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快遞資訊

國內快遞行業“內憂外患” 并購擴張非解決良策

2013-9-4 9:52:00 來源:前瞻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11年6月,國家郵政局審議通過《關于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其中對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目標、模式、發展重點等方面做了相關的規定,拉開了我國快遞行業兼并整合的序幕。 
  《2013-2017年中國快遞行業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研究顯示:縱觀近幾年國內快遞行業的發展,一方面,粗放式的發展導致行業內部問題層出不窮,丟件、拒賠、“暴力”服務等,行業整體形象受損;另一方面,外資快遞巨頭憑借其優勢,快速進入國內市場,與國內企業正面交鋒。面對如此局面,通過并購擴張的方式能否有效解決國內快遞行業的困境,能否快速提高競爭力抵御外資入侵,是整個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內憂”——快遞行業內部問題制約發展
  國內電子商務市場的火爆,推動了快遞行業的發展。由于大多數電子商務企業都沒有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第三方快遞企業成為了不二選擇。因此,粗放式經營的快遞企業,在管理方式、運營模式還不成熟的情況下,就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同時也導致了行業問題的頻發。
  第一、監守自盜,已成行業潛規則
  據統計,自2010年以來,北京市東城檢察院共起訴快遞、物流領域犯罪案件16件19人,其中盜竊罪所占比例居多,這其中包括快遞、物流公司員工“監守自盜”。如長沙快遞員陳某私拆包裹盜竊物品,10個月出手8次且屢屢得手,從最初偷盜月餅、香煙,到手機、乃至價值25萬元的鉆戒等。
  一名在快遞行業工作多年的員工透露,快遞員拆包取件并不少見,每天公司把快遞件分發到員工手上,有些快遞員看到破損包裝里有東西,只要是看得上的,就會隨便拿一些。至于上門收來的快遞件,因為知道里面是什么,有的快遞員也會拿一點走,比如茶葉、水果、月餅等。
  第二、快遞不快,惡疾難改
  快遞服務的核心就在于一個“快”字,然而國內快遞行業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方向,快遞服務被全國消協列為去年消費投訴6類熱點之一。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顯示,2012年,我國快遞行業共接受消費者投訴13.74萬個,占郵政業的98.33%。其中,快遞延誤占郵政業投訴量的45.95%。
  “快遞公司送貨,要么提早送到,要么遲好多天送到,很不準時,這樣我就沒辦法有計劃地安排時間接收快遞。快遞公司的具體送貨時間,往往也很隨意,很少考慮顧客是否方便接收,只根據他們自己的時間來安排”,這是許多消費者反映的普遍問題。
  第三、無視法律,公然兜售個人信息
  當消費者正在得意于購買到合意的商品時,有沒有想到你的個人信息已經在被一些不法機構利用,如保險、推銷。日前,有市民向南方日報報料稱,在委托快遞公司收發貨物后發現,包括個人姓名、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遭泄露。經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快遞從業人員無視法律,公然在網上兜售客戶信息,以謀求獲利。不少網站竟然明碼標價,1單2元至4元,精確至收貨人和發貨人姓名、手機號、住所等。
  第四、丟件、毀損拒賠,轉嫁風險
  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顯示,2012年,全國快遞丟失投訴量達到21994件,較上年同比增長151.33%,占快遞投訴總量的16.01%;快件毀損投訴量達到8274件,較上年同比增長118.89%,占快遞投訴總量的6.02%。然而,如此高的丟失、毀損率,消費者能夠得到的賠償微乎其微,甚至得不到任何賠償。
  然而,我國2013年3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在快遞服務過程中,快件(郵件)發生延誤、丟失、損毀和內件不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按照與用戶的約定,依法予以賠償。企業與用戶之間未對賠償事項進行約定的,對于購買保價的快件(郵件),應當按照保價金額賠償”。
  其實,在國內快遞行業,丟件、毀損拒賠已成行業潛規則,只是各家公司程度有別。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消費者缺乏法律意識,對于丟件毀損的賠償程序不了解,啞巴吃黃連,有口難說;另一方面,即使熟悉法律的消費者要求賠償,快遞公司或者故意拖延時間,或者要求消費者拿出根本就辦不到的證明,導致拿不到賠償或拿到的賠償遠小于因賠償花費的成本。
  第五、國內快遞行業“亞健康”問題,困擾發展
除了上述快遞行業在服務方面出現的問題外,整個快遞行業內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經營分散、產業集中度、企業發展滯后于行業發展等“亞健康”問題一直困擾快遞行業。
  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顯示,自2011年2月起,除個別月份外,我國快遞業務量增速保持在50%以上。同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相比,國內快遞企業表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1)在快遞企業整體經營方面,2013年1-6月,全國規模以上快遞公司完成業務量38.4億件,增長60.6%;業務收入累計達到629.8億元,增長34.5%。收入增速與業務量增速的差距越來越大,且多數快遞企業的利潤率不到5%;(2)在快遞價格方面,2008-2012年,快遞平均價格呈下降的趨勢,從均價28.55元下降到18.55元。
  “外患”——外資、電商巨頭搶灘快遞市場
國內快遞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吸引外資企業紛紛搶灘國內市場。隨著國家對外資快遞企業準入的放寬,憑借在資本、服務、管理經營方面的優勢,外資企業迅速進入中國市場。
  目前,國際快遞巨頭FedEx、UPS已獲得國內快遞經營牌照,并悄然擴展經營范圍。美國物流企業UPS日前宣布在成都和上海開設兩家合同物流倉儲中心,拓展其在中國的物流網絡;DHL首次在中國召開全球科技大會,為未來發展布局;FedEx也表示,2013年將中國的中小企業作為業務發展重點。
  除國際快遞巨頭外,國內電商巨頭也開始自建物流體系,布局快遞市場。不少電商的自建物流已經拿到快遞許可。京東商城的自建物流體系已經覆蓋全國1170個行政區縣,并于2012年年底正式開放第三方物流;騰訊電商投資10億建設華南運營總部;阿里巴巴牽頭成立專攻電商物流的“菜鳥網絡”,電商行業的“物流大戰”氣氛進一步加劇。
  并購擴張能否快速提升整體競爭力
  面對上述困境,許多人認為通過并購,擴大企業整體規模,提高行業集中度,從而提高整體競爭力,走出行業困境。自國家郵政局通過《關于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行業內并購擴張不斷,特別是2013年,被稱為快遞業資本元年。
  并購擴張能否成為行業自救的良藥,前瞻分析認為,上述國內快遞行業出現的問題并不是簡單的表面現象,實際上反映了快遞行業粗放式經營、低成本競爭中出現的內部問題。
  一方面,國內快遞行業之所以丟件、毀損、偷盜、“暴力”服務、霸王條款等問題頻發,不能簡單的歸咎于員工素質水平低、企業規模小等外部原因。主要是因為行業內部缺乏自律,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經營模式存在缺陷。
  另一方面,電商企業之所以要自建物流,除了因為現在電商的瓶頸和短板在物流方面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依靠第三方物流的電商平臺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送貨慢、服務態度差以及配送過程中的商品安全和品質事件頻發等。此外,第三方物流還占用電商大量貨款不利于資金回籠,這也主要歸咎于快遞企業內部原因導致的現象。
  因此,快遞行業不尋求自己內部的改變,僅寄希望于并購擴張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即使在短期內能夠實現規模經營、提高行業的競爭力,隨著國內快遞市場發展趨于平緩,其內部問題仍然將會成為發展的障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