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建設銀行成立伊始就承擔了國家基礎建設預算撥款的重要職能,從此便與鐵路建立起了深厚的合作關系。“南北大動脈”京九鐵路、“高原天路”青藏鐵路、“陸上運河”京滬高鐵、“重載奇跡”大秦鐵路,以及滬昆、京廣、蘭新、蘭渝、太中銀鐵路……多少年來,秉承“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理念,建設銀行通過加大信貸投入、拓寬服務渠道、創新金融產品,有力地支持了四縱四橫、西部大開發、既有路網改造、樞紐建設等一大批國家重點鐵路項目。
“十一五”以來,鐵路進入大規模建設的高峰期。特別是2008年,國家將“十三五”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規劃目標增至12萬公里以上。在此關鍵時刻,為更好地支持鐵路建設,建設銀行率先與原鐵道部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總分支行三級聯動,組建客戶經理團組,并借助建設銀行獨有的鐵路專業支行,服務網絡全方位覆蓋了總部、鐵路局、合資鐵路公司、施工企業、物資供應商、裝備制造商、物流企業等各層級、上下游。
按照“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戰略要求,建設銀行鐵路金融產品服務已經全面延伸到機車購置貸款、路網項目貸款、債權承銷、債券投資、現金管理、電子支付、企業年金、鐵路龍卡、股權投資托管、供應鏈金融等多領域,進而在業界成功打造品牌,京滬高鐵項目服務案例榮獲《銀行家》雜志“金融產品十佳獎”,多項鐵路金融服務產品樹立了行業標桿。
為確保每年高達幾千億元的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安全、高效運用,2007年以來,建設銀行利用電子銀行渠道優勢,率先開辦了全國18家鐵路局、170余個結算所(室)及下屬數千個鐵路單位的賬戶監管和資金歸集業務,實現鐵路系統內部、上下游之間資金撥付、調度、歸集、監管的需求,為國家資金和鐵路建設保駕護航。
現金支付、一票難求是多年來困擾鐵路部門、廣大百姓的難題。為滿足龐大的鐵路運營資金流轉需要,協助鐵路便民服務,2012年,建設銀行打開“一路綠燈”,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集團業務、電子銀行、信息技術、資金結算、信用卡等條線的骨干力量不分晝夜,與時間賽跑,推動全國鐵路客戶電子支付項目順利上線。憑借高效便捷的支付手段,建設銀行鐵路客運電子支付業務交易量持續居同業首位。
近幾年,鐵路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客戶需求和市場形勢不斷變化,如何更好地服務支持鐵路,如何在長期戰略合作中互利共贏,是建設銀行高管層、總分行高度關注的問題和一直努力的方向。2013年,《國務院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出臺,為落實多方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的重要精神,建行銀行從大局出發,從長遠著眼,積極參與了認購鐵路發展基金、鐵路建設債券,推動鐵路債券柜臺發售等一系列鐵路投融資創新工作。在助力“鐵路走出去”戰略過程中,建設銀行不僅提供信貸資金鼎力支持南車、北車等優質企業產品研發和自主創新,還在我國軌道交通設備出口南非等大型海外項目中,通過境內外分行聯動出具保函,幫助我國企業成功中標國外采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