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預測全球經濟步入復蘇軌道
2014-1-23 11:31:00 來源:新華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記者劉劼 樊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1日預測,全球經濟經歷2013年的低谷后今明兩年將在發達國家帶動下持續攀升,但局部脆弱性和下行風險不可忽視。發達國家要警惕長期低通脹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而部分新興經濟體疲軟再次凸顯其進行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
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IMF將今年全球增長小幅上調0.1個百分點至3.7%左右,明年將加快到3.9%左右,其中最大動能來自于發達經濟體需求的復蘇。2013年世界經濟增長3%。
具體而言,發達經濟體今明兩年整體增速預計分別為2.2%和2.3%,分別比去年10月份的預測高0.2個百分點和低0.2個百分點;其中美國經濟今明兩年預計將分別增長2.8%和3.0%,較之前預測值分別上調了0.2個百分點和下調了0.4個百分點。歐元區經濟正走出衰退陰影,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1%和1.4%,比之前預測分別上調0.1個百分點。
發展中國家經濟將在今明兩年分別增長5.1%和5.4%,分別與10月份的預測值持平和上調0.1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將在今明兩年分別增長7.5%和7.3%,比之前的預測值分別上調了0.3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
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耶·布朗夏爾表示,制約復蘇的因素在慢慢被消解:財政緊縮的拖累效應在減退,金融系統在慢慢恢復,不確定性在減少。
報告認為,2013年下半年全球貿易比之前預想的情況更好。發達經濟體的需求全面復蘇,其中大部分的驚喜來自于補庫存需求的大幅增長。這同時帶動了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使出口成為這些國家增長的主要動力。
自去年10月份以來,發達經濟體的金融市場狀況有所改善,美聯儲逐漸退出量化寬松的消息也并未給市場帶來波動。美國在度過預算危機后,國內需求將撬動經濟增長。歐元區政府債券的風險溢價也在危機過后進一步降低。
但報告也表示,這些并不能說明全球經濟已經徹底走出陰霾。“發達國家的通脹率將在一段時間內低于目標水平,這將延長通脹預期。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貨幣政策已無法使名義利率變得更低,這樣會增加實際債務負擔,使實際利率的上升提前到來。它同時還會加大通縮的可能,對經濟運行產生負面沖擊,”報告說。
新興經濟體的問題更為突出。一方面,增長主要靠出口拉動。除中國外,其他國家的內需仍然低迷;另一方面,增速下降部分反映了結構性或周期性問題,使結構性改革變得迫切。有些國家還需要應對信貸質量下降和大規模資本流出帶來的脆弱性。
雖然美聯儲去年12月份宣布逐步退出量化寬松的消息基本上沒有造成市場波動,但隨著量化寬松的退出,投資組合的轉移和資本外流還是會在一些新興經濟體發生。加上國內制度缺陷,資本外流和匯率波動都會更加劇烈。
布朗夏爾表示,目前的復蘇依然脆弱、不平衡。發達國家失業率依然高位運行。
在各國產出差距較大,通脹偏低,財政紀律偏緊的情況下,報告建議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應避免寬松貨幣政策過早退出,繼續借助強勁的增長來修復危機過后的資產負債表并減輕后患。
歐洲央行應該采取更多措施如提供更長期限的流動性撥備來增加供給,減輕金融市場的分裂,以及增加對弱勢銀行的注資等來激活信貸市場,修復市場信心。
對于那些飽受國內制度缺陷和有經常賬戶逆差的新興經濟體來說,尤其需要應對資本流動帶來的潛在風險。當外部融資環境惡化的時候,本幣應該允許貶值。當匯率調整受到限制時,政策制定者應該思考制訂一套緊縮性宏觀經濟政策和更強有力的監管措施。
在談到中國經濟時,報告指出,最新數據表明近期的增長還是基于投資增長。中國仍需在平衡投資和消費的關系上做出更大努力,否則將會影響增長潛力和金融市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