了全國聯網的第一步。

  資料3

  推進全國ETC聯網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是明顯提高了通行能力和效率,有效緩解了收費站交通擁堵,減少了出行延誤。從設計通行能力來講,1條ETC收費車道的通行能力相當于5條人工收費車道,車輛通過收費站的時間平均由14秒降低到3秒。設置ETC專用通道后,收費站通行能力和效率明顯提高,有效緩解了高峰期擁堵。以北京為例,現有的365條ETC收費車道,使收費站通行能力合計增加21萬輛/小時,經測算,2008年至2013年,所有ETC用戶總通行時間累積節約了890萬小時。

  二是節約了燃油消耗,減少了污染物排放。實施ETC所帶來的能耗與排放的減少是其外部效益在能源環境方面的重要體現。經環保部門評價測算,每萬次ETC交易,可節約314升燃油消耗,減少56千克各類污染物排放。同樣以北京為例,2008年至2013年,累計節約燃油消耗1728萬升,分別降低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的排放約990噸、2317噸和470噸。日本的研究結果很形象,一輛車年使用ETC所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于一棵樹的年吸收量。

  三是節約了土地資源,降低了運營成本。以往收費站通行能力飽和時,為緩解收費站擁堵,往往通過擴建收費車道來解決,有的省界收費站車道擴建到將近40條。通過實施ETC,不僅節約了車道擴建用地,節省了車道擴建成本,同時也減少了收費人員配置,大大降低了收費公路運營成本。

  四是促進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通過實施區域ETC聯網,為構建區域內小時“經濟圈”、“生活圈”提供了高速公路快速通行保障。從2010年開通區域聯網收費至今,京津冀區域跨省ETC交易量年均增長率保持在60%左右,長三角區域年均增長率更是接近90%。

  五是帶動了相關信息產業發展。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ETC開放標淮和技術支持下,與ETC系統相關的硬、軟件產業化已經形成,全方位的產業拉動所帶來的外部效益和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梢灶A見,未來ETC系統的大規模建設與發展,還將開拓出更為廣闊的新市場。

  資料4

  多策并舉,推動ETC服務體系建設

  推廣實施ETC,建設是關鍵,服務更重要。對此,交通運輸部和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將積極推動ETC服務體系建設,構建規范便捷的客戶服務體系。

  明確全國統一的ETC車道及客服網點的標準、規范及標識,明確對用戶的服務質量與要求,建立數據共享、代理充值、代理服務等合作機制,為ETC用戶提供跨省服務功能,同時建立統一的服務監督、考核、投訴和管理制度。開通全國ETC門戶網站,將其作為開展ETC服務的重要窗口,聯合各地ETC運營管理部門,實現全國ETC服務系統聯網和信息共享,不斷擴充在線服務功能。加快ETC營業網點建設,積極提供“一站式”安裝服務,通過與第三方服務機構合作等方式,不斷增加網點數量和覆蓋密度,為用戶就近提供安裝和售后服務。在此基礎上,還將深化研究,拓展應用,不斷挖掘ETC服務潛力。推進ETC在城市停車場管理、擁堵收費等領域的應用。研究ETC聯名卡、儲值卡的小額支付功能,爭取實現ETC用戶持卡消費。研究ETC車載設備前裝技術實現,力爭將ETC車載設備作為汽車標準配置單元,并積極研究探索ETC技術和其他智能交通技術的融合,圍繞信息采集、傳輸、共享、交換等各環節,開發新的應用系統。

  資料5

  全國ETC聯網工作下一步主要工作和實現目標在2014年底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陜西、湖南等14省市實現ETC聯網運行。在2015年底前,基本實現全國所有省區市的ETC聯網運行。到2015年底,力爭實現以下目標:

  ——客車ETC使用率不低于25%,非現金支付使用率達到20%。

  ——建成較為完善的ETC基礎設施網絡,主線收費站ETC覆蓋率達到100%,匝道收費站ETC覆蓋率不低于90%。

  ——建立統一規范的ETC客服體系,客服網點覆蓋到縣(區)級行政區,用戶服務更加便捷。

  ——建立多元化的用戶發展模式,全國ETC用戶數量達到2000萬(含非現金支付卡用戶)。

  ——實現軍車、武警車輛使用ETC全國聯網運行。

  ——建立完善的全國ETC聯網運行標準及檢測體系,規范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初步建立全國收費公路聯網數據服務系統,為國家公路網運行管理及政府行業監管提供決策支持。( 來源: 中國公路網 作者: )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