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摩擦 閩涉案值增1.5倍
2014-4-30 11:03:00 來源:福州晚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新興市場貨幣嚴重貶值,今年摩擦可能還會增多,或進一步影響我省外貿。 昨天記者從省商務廳獲悉,今年一季度我省遭遇的國際貿易摩擦與去年同期比有所增加,在涉案案值上同比增加了1.5倍。省商務廳分析認為,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搶市場,加上新興市場貨幣嚴重貶值,因此估計我省企業今年遭受的摩擦可能還會增多。業內人士認為,年初以來我省出口本身就出現下降態勢,國際貿易摩擦的增多可能對我省外貿還會產生進一步的影響。
兩大新趨勢下我省遭遇貿易摩擦增多
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我省產品共遭受國外貿易救濟調查14起,分別為反傾銷調查9起、反補貼調查2起、保障措施調查3起,涉案金額總計1.36億美元,涉及企業142家,案件數、涉案金額分別同比增長7.6%、156.6%。今年初以來,我國國際貿易摩擦形勢更趨嚴峻,一季度全國共遭遇28起貿易救濟調查,較去年同期的23起,增加明顯,由此我國也已經連續18年成為貿易保護主義最大受害國。
記者了解到,今年首季我省遭遇的國際貿易摩擦主要有美國晶體硅光伏“雙反”調查、埃及聚酯短纖反傾銷調查、歐亞經委會不銹鋼廚具餐具、巴西膠印版反傾銷調查、澳大利亞金屬硅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等等,其中今年2月份遭受的國際貿易摩擦最多,新增7起,在印尼H型鋼和I型鋼保障措施調查中,我省一家企業的出口金額較大,去年共計出口6263萬美元,占到今年一季度我省涉案案值的近一半。
省商務廳有關人士分析認為,今年首季我省再次密集遭遇貿易救濟調查,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發達國家提出“再工業化”,勢必在高端制造領域與中國的競爭日漸激烈,摩擦也必然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出現嚴重貨幣貶值,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和企業,進一步出臺和采取貿易限制措施,也就必然會影響到我省相應的出口企業。
由此省商務廳有關人士也表示,這也預示了今年我國的貿易摩擦形勢仍不容樂觀,特別是與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救濟案數量將會大幅增多,涉案金額也將再度走高。
新興市場受阻不利于我省整體外貿發展
記者了解到,近年我省不少商品外貿仍保持較快的增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省企業積極開發新興市場。
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相關人士說,去年我省紡服出口首破200億美元,比增22.3%,躍居全國第四位,這與我省近兩年積極拓展東盟、中東、非洲和俄羅斯新興市場有關,其中對東盟出口的增速一度高達60%。
“如果國際貿易摩擦增加,勢必會進一步影響我省的外貿。”業內人士說,今年一季度我省外貿也出現了下降態勢,據海關統計,一季度,福建省進出口2372.8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4.4%,其中出口1442.2億元人民幣,下降5.3%。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也表示,今年首季我省紡織服裝出口42.67億美元,同比下降17.05%,其中東盟市場出現了8%左右的下降,中東、非洲市場的增速也在放緩。
針對這一現象,我省相關部門也出臺了措施力促外貿,如福建檢驗檢疫局發布了促進福建省外貿穩定增長12條措施,其中表示將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研究制定相應檢驗檢疫工作方案,對電子商務企業、產品實施既科學管理又便利通關的措施。
省商務廳相關人士表示,面對國際貿易摩擦,我省不論是政府、相關組織還是企業自身,都應積極應訴,開展有效的溝通協商和業界合作,而且要掌握好訴訟策略,實現由受害者向“維權強者”轉變。另外,規避國際貿易摩擦的方式也很多,閩企也應提前研究以有效應對。□名詞解釋
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
20世紀80年代至今,世界制造業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變化的一個主要特點是發達國家經歷了一個“去工業化”過程,勞動力迅速從第一、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而制造業則向新興工業化國家轉移,發達國家的經濟也轉而依賴以金融業、房地產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
但2008年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后,美歐等發達國家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市場大幅萎縮。“去工業化”致使發達國家抗危機能力不足這一弱點充分暴露,因而重歸實體經濟,推進“再工業化”戰略,被發達國家提到產業結構調整的議事日程上來。但與之前的“工業化”不同,歐美國家的“再工業化”實際上是對制造業產業鏈的重構,重點打造高附加值環節,著重發展高端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