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西客運專線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4-1-16 11:41:00 來源:中鐵一院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前,從北京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傳來喜訊:中鐵一院設計的第一條高速鐵路——鄭西客運專線金榜題名,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繼2013年京津城際之后的又一條高鐵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董事長王爭鳴代表中鐵一院領取了這一近年來在科技創新領域獲得的殊榮。
鄭西客運專線是世界上第一條在濕陷性黃土地區修建的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項目,在此之前,國內外濕陷性黃土地區修建高速鐵路的基礎理論和工程實踐完全空白,能否攻克這一世界性難題是關系到我國在廣大黃土地區成功修建高速鐵路的關鍵性技術問題,對我國成功建設高速鐵路網至關重要。
中鐵一院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工作者在鄭西客運專線的研究、設計和建設過程中,針對濕陷性等級高、濕陷性土層厚等世界級工程難題,大膽開拓、勇于創新,進行了大量的地質勘查、工程技術理論研究及現場土工試驗等卓有成效的科研攻關和工程實踐,取得了眾多系統性的創新型成果:自主研發了深層地基變形觀測新方法和新裝置,提出了濕陷性黃土地區高速鐵路工程類型設置的原則;建立了濕陷性黃土地區高速鐵路路基沉降控制技術體系;創建了濕陷性黃土地區高速鐵路長段落超大斷面隧道修建技術;通過橋梁、軌道、站房一體化研究,形成了高速通過式高架車站修建技術,建成了世界上首座以時速350公里通過列車為主的高架車站——渭南北站;在高烈度地震區長聯大跨連續梁上創造性研發了新型抗震榫,有效地解決了因縱向地震力堆積制約橋墩結構設計的難題。共形成各類研究報告39冊、專著2部、學術論文133篇、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軟件著作權2項等系列研究成果。
這些研究成果構成了我國濕陷性黃土地區高速鐵路建設的成套關鍵技術,被成功運用于鄭西高速鐵路建設過程中,并在剛剛建成通車的西(安)寶(雞)客專,正在建設中的寶(雞)蘭(州)、大(同)西(安)、西(安)成(都)客運專線和蘭新第二雙線等黃土地區高速鐵路項目中得以廣泛應用,確保了各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據了解,國家科技進步獎是我國科技領域的最高獎項,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獲獎難度也逐步增加,只有那些技術創新性突出、經濟或社會效益顯著、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作用明顯的項目才有獲得提名和參評的機會。中鐵一院設計的首條高速鐵路項目的獲獎,折射出中鐵一院工程設計和科研攻關的能力和水平,也將激勵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科技工作者向更高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