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我國外貿仍將艱難前行

2014-1-20 10:46:00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張文暉
  近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13年商務工作運行情況。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會上表示,目前世界經濟整體保持復蘇,但受到資金成本、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2014年我國外貿形勢將十分嚴峻復雜。
  “2014年我國外貿面臨的內外壓力仍較大,總體形勢沒有走向明朗!鄙虅詹垦芯吭壕C合(行情 專區)戰略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張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2013年的7.6%的進出口總額增長率中,含有1—4月的貿易虛高成分,2014年樂觀預測增幅為7.5%,相對保守預計在6.5%—7%之間。
  外貿形勢仍然嚴峻
  中國經濟時報:你對今年的外貿發展形勢有何看法?預期增長目標是多少?
  張莉:目前我國外貿形勢總體處在結構調整轉型增長期。其中既包含國際市場的結構調整轉型,也包括國內市場的結構調整轉型。
  第一,外需市場沒有完全進入復蘇階段,形勢仍較復雜。美國雖然開始出現較好的增長跡象,但由于其寬松政策和緊縮政策依然沒有明確,國內產業基礎不能支撐經濟發展,金融業還未全面完成結構調整,其外部需求沒有大幅增長。歐洲還有部分國家依然在危機的邊緣徘徊,包括高福利政策并沒有完全轉型。
  日本仍處于尋找出路的調整狀態,伴隨政治問題,與我國的貿易來往不會有太大起色。新興市場目前還存在各種問題,并未完全走出一條新的增長之路。同時,由于一些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國家流出,部分新興市場國家今年的經濟形勢還將比較艱難。
  第二,我國外貿基數較高,本身不可能實現高速增長。同時,加工貿易的占比在2014年可能會進一步下降,對貿易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減弱。
  第三,國際市場對中國的遏制措施及市場間競爭將更為激烈,2014年國際市場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會進一步增多。
  第四,國際金融市場在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退出之前可能還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這些金融因素如果擴大,或對中國的貿易發展不利。同時,2014年人民幣繼續升值,很多企業將轉向國內市場銷售,從而減弱出口。但同時進口可能會進一步加大。
  第五,勞動密集型產業將會進一步向東南亞國家轉移。東南亞國家出口會與中國出口產生替代效應,使我國對歐洲、美國、日本等地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進一步減少。
  第六,國內在調整期會進一步出臺鼓勵轉型升級、質量效益提高的政策措施。但短期內不會看到創造效益的增加,而先要經過調整轉型期的低速增長。
  第七,我國勞動力成本不斷增高,對外貿壓力較大。
  在這種內外壓力仍比較大的情況下,中國外貿還是在“霧霾”中前行,還沒有走向晴朗。2014年樂觀預測增幅7.5%,相對保守預計在6.5%—7%間。
  集聚內在動能是發展關鍵
  中國經濟時報:要保持外貿穩定增長,應如何應對這種來自國內外的壓力?
  張莉:在以上種種情況下,我國的外貿增速能達到7.5%已經相當不易,并需要政策支持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
  第一,國家貿易便利化政策進一步出臺,包括加速通關、減免檢驗檢疫費用、減少企業報關障礙、降低報關成本等。
  第二,促進新型貿易方式的應用。其中包括部分貿易生產企業將交易環節交給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運營,降低生產企業成本,同時也擴大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功能,將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結合起來。通過服務貿易促進貨物貿易發展,降低貨物貿易成本。
  第三,進一步培育企業外貿競爭優勢,促進品牌企業發展。
  第四,創新產業發展,包括部分高端消費品、原材料(行情 專區)制品,都可以通過出臺促進進口的措施帶動出口,提升外貿動力。
  目前而言,外貿要想有較好的增長還需集聚內在動能。最重要是培育自身的競爭能力,掌握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重新實現中國外貿較好地增長。
  已進入服務貿易大發展時期
  中國經濟時報:2013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75.86億美元,同比增長5.25%。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614.51億美元,同比增長14.15%,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52.3%。請分析一下服務業利用外資首次占比過半的原因。
  張莉:第一,傳統產業自身的轉型升級。
  第二,產業結構調整。由制造業加工為重點向服務經濟發展,大力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高服務業的市場份額。同時進一步擴大服務業的開放,帶動服務貿易大發展。
  中國現在已經進入服務貿易大發展時期,至少在未來十年我國服務貿易會有比較大的增長。但目前我國服務貿易存在結構不均勻問題,還未形成完全的自身優勢,處于發展基礎階段。
  目前,我們提倡的重點在生產型服務業。中國是第一大貿易國,有支撐其服務發展的各種相應的生產鏈條,可以形成和貨物貿易協調發展的服務業。服務業的開發會吸引外商到中國投資,服務業也將進一步擴大。同時,出臺的一些積極支持措施將進一步發揮效應。
  我們現在過多地關注的是貨物貿易為什么不能實現高速增長,卻忽略了服務貿易的功能和作用。目前我國在全球服務貿易排名第三,情況和歐美有很大的區別。美國主要靠比較龐大的金融業支撐,而我國的服務業貿易更加多元化,同時我國的金融業進入了大發展時期,包括民營企業將引入更多的外資,金融業和生產型服務貿易將會成為我們未來貿易的重點。
  同時,通過自貿區的建立,很多專業性的服務貿易不斷增加,有待政府出臺一些引進外資服務業的具體細化政策措施。從上海自貿區的情況看,外商可能由于我國法律體系不夠完善、自身服務業管理體制還存在問題等原因,對進入我國服務業仍持猶豫態度。
  吸收外資與去年基本持平
  中國經濟時報:你對2014年利用外資的總體趨勢如何判斷?
  張莉:第一,我國現在應引進優質資本進入制造業,包括創新體系、園區建設,甚至部分基礎建設。但由于引資成本增高,外資流向沒有達到預期。
  同時,我國引資政策發生改變,從無條件引資轉為選資。要引進優質資本,對一些低端資本或需要人力、土地資源較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不再積極鼓勵。政策的轉向導致貿易引資進入低速增幅。
  第二,國際資本從發展中國家撤資。前幾年國際資本大量進入發展中國家,現在轉為從發展中國家撤資,必然影響投資增加。
  第三,港澳臺企業開始向東南亞投資。如果政府在創新、高端制造業方面出臺一些積極的政策措施,有利于國際資本流入。
  當前部分跨國公司把生產基地撤出中國,應考慮如何使跨國公司有新的投資,給予新領域并吸引新的增量加入中國。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措施出臺,吸引外資還不能適應環境變化。外資流入中國的積極性不高,目前處于吸引外資的弱環境之下。我認為今年吸收外資應為5%左右的增幅,基本與去年持平。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