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推動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四個關鍵問題

2014-2-19 11:02:00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張衛國
  劉惟藍
  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重大變化,把加快中國東部地區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問題推上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緊迫的位置。推進轉型升級,有四個方面的關鍵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探討。
  一、如何提高外貿增值率
  重現以往東部地區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已基本上不再可能。這就迫切要求東部地區真正把推動外貿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效益上來。
  國際貿易發展規律表明,增值率的高低是對外貿易質態的直接反映,也是外貿國際競爭力的直接體現。具有較高增值率的國際貿易,才能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東部地區的外貿規模較大,但是外貿產品增值率不高,這個問題已成為長期以來困擾東部地區外貿發展的突出問題。尤其是2008年以來延續的國際經濟危機,導致全球需求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歐美國家消費上的“去杠桿化”將使中國東部地區不得不長期面對一個處于“不景氣狀態”的歐美市場。可以說,重現以往東部地區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已基本上不再可能。這就迫切要求東部地區經濟徹底擺脫重數量輕質量、重速度輕效益的模式,真正把推動外貿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效益上來。
  1.強化自主品牌在對外貿易中的價值創造功能。品牌競爭是當今國際經濟競爭的一個重要特征,擴大自主品牌出口已成為各國(地區)提高出口產品市場占有率、增值率的重要策略和有效途徑。為此,一方面,要深入實施品牌培育戰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影響力的本土品牌,以自主品牌所具有的無形資產和價值創造的雙重功能提高東部地區出口產品的增值率。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加工貿易由組裝加工向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制造等環節延伸,逐步實現從OEM(代工生產)、ODM(代工設計)向OBM(自主品牌)的轉變。
  2.拉長服務貿易這一“短板”。服務貿易是當今國際貿易的發展方向,服務貿易比重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對外貿易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要主動適應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從產品領域向服務領域轉移的趨勢,通過建立健全國際服務貿易促進平臺等綜合措施,加大對服務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建立海外營銷網絡的支持力度,發揮服務貿易高附加值與環保節能的雙重優勢,提高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同時,要積極推廣運用B2B、B2C、小額批發等新的貿易方式,直接面對國際終端市場,拓展出口產品市場空間,最大限度地降低外貿成本。
  3.發揮進口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進口和出口是對外貿易的“雙翼”。東部地區“兩頭在外”、資源緊缺,應該抓住當前有利時機,積極調整優化進出口結構,擴大石油、煤炭等戰略性資源要素的進口,擴大高端制造裝備和技術的進口,有序擴大消費品進口,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減少國際摩擦,促進我國新興產業發展,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降低國際貿易中的直接消耗和間接消耗、提高直接收益和間接收益。
  二、如何增強外資的技術溢出效應
  增強外資技術外溢效應,推動利用外資由高端產業低端環節向高端產業高端環節轉型,是提高東部地區利用外資綜合效益所必須著力研究解決的問題。
  從根本上說,利用外資是為了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而增強外資的技術外溢效應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路徑。但是,在按照比較優勢定位的國際產業分工中,目前東部地區外資企業大多數產業處于產業鏈的末端,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大量依靠進口,生產過程主要集中在中低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的一般加工組裝環節,加之外商投資以獨資為主,因而外資的技術外溢效應不大,高端產業低端環節的特征比較明顯。增強外資技術外溢效應,推動利用外資由高端產業低端環節向高端產業高端環節轉型,是提高東部地區利用外資綜合效益所必須著力研究解決的問題。
  1.注重引進外資的產業關聯效應。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是現代產業演進的客觀規律,以高附加值、高層次、知識型為主要特征的現代服務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當前,特別是要順應國際制造業企業由產品制造商向服務供應商轉型的趨勢,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加快引進能夠提供產品、服務、支持和知識的“集合型”國際企業,拓展科研設計、地區總部、風險投資、金融保險(放心保)、技術交易及評估咨詢等利用外資的新領域。利用東部地區10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優勢,積極發展以業務改造、財務管理外包、采購外包等為重點的業務流程外包,更加重視引進以評估研究、投資研究、技術研究、專利申請和市場分析等為重點的知識流程外包企業。
  2.增強內外資企業在價值鏈上的前后向聯系。重點是三個方面:一是強化政策導向,主攻美、歐、日等發達國家,促進跨國公司在我國東部地區進行原創性研究、核心技術研發或轉讓先進技術。二是加強內外資企業合作協作,推進內外資企業融合,鼓勵本土企業與跨國公司構建戰略技術聯盟,共同投資建立研發機構,共同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技術研究,增強國際資本在特定層面上的根植性。三是鼓勵我國東部地區企業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加大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力度,以盡快縮小同外資企業的技術差距。
  3.更大力度集聚人才等高級生產要素。一是大力引進高端人才。適應東部地區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重點引進世界一流水平、對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有重大影響并能帶來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科研創新團隊,引進擔任重大科技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重大工程項目首席工程技術專家、管理專家,引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醫藥、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物聯網等新興產業領域的國際頂尖人才。二是加強高端人才供需對接。加快建設社會化的保障系統、法制化的管理系統、程序化的評價反饋系統,為人才供需有效對接提供良好服務。加強與國際高端人才服務機構合作,建立全球人才引進工作網絡。三是完善高端技術人才激勵機制。允許高端技術人才所擁有的專利、技術發明等知識產權作為無形資產,以股權形式參與投資。
  三、如何更大步伐走出去
  更大步伐走出去吸納集聚全球優質資源,是東部地區把握參與國際分工合作主動權、提升經濟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通過密集引進跨國公司直接投資,東部地區在若干產業領域已迅速成為“世界工廠”。但是,這種以引進來為主形成的產業體系具有明顯的結構缺陷:產業鏈的主要增值環節在海外,轉移進來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環節。顯然,僅做引進來的文章,難以根本改變“代工”地位。即使外商把研發部門甚至地區總部轉移進來,也不意味著跨國公司“所有權優勢”的移交,也不會根本改變內外資企業的利益分配格局。更大步伐走出去吸納集聚全球優質資源,是東部地區把握參與國際分工合作主動權、提升經濟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1.善于借鑒外商在華投資經驗。企業要走出去并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必須熟悉和應用國際規則,全面增強跨國經營能力。東部地區投資環境良好,是外商在華投資理想的試驗場,同時外商在華投資也為東部地區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比如,香港投資者在珠三角的“前店后場”模式、臺灣IT“代工”產業整體搬遷登陸模式、日本邊際產業“雁陣”轉移模式、新加坡園區合作模式、韓國差異化競爭投資模式、德國技術轉讓相對寬松模式、美國壟斷優勢投資模式等等。學習借鑒外商在華投資經驗,不失為解決部分企業跨國經營知識準備不足和國際投資經驗不足的障礙、提高跨國經營能力的一條捷徑。
  2.建立健全走出去促進體系。政府對企業的支持和企業自身的努力,對于企業成功地走出去同樣是必不可少的。國家給予企業以商業的、政治的、外交的支持,已成為世界各國通行的行為方式。運用這種“國際慣例”,建立健全WTO規則框架下的東部地區走出去的促進體系,重點是兩個方面:一是建立以政府服務為基礎、中介機構和企業充分參與的走出去的信息研究和境外投資咨詢系統,為企業提供投資國的市場行情、相關產業的技術動態及準入制度、投資環境等各方面的信息,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前置幫助。二是建立海外投資風險基金,加強對走出去企業的金融信貸支持,扶持企業發展境外投資。
  3.充分利用境外經貿合作區平臺。境外經貿合作區是一種我國企業走出去模式的創新,是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的走出去的運作平臺。目前,由我國東部地區企業為主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已有10個。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多年發展的實踐說明,利用境外經貿合作區平臺抱團走出去,較之單個企業走出去要相對安全、有效,既有利于解決中小企業走出去實力不夠、經驗不足、對東道國投資環境不熟等問題,也有利于形成貼近市場的企業集群、提高境外投資的集中度和投資回報率,還有利于規避投資貿易保護主義等壁壘。
  四、如何推動開發區創新驅動發展
  科技創新、功能創新、體制創新是增強開發區內生增長動力、解決長期以來制約開發區高水平發展的矛盾和問題的關鍵。
  開發區是開放型經濟的主要載體,肩負著以率先轉型發展引領東部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使命。以這樣的要求來審視,處在目前發展階段上的東部地區的開發區,既有一個繼續增強產業集聚效應的問題,更有一個增強內生動力的問題。科技創新、功能創新、體制創新是增強開發區內生增長動力、解決長期以來制約開發區高水平發展的矛盾和問題的關鍵。
  1.堅持高起點科學定位?茖W確立開發區新一輪的目標定位,對于再創開發區發展的新優勢至關重要;跂|部地區開發區發展的現實基礎、開發區在區域經濟轉型升級中肩負使命的分析,東部地區開發區新一輪發展應確立“五個區”的定位:一是堅持科技進步,努力把開發區打造成為自主創新的先導區。二是提高產業整體素質,努力把開發區打造成為現代產業的集聚區。三是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努力把開發區打造成為開放合作的引領區。四是工業化城市化互動并進,努力把開發區打造成為功能完善的新城區。五是以增進民生幸福為根本,努力把開發區打造成為富裕文明宜居區。
  2.推進“六位一體”協同創新。協同創新是當今世界科技創新的大勢,也是創新驅動開發區發展所必須解決的一個現實課題。東部地區開發區實體經濟基礎扎實,科教人才資源豐富,經濟國際化程度高。但是,這些現實的優勢,現在還沒有真正轉化為競爭的優勢、發展的優勢。這種情況是多種因素使然,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協同創新的新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中介組織、政府部門是協同創新的基本要素,在協同創新中具有各自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經濟全球化和現代科技的加快發展,導致產業分工越來越細,科技創新活動越來越復雜,以部門單元內部為主的創新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科技創新活動的需求。這就要求突破傳統的科技創新模式,構建產學研、金、介、政“六位一體”的協同創新模式,有效整合創新資源,形成社會系統的協同創新鏈,以協同創新的乘數效應,促進開發區創新資源的高效配置、創新功能的對接耦合、創新效率的顯著提升。
  3.突出釋放改革紅利。開發區的發展要真正轉入創新驅動的軌道,必須有相應的體制創新機制作保證。一是要堅持“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完善精簡高效的開發區管理體制,鼓勵有條件的開發區探索大部制管理模式,進一步理順管理與開發、條線與屬地、區內與區外等各方面的關系,充分發揮街道、社區(村)和社會組織在開發區社會管理中的作用,防止和克服將開發區等同于一般行政區的情況。二是完善市場化開發機制。引導鼓勵境內外投資者參與開發區內各類公益性、準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發揮企業和社會組織在資產運營、公共服務代理、公共工程代建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資產證券化,拓寬開發區融資渠道。三是進一步提高服務效能。可以采用事后監管和間接管理的事項,一律不設前置審批。簡化辦事程序,推進“一站式”服務,為各類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
 。ㄗ髡邚埿l國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東部地區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研究——基于江蘇實踐的視角》首席專家、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博士;劉惟藍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東部地區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研究——基于江蘇實踐的視角》課題組常務副組長、江蘇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經濟學研究員)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