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會消失嗎
2014-4-9 11:05:00 來源:中國新時代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國會不會因經濟飛速增長而興,亦因經濟增長過快而沒,這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 文 ·特約記者 覃乾
2014年3月8日,由吉隆坡國際機場飛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MH370航班突然與外界失去聯系,盡管其后各國進行了多面的搜救努力,但都一無所獲。雖然截止到發稿時,我們還不知道具體出現了什么問題,不過可以肯定的是,MH370航班消失了。這樣的現實讓人感到難以置信,什么情況能讓一架翼展60.9米、機長63.7米、高18.5米的龐然大物悄然消失,而且這架飛機上裝備著眾多可與外界聯系的電子設備⋯⋯如果你能感覺到其中的不可思議之處,那么你或許也會同意這樣一種可能,中國的經濟增長或許在某一天也會消失。
中國經濟增長會消失嗎?這樣的設問肯定讓很多人不以為然。自1978年11月之后,中國經濟已經連續增長35年之久,更讓人把中國經濟未來依舊能連續增長視為理所當然的原因是:中國在這三十多年間,擁有了可令世界上任何國家都難以小覷的制造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曾引用相關數據,截止到2012年底,中國制造業占全球比重已提升到19.8%。這意味著,任何一件產品中國都能對其進行配套和生產,這在全世界都是難以想象的。
美國《紐約時報》曾在其文章“美國是如何丟掉蘋果的工作的”中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在一場由硅谷頂級人才組織的晚宴上,美國總統奧巴馬向時任蘋果掌門人的喬布斯問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你不能在美國生產蘋果呢?喬布斯的回答簡潔明了:“這些工作再也回不來了。”《紐約時報》分析說:蘋果的高管認為,相當一部分海外工廠的彈性、敬業,以及當地工人的技術都已經超過了其美國同行。“美國制造”已經不再是大多數蘋果產品的可行選擇。
在文章最后,《紐約時報》還援引了一位蘋果高管的案例來進行說明:蘋果公司依靠一家中國工廠僅僅數周就讓新iPhone產品及時上架。在此案例中,蘋果在最后一分鐘重新設計了iPhone屏幕,迫使這家中國工廠將裝配生產線徹底改造,新的顯示屏在午夜運抵這家工廠。一個工頭立即叫醒了宿舍內的8,000名工人。每個員工分到一塊餅干和一杯茶后,在一個半小時之后開始了12個小時輪班工作組裝新設計的玻璃屏。在96個小時之內,工廠的產量已經相當于每天組裝10,000部iPhone。對此,蘋果高管評價說:“這體現了驚人的速度和靈活性,沒有美國的工廠可以與之匹敵。”
中國制造業的硬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經濟學家對記者樂觀地表示:現在的中國經濟基礎(制造業)非常穩固,如果不是出什么大的差錯,那么中國經濟出問題的可能性不大。事實真的這么簡單嗎?恐怕并非如此。實際上,從中國近兩屆總理對中國經濟的總結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2013年3月5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后一次以總理的身份作《政府工作報告》,他說:“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產能相對過剩的矛盾有所加劇;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問題并存;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和政府剛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顯;金融領域存在潛在風險;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依然薄弱;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不少,部分群眾生活困難;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一些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列數了多條棘手的經濟核心問題。
不過其后不久,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3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我們完全有能力、有條件保持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任務遠未完成,區域發展的回旋余地和市場潛力巨大;改革大勢不可逆轉,推進改革必將釋放出新的制度活力。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更精彩⋯⋯對比明顯不同的表態,一位發改委研究員認為,中國經濟正處在最晦暗未明的狀態中,前景難以看清。
進入2014年Q1后,中國經濟的起伏更加明顯。不久前,中國股市再次出現暴跌行情,與之相對,中國內外經濟數據都出現了一定的改變。今年2月份,中國出口數據下降18.1%,為1,141億美元;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0%。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7%,非食品價格上漲1.6%;消費品價格上漲1.6%,服務價格上漲2.9%;PMI指數也由上月的50.5%降至50.2%。這樣的數據引發了市場人士對經濟形勢的再度擔憂。多位經濟學家均稱,經濟有可能會進一步下滑,如果要保7.5%的經濟增速,貨幣政策需要放松,甚至需要調降存款準備金率。
實際上,即使現在中國放松貨幣政策,也依然存在中國經濟增長消失的風險。
風險來自哪里
飛機出現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哪里?一份數據可能能回答這個問題。據統計,飛機最容易發生事故是起降階段、飛機疲勞空中爆炸和發動機故障。其中,飛機起飛占30%,降落占60%,空中飛行占10%,而在這其中飛機和發動機的零部件疲勞斷裂損傷是導致飛機失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要知道,飛機飛行過程中,如果出現零部件疲勞斷裂,如轉子非包容、風扇葉片斷裂、軸承和轉子抱軸,就很有可能出現空難。與之相比,恐怖行為雖然讓人印象深刻,但占空難總體比重并不大。
這一情況與經濟崩潰原因格外相似。縱觀各國經濟崩潰,大多是在經濟連創新高的高增長時期。在這一段時間中,長時間的高增長抬高了商品價格,拉大了貧富差距,像飛機零件出現疲勞一樣,初始不起眼,但卻是致命的隱患。
中國經濟也存在著這樣的隱患,其中腐敗又是破壞力最大的“炸彈”之一,而讓人欣慰的是,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著手拆彈。2013年初,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講話稱:堅定不移懲治腐敗,是我們黨有力量的表現,也是全黨同志和廣大群眾的共同愿望。我們黨嚴肅查處一些黨員干部包括高級干部嚴重違紀問題的堅強決心和鮮明態度,向全黨全社會表明,我們所說的不論什么人,不論其職務多高,只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決不是一句空話。從嚴治黨,懲治這一手決不能放松。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要堅持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
一位發改委的人士評價說,“這是中國經濟破局的第一步,但前景難測。”由于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出現新雙軌制的現象,就如高輝清、陶長高以及劉小鋼在其合作的一份分析報告中所言:
中國社會呈現出喪失社會公正的征兆,極少數白天溫順謙卑俯首帖耳的順民,在黑夜也許就是內心焦慮咬牙切齒的暴民,權錢合謀的新雙軌制,是以套取已經市場化的商品價格體系,和尚未市場化的要素價格體系之間的巨大利益而寄生著的;它是自下而上的、不斷自我強化的過程,利用資金、土地、勞動力和國有企業改制的機會越多,腐敗收益越大,參與到游戲之中者就越龐大和亢奮。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式腐敗是鐘偉教授所說的并非以“個人腐敗”為主體的以公謀私,而是以“法人腐敗”為主體的大小團體的腐敗。這種腐敗的特點是,管制和腐敗的租金往往不是由個人分享的,而是權力部門共同分享的,人人有份、人人免責,只要公共權力的濫用根源不除,那么“法人腐敗”就不必要為其腐敗承擔行為后果,因此在體制性的腐敗中,針對個人腐敗行為的懲處,其實質往往是作為各種錯綜復雜爭斗中,失利者從“法人腐敗團體”中的出局而已。
當然,問題不止一處,中國經濟還存在很多“疲勞點”。比如生產出的產品與消費需求不配套,自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每年的投資增長很快,這也造成了中國制造企業的飛速成長,這樣導致最直接的結果是,生產的疲勞與過剩。以生產能力與收入增長為例,中國的生產能力增加了200%多,但收入增長不到8%。這樣做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中國制造企業被釘死在過去盈利豐厚未來將被淘汰的生產線上,消費者逐步升級的消費需求卻得不到重視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