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自貿區:中國第一個自貿協定
2014-5-29 10:17:00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實施自貿區戰略是中國當前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的重點,目前中國正在推進的自貿區已達20個,其中已簽署自貿協定12個、在談6個、啟動研究2個。青島將國家自貿區戰略機遇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突破口,自2013年8月起啟動了國家自貿區戰略機遇系列講座培訓。為讓讀者更好地了解中國自貿區戰略,在商務部國際司與青島商務局的支持下,本刊推出12期自貿區系列專題。
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這是繼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后建成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也是我國與其他國家達成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自貿區。
中國—東盟自貿區包括中國和東盟十國(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涵蓋18.5億人口和1400萬平方公里。
2000年,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為中國與東盟各國領導人的共識。2002年11月4日,中國與東盟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2004年1月1日,自貿區“早期收獲計劃”順利實施,當年早期收獲產品貿易額增長40%。2004年11月簽署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2007年1月簽署自貿區《服務貿易協議》,2009年8月簽署《投資協議》。經過10年努力,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這是繼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后建成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也是中國與其他國家達成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自貿區。2013年10月9日,李克強總理在文萊出席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期間,倡議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目前,中方已向東盟方提交了升級版倡議草案,獲得東盟方的積極評價。雙方已就啟動升級版談判的時間、具體內容進行磋商。
中國—東盟自貿區于2010年1月1日建成啟動后,中國與文萊、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6個東盟老成員國,有超過90%的產品實行零關稅,中國對東盟的平均關稅從9.8%降至0.1%,東盟老成員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從12.8%降至0.6%。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4個東盟新成員將在2015年對90%的中國產品實現零關稅。
在貨物貿易領域,區分產品與國家分步降稅。對中國和東盟老成員,一軌正常產品至2010年1月1日將關稅最終削減為零,對東盟新成員,則規定了更長的緩沖期限。二軌正常產品的關稅在按降稅模式降到5%以下時,可保持不超過5%的關稅,比一軌產品更晚的時間將為零。敏感產品最終稅率不為零。其中,一般敏感產品最終稅率要低于高度敏感產品,但高度敏感產品的數量也要受到一定約束。
在服務貿易領域,2007年簽署的《服務貿易協議》有如下特點:明確了市場準入中不得采取的措施;給予服務提供者國民待遇;具體承諾以WTO為基礎又超越WTO;賦予修改或撤銷承諾的權利;逐步實現自由化;加強東盟新成員國的參與。
在投資領域,《投資協議》致力于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下建立一個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投資體制,通過雙方相互給予投資者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和投資公平公正待遇,提高投資相關法律法規的透明度,為雙方創造更有利的投資條件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并為雙方投資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護,從而進一步促進雙方投資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
中國與東盟的互補性貿易將極大豐富雙邊國內市場,東盟國家鋼材生產成本較高,產能不足,為中國鋼材出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中國從東盟進口的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膠、鐵礦砂和煤炭等能源型商品,可有效解決中國生產性原材料不足和能源缺口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