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國際港務區 打造陸地國際中轉樞紐港
2014-1-27 10:34:00 來源:西安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8到2013,古城西安東北一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內陸港拔地而起,無名小鎮變成投資熱土。西安國際港務區的建設發展,賦予了西安國際化新稟賦。
剛剛過去的2013年,是西安國際港務區發展中重要的一年,園區的建設運營、向西開放的使命擔當、西安形象的國際韻味、民生幸福的如花綻放,都在這一年里為西安國際港務區的發展畫下了完美的注腳。
2013·收獲
發展實現新跨越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
2013年,西安國際港務區啟動“招商引資季”,僅西洽會期間就簽約18個項目,投資總額達到280億元;全年共簽訂投資協議29個,簽約資金 360.8億元人民幣,引進了日本通運株式會社、延長石油等世界500強企業,以及美國瑞可維膠原蛋白、河瀆紡織、西安國際包裝產業基地、世界名品園和意大利城等一批重大項目。
■財政收入再創新高
2013年西安國際港務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2億元,提前半年完成全年任務,全年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38.22%,完成年初任務的189.06%,完成比率及增速連續四年居全市第一。
■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西北首個物聯網產業展示、教育、交流基地——陜西省物聯網產業展示中心建成開放;國家工商總局與陜西省政府簽署推進陜西廣告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陜西國家廣告產業園發展;中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陜藥集團西北現代醫藥物流中心、陜西新民生現代醫藥物流項目、西北出版物基地等一大批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開放邁出新步伐
■“長安號”走出國門
在2011年“重走絲綢之路·新筑歐亞大陸橋主題活動”基礎上,西安國際港務區于2013年11月28日開行了西安至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集裝箱貨運班列、11月29日開行了西安至哈薩克斯坦熱姆的整車貨運班列。“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的開行,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也為西安提供一條面向中亞、歐洲等地區的物流大通道,為進一步積聚整合通往歐亞的鐵路運輸資源、打造經濟帶上最大的國際陸地中轉樞紐港奠定基礎。同時,也進一步促進陜西和西安的經貿發展和市場繁榮,為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提供支撐。
■綜合保稅區通過驗收封關運行
西安綜合保稅區是國家在西北地區批復的第一個綜合保稅區。2013年9月17日,西安綜合保稅區(一期)正式通過國家十部委組織的驗收。西安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驗收,使西安有了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金字招牌”,是陜西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的重要抓手。目前,西安綜合保稅區已引進了西北地區首個文化產業保稅園區——“陜西文化產業保稅園區暨陜西國際文化貿易基地”,日本通運株式會社、瑞可維膠原蛋白生物制品和營養食品深加工項目、世界名品園等進口展示交易項目落戶并陸續開工建設。
■緊抓機遇推動向西開放
西安國際港務區緊抓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機遇,進行了一些務實探索。同時,為了擴大西安港的影響,加快西安國際中轉樞紐港建設,舉辦了“中國內陸港與向西開放戰略懇談會”、“2013歐亞經濟論壇·西安國際時尚周”,承辦了“2013歐亞大陸橋物流合作分論壇”等一系列活動,為向西開放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繪就陸港新形象
■西安華南城開業運營
2013年10月18日,西安華南城國際皮革皮草城正式運營,西安華南城從“建設期”轉入“建設運營并重期”。12月底,華盛奧特萊斯、五金機電交易中心A區開業運營,并舉辦了“嘉年華”活動,成為豐富西安市民生活、拉動內需、促進商品消費、改善節日氣氛的一次盛會。
西安華南城的正式運營,不僅能夠大大提升西安的國際化程度,將對西安國際港務區打造以現代物流、商貿為核心的超大型現代服務業園區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依托西安國際內陸港的優勢,西安華南城足以成為引領西部產業進程的第一平臺,形成在西安、陜西乃至整個西部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型商業聚集地,不斷拉動西安經濟快速增長,全速助力西安商貿業的升級轉型,成為陜西和西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強大助力。
■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5橋2路”工程建設進展順利。“5橋”為陸港大橋、新筑立交改造工程、國際港務區立交、港務西路跨繞城立交、杏園立交;“2路”為港興路(港務西路—杏渭路段)、秦漢大道(陸港東風大橋—迎賓大道段)。2013年7月,西安市繞城高速公路六個城市出入口整治項目之一的港務大道下穿繞城立交改建項目全部完成改造并恢復通車,使得港務大道和新筑立交實現無縫對接。
基礎配套方面,分布式能源站開工建設;北區雨污水管網完成北環線至污水廠雨污管網及調節水池施工;港務西路共同溝港務西路西側(港興路-港務南路)段全面施工;330Kv高壓線和110Kv高壓線啟動遷改;港務區1號變電站、17號開閉所完成建設。
鋪開民生新畫卷
■新筑新城迎來首批業主
2013年7月30日,西安國際港務區新筑新城18棟樓的回遷正式啟動。西安國際港務區的第一批回遷戶——100多戶蘭家村的村民遷居“花園洋房”,將從這里開始新生活。6層帶電梯樓房一梯兩戶或一梯三戶,1.17的容積率、24%的建筑密度、40%的綠地率,比市場上出售商品房更好。新筑新城項目毗鄰正在建設中的地鐵三號線,地段優越,小區內及周邊將建設購物、醫院、學校、娛樂等各種場所和設施也將陸續開建,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夢想公社公租房投用
西安國際陸港夢想公社公租房項目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夢想公社公租房一期項目2013年正式竣工,市政配套、裝修裝潢、物業服務都已到位,具備了為入區單位和企業就業人員和創業者提供質優價廉的居住及配套服務的條件。目前,河瀆紡織、西北出版物物流、華騰物聯網等入區企業的員工已經入住。
■生活配套日趨完善
夢想公社、陸港假日酒店、金帝酒樓、速8酒店、陸港小街、王子飯店、金融家俱樂部等7個生活配套項目,滿足區內群眾和入區企業的餐飲住宿需求。
2014·再出發
2014年,西安國際港務區將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始終保持敢于超越的銳氣、自加壓力的勇氣、負重奮進的志氣,繼續發揚“埋頭苦干、真抓實干、敢闖善干”的國際內陸港精神,凝神聚力謀發展,心無旁騖抓落實,努力將西安國際港務區打造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最大的國際中轉樞紐港,為把陜西、西安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做出更大的貢獻。
■持續運營好“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做強平臺公司,組織好貨源,實現“一干兩支”中的“兩支”目標,暢通陜西向西開放物流走廊和黃金通道,促進陜西與中亞的經濟貿易合作,全力推動生產要素向西安乃至西部地區流動和聚集。
■力爭將“西安港”納入國際港口航運體系,取得港口代碼,使之成為國際運輸的“始發港/目的港”。
■推動空港和陸港聯動發展。按照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強化陸港與空港的一體化建設和聯動發展,促進現代立體絲綢之路建設。
■深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合作,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二園二城四中心”(中亞合作園、世界名品園,意大利城、法國城,絲綢之路經濟帶能源交易中心、港航服務中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農產品分撥交易中心)建設。
■做好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自由貿易園區的謀劃和創建,為陜西、西安開放型經濟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