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經濟目標“不變中有變” 兩會或重提合理區間論
2014-2-28 10:18:00 來源:匯通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作為習李政府上任一年來的首份答卷,即將于3月初召開的中國人大和政協“兩會”將吸引全球目光。而在多家投行和券商看來,雖然中國2014年宏觀經濟目標料將持穩不變,但內涵或有差別,改革和轉型可能提升政府對經濟增速下行的容忍度。
分析師普遍預計,中國2014年經濟增長和通脹目標將分別維持在7.5%和3.5%不變,但可以留意政府是否會引導對較低增速的預期,譬如去年李克強總理首次拋出的“合理區間”論有可能再度提及,亦有可能設定一個增速下限。
同時,“兩會”亦再度點燃市場對于改革的期望。業內人士預計,中國政府將在承諾繼續加強反腐和政府改革的同時,在管理地方政府債務、國企和財稅改革、以及治理環境等領域會有重點突破。
海通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姜超稱,“14年與13年相比,國內生產總值(GDP)和消費價格指數(CPI)目標增速在數值上料無變化,分別為7.5%左右和3.5%左右,但內涵或有差別,改革和轉型或提升政府對增長下行的容忍度。”
他指出,李克強總理兩會上對經濟增長目標的說明值得關注,“合理區間”和增長底線目標可能會被提出,由于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去杠桿、去產能和經濟結構調整或會容許經濟實際增速低于7.5%。
投資銀行巴克萊(Barclays)亦預計,中國將維持2014年GDP和CPI增長目標分別在7.5%和3.5%不變,并表示會關注李克強是否會引導對較低增速的預期,譬如設定經濟增速的“下限”。
巴克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常建稱,“7.5%的目標高于我們對今年增速7.2%的預估,而且和化解金融風險并讓經濟恢復均衡的中期目標不符,事實上,考慮到就業人口數量增長在放緩,中國并不需要像李克強總理講的那樣,需要7.2%的增速才能實現充分就業!
李克強去年9月首度拋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論,明確“下限”是要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要防通脹。而在上周末剛結束的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上,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也強調,中國不是特別關注額外的經濟增長,關注的是就業和通脹。
增長“下限”在哪里?
面對政策僵局,中國政府該如何在穩增長和促改革之間找到平衡?政府能容忍經濟增速放緩的“下限”又在哪里?這是市場長期以來一直關注的話題。
據巴克萊透露,和其有交流的許多投資者、智庫以及政府官員都認為,中國經濟增速面臨下行壓力,調降2014年GDP目標(譬如到7%)可能更為現實,或者說政府應當對經濟放緩有更大的容忍。
而在瑞銀(UBS)看來,中國政府是否真的告別“唯GDP”模式仍需時間檢驗,必須關注一旦經濟有所放緩,政府是否很快做出反應,打開信貸閘門或者再度推出其它短期刺激舉措,還需要關注高利率和對影子銀行的嚴厲監管能否讓信貸增速低于預期。
去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降至7.5%曾激起“硬著陸”擔憂,隨后在政府刺激信息消費、加快項目審批等政策推動下,三季度開始企穩,最終全年增速持穩于7.7%,高于年初設定的7.5%目標;而今年初中誠信托兌付事件雖未能打破剛性兌付,卻也再次給市場敲響了警鐘。
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在G20會議上明確表示,“如果就業和通脹能夠容忍,GDP增長速度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要有一定的速度支撐就業,要有高質量的GDP增長,即比較低的通貨膨脹率,但不是通縮,希望中國回到9-10%的增長,再(為全球經濟)做出更多的貢獻,別想!
中國今年1月CPI低位持穩,物價溫和上漲格局將在今年延續,對決策者而言通脹風險尚不足慮;就業方面,中國去年城鎮新增就業1,310萬人,遠高于年初制定的900萬人以上的目標,與此同時,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則出現至少連續兩年下降。
海通證券姜超稱,“1,000萬城鎮新增就業的目標不是緊約束,而是易完成的目標!
“改革”仍是關鍵詞
2014年的中國改革預計將延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定調。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以及副總理張高麗和汪洋日前已分別就經濟體制改革、財稅和農村改革發表重要講話,這些都被投資者視為兩會前的“熱身”。
巴克萊稱,“全國人大會議將強調‘改革和創新’以釋放新的增長動力,同時維持宏觀目標和政策不變以確保穩定,重點關注領域包括國有企業改革、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金融監管和市朝、環境保護、自貿區和負面清單,以及養老服務和養老金改革等。重點關注領域包括國有企業改革、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金融監管和市朝、環境保護、自貿區和負面清單,以及養老服務和養老金改革等。”
該投行并預計,中國政府將繼續承諾加強反腐和政府機構改革,期待在收入分配、中央和地方關系以及土地改革領域將有進展;市場注意力將集中在三中全會方案的任何后續推進和執行細節上,來衡量政府推進改革的決心。
過去一年,中國不同領域的改革進程有快有慢。反腐和政府機構改革的范圍和力度均遠超越預期,在開放市嘗治理環境和養老金改革方面的承諾亦彰顯決心,國有企業改革亦已經起步。
但在存有分歧和存在不同利益集團、以及可能對金融穩定帶來更大風險或者需要更多政策協同方面的改革卻停滯不前,譬如中央-地方關系、金融市朝、管理地方債務以及土地改革等。
美銀美林(BAML)在中國“兩會”前瞻報告中指出,“這是三中全會過后首次召開全國人大會議,頗引人關注,但料不會給市場帶來大影響,因為多數重要決策已經在三中全會或之后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所提及!
該投行預計2014年GDP增速目標將維持在7.5%,而“合理區間”論今年也可能再度提及,并設定一個增速下限;政府或許會強調增長目標的規劃預測作用,今年的經濟增長“下限”可能和增長目標不同。
美銀美林稱,管理地方債務和治理環境污染將成為2014年政府工作的兩樁“大事”,預計在水和土地污染方面會有更多環境保護立法出臺,此外在農村土地改革、財政和政府機構改革等領域也會有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