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地震災區震后開工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全國建造難度最大的高速公路
●全長約135公里,設計時速80公里,設計標準雙向四車道
●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一條高速公路
●全省“橋隧比”最高的高速公路,達82%
●二郎隧道將成全省第一長隧道,長13.4公里
●瀘定大渡河特大橋將成全省第一長大橋
4月20日,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全線開工建設。這條通往藏區的高速公路,不僅是蘆山地震災區震后首條開建的高速公路,也將結束甘孜州“無高速公路”的歷史。2017年底,雅康高速有望建成通車,屆時,成都至康定的車程將由6小時縮短至3小時。實際上,這條路從設計立項到全線動工,一直備受關注。因其工程之艱險,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周海波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雅康高速設計、建設中所遇到的難題,“是中國高速公路近30年建設史上遇到難題的大集合。”因此,雅康高速也被稱作全國建造難度最大的高速公路。
最長隧道達13公里穿越13條地震帶
雅康高速起于雅安市雨城區草壩鎮,接樂雅高速,西經天全、瀘定,止于康定城東,全長約135公里。這條路設計時速80公里,設計標準雙向四車道。
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勘察設計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需要穿山涉水,雅康高速全線共設計有129座橋梁和44條隧道,“有109公里都是橋梁和隧道,橋隧比高達82%”。
橋連隧、隧連橋,工程難度也前所未有。
全長13.4公里的二郎山隧道,需要穿越13條地震斷裂帶,平均每公里就“埋伏”了一條地震帶,建設時,還將面臨瓦斯、巖溶、涌突水等不良地質狀況的挑戰。
瀘定大渡河特大橋工程,則面臨著高地震烈度、復雜風場條件、高陡邊坡不穩、懸索橋跨徑極大等工程建設難題。“一橋一隧”在前期論證過程中,罕見地聚集了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同參與。其中一位是我國路橋工程專家鄭皆連。他向記者感嘆道:“這樣難的工程實屬世界罕見。橋隧比超過80%,幾乎看不到一塊整地,要找個地方架設互通立交都非常困難。”在鄭皆連看來,藏區高速公路此前是我國版圖上一個空白地帶。之所以空白,是建設太困難。“沒有一定的財力做支撐,根本想都不敢想。”鄭皆連說,“現在國家有實力了。我們有技術,有財力,還有全國七八萬公里高速公路的筑路經驗。”
災區生命通道藏區經濟動脈
在雅安市天全縣樂英鄉姜家壩村的雅康高速開工現場,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彭琳指向飛仙關方向的一座山峰說:“打通這個隧道,就多了一條去蘆山的路。”
目前從雅安到蘆山,國道318線是唯一通道,此后可再經飛仙關走省道210線。一年前抗震救災,這條唯一通道成為救援力量進入重災區的“生命線”。作為災后交通恢復重建的關鍵一環,雅康高速建成后,將為這里再添一重大運力保障。
雅康高速也是首條經過甘孜境內的高速公路,連接內地與藏區,建成后,可望輻射帶動藏區經濟發展,構建全新的川藏“經濟走廊”。“尤其對于沿線地區的旅游業,以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為旅游出發地的交通時間大大縮短,大量的市場潛力將得到釋放。”西華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省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何東認為,雅安、甘孜等地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將這些資源與人口稠密的地區對接,對實現地方經濟“跨越發展”極其重要。
隨著雅康高速全線開工,“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后交通恢復重建的9個項目(1條高速公路、3條國道、5條重要經濟干線公路)已全部開工,災區內交通網絡將進一步完善,為推進災后重建,提供了關鍵的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