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成綿樂客專有望10月前通車帶來改變和挑戰
省內首條城際高鐵成綿樂客專何時投入運行?高鐵的通車又將會對成德綿同城發展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和影響。
綿陽——
高鐵通車便利與挑戰并存
林書成透露,成綿樂客專鋪軌現在已進入綿陽境內,10月前有望能投入運行,“屆時,綿陽將舉辦‘科博會’,讓網友可以坐高鐵去看科博會。”
談到成德綿客專將帶來的變化,林書成說,屆時,成都到德陽一刻鐘,到綿陽半小時。成德綿三城依托現代交通,方便地實現老百姓心目中的“同城化”。
林書成坦承,通車也會帶來挑戰,“老百姓心里肯定覺得同城化能帶來很多便利,但對政府來說更是挑戰,比如說交通便利所帶來的產業分工方面。”
德陽——
城市距離以時間代替公里
陳新有認為,成綿樂客專通車后,進入高鐵時代。城市之間的距離將不再以公里界定,而是時間。老百姓會想,德陽到成都是一刻鐘,綿陽到成都市半小時,“到那里需要花多少時間,而不是有多少公里。”
談到高鐵帶來的影響,陳新有用到了兩個詞:“重大”、“深遠”。他說,政府在加緊鐵路建設之外,包括配套設施、城市規劃等都要做好準備。陳新有還提到北京和天津之間的高鐵通車近十年,給兩地的影響是很顯著的,經驗可以借鑒。通車后的相關運營工作,網友可向政府提出建議。
成都——
緊密連接推動城市群發展
“我們現在說的同城化,主要是指經濟學意義上的同城化。”傅勇林表示,一方面是硬件的同城化,另一方面是軟件的同城化。“硬件的同城化包括有物流、交通等方面。試想一下,依靠現代化的高鐵等交通工具,把成都平原上的城市群連接起來,對各個城市的發展將起到很大作用。
傅勇林認為,便利的交通將成都平原上的城市群連接得更為緊密,通過引導使一些適合在二級城市落戶的產業進入當地,從某種程度上還可以緩解和減輕成都中心城區的交通壓力、霧霾等問題。 【市場】
高鐵時代用特色留住人氣和商機
交通一體化指日可待,但隨之而來的另一種局面是,核心城市之間實現直達,資源向核心城市聚集,小城鎮又應該如何應對,變壓力為動力?
綿陽——
發展特色服務業500萬扶持電商
針對成德陽同城化背景下,如何把握自己的優勢發展服務業,全國人大代表、綿陽市市長林書成談到,成都作為現代化都市,具備很強的現代服務業吸附功能。而隨著高鐵經濟的來臨中,使得城際之間的空間縮短,也會使成都發展現代金融高端服務業有了更好條件。
林書成表示,綿陽也在考慮,如何在新的交通形態下帶來的經濟格局下,做出適合自己發展道路的應對措施。他談到,綿陽一方面加強培育當地服務業,“綿陽每年召開一次服務業大會和旅游發展大會,以此來提高我們當地的服務業發展水平,發展具有綿陽獨特特色的服務業。”如發展科技軍工文化、藏羌文化等,把特色旅游發展起來,優化產業結構。林書成說,為了支持和扶持電商發展,綿陽政府今年將拿出500萬元來激勵和培育市場,用市場的手段把人氣和商氣留住。”
另外,成綿樂高鐵在不久后也即將開通,林書成調侃道:“網友們說了嘛,高鐵開通了就是‘住在綿陽、發展在成都’的生活節奏。我覺得也可以,住在綿陽也能對綿陽經濟做出貢獻。”
德陽——
發展優勢產業德陽不會“塌陷”
成綿樂高鐵開通以后,究竟是成都、綿陽、樂山占盡天時地利還是沿線城市都將在高鐵開通之際,迎來一次人人有機會的新機遇?
針對“住在綿陽、發展在成都”這一說法,陳新有開玩笑地說:“怎么聽來聽去,德陽‘塌陷’了?”他認為,進入高鐵時代以后,在產業發展方面,短期內確有一定壓力,但只要抓住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即使是小縣城也將有更大發展。”
陳新有表示,成綿樂高鐵開通以后,短期內,確實會有壓力和擔心。同時,他也認為,只要自己規劃適宜得當,壓力就會變成動力。他講道,成綿樂高鐵在沿線的每個縣都設有停靠點。在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小的區縣城市將迎來一次發展機遇,一些具有優勢產業的鄉鎮只要把握住機會,甚至可能有更大發展。在陳新有看來,雖然短期內或許會有一些壓力,但在新型城鎮化的引領下,德陽的信心和動力很快就會“鼓”起來。
成都——
互聯網背景下布局產業群
在同城化的大背景下,從產業分布來講,完全可以布局一些產業群,并以此進行人口的均衡分布。”傅勇林表示,一些企業,特別是互聯網思維趨動下的大數據、云計算等產業可以在城市群中的綿陽、德陽、樂山或者其他地方落戶,既助推了當地產業發展,從業人員也能在這些城市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 【經濟】
同城化是人們的期盼實質是區域經濟一體化
2009年提出成德綿同城化以來,幾年中反復磨合。在這個過程中,兩座城市之間尤其是經濟發展上有怎樣的碰撞,出現了怎樣的火花?
綿陽——
民生項目城市群區域聯動
林書成認為,同城化的實質是區域經濟一體化,區域相鄰的城市間,發展到一個階段,如何取得“1+1大于2”的合作效果。今年,我省提出“1+7”的協調工作機制,固化了幾座城市輪值的模式,推動區域經濟、產業布局、公共設施的統籌,“此前工作是自發的,現在是制度化,有一個健全的機制保障。”
林書成表示,“1+7”的基礎設施規劃,8個城市此前也參與提出了意見。涉及到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公共服務等民生項目,各個城市都可以統籌聯動。比如禁燒秸稈,流域水源污染治理,都需要城市群區域協調進行。
德陽——
雙城生活人員流動帶來機遇
“實際上同城化更是一種民眾的期盼。”陳新有說,現在人員流動性大,老百姓今天在成都上班,明天也有可能在綿陽上班,另外還包括住房、上學、就醫等各種公共服務。
陳新有認為,政府如果說各自把著利益不放,可能會阻礙民眾的期盼,妨礙人員的流動,“政府無權干涉民眾的這種權利。”
而社會發展到現在,已經可以支撐民眾自由選擇的需求。需要思考的是,政府如何抓住、創造機遇,實現發展,對政府是一個考驗,“區域內協調發展,吸取其它地區的經驗。” 【科技】
城市群應實現“一卡通”看好手機支付等新技術應用
成德綿同城化發展,“1+7”城市群的區域協調發展,落實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便具體到“何時區號統一”、“醫保一卡通”、“公交車一體化”等關鍵詞。這些期盼何時能夠實現?
綿陽—
期望“1+7”城市群實現“一卡通”
“‘一卡通’是市民真正期盼的,很方便。”去年綿陽市的水電氣、公交車、醫療、社保等實現了“一卡通”。林書成打了個比方,綿陽很多居民樓前有“一卡通”查詢機,老太太下樓鍛煉,就可以在樓下把水電氣費交了。
綿陽市的“一卡通”是否有望在成德綿,甚至在“1+7”城市群逐步實現?“技術上沒有問題,但政府部門之間、法律法規上有壁壘。”林書成坦言,在綿陽實現“一卡通”實質上并不容易。
“綿陽被稱為科技城,連交個費用這種小事都不能解決。”讓林書成著力實現“一卡通”的正是市民類似的訴求。但與各部門實打實地談,才意識到真正的困難。比如人社、醫療等系統都是獨立的,存在“不愿意打通”的情況。水電氣費等費用則采取預付制,“預付制其實是不公平的。”“一卡通”打破了預付制的既得利益,先消費,后支付。
林書成說,雖然協調很難,但通過改革,打破利益格局,是可以實現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利益問題。
對于時下熱門的手機支付,林書成提到,要改善目前交通擁堵、老百姓辦事不方便的問題,就應該支持手機支付、網上支付,改變老百姓上街辦事的現象。
德陽——
手機支付讓老百姓方便
與林書成一樣,陳新有非常看好同城化過程中新科技技術的應用。
陳新有補充道,德陽在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設,包括手機支付,“我看是阻擋不住的。”
“任何壁壘,不打破也沒有用。”陳新有說,在新科技迅猛占據市場的情況下,某些還在堅守“部門利益”的應該引起注意,“新的技術平臺上,消費者會自己選擇。”
政府的措施,應該讓老百姓方便,如果讓老百姓不方便,就應該打破,“改革就是要老百姓受益。”
上一篇:鐵路法院“換軌”成效凸顯
下一篇:河北:鐵路運輸貨運量屢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