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局擬推廣智能快遞投遞箱
2013-9-3 11:32:00 來源:每日新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智能快遞投遞箱有望成為破解快遞配送“最后一公里”難題的關鍵。日前,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召開研討會,擬推行智能快遞投遞箱的相關標準。
國家郵政局方面表示,近年來,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快遞業務呈高速增長趨勢,但快遞末端“最后一公里”投遞問題卻成為快遞發展的瓶頸。智能快遞投遞箱將快件暫時保存在投遞箱內,并將投遞信息通過短信等方式發送給用戶,為用戶提供24小時自助取件服務,已經成為快件“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目前智能快遞投遞箱的發展仍然處在探索嘗試階段,要盡快開展智能快遞投遞箱相關標準研究工作,以推動這種服務模式規范化、健康化發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智能快遞投遞箱在國內并非新鮮事物。近兩年中,順豐速運在CBD、高端社區推儲物柜完善末端配送;韻達快遞在上海大學新世紀大學村、頤景園地區投放了兩臺24小時自助快遞機;京東則進一步擴展自提貨柜業務,年內在北京、沈陽兩地新增5臺自提柜。
與此同時,這一模式在海外也已經普及。國際快遞巨頭DHL在德國推出Packstation郵遞服務業務,實現一周7日、每日24小時的包裹收取和寄送。亞馬遜的自提貨柜也大多安置于雜貨店、24小時便利店和藥店里,消費者可三日內取貨。
目前,天津市場距離建設智能快遞投遞箱還有一段距離。順豐速運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只在北上廣針對月結客戶設立儲物柜,有計劃將這種模式逐漸擴大,但天津暫不在推廣范圍之內。申通快遞和韻達快遞方面也表示,暫時沒有建設計劃。
記者觀察
全面推行還需“闖三關”
目前,智能快遞投遞箱模式已成為快遞、電商企業的發力點。盡管,智能快遞投遞箱模式的推廣將有效緩解快遞、電商企業的配送成本并提高配送效率,但其真正的全面推廣還需“闖三關”。
從已經試推廣智能快遞投遞箱地區的反饋經驗來看,目前,由于投遞箱的規格大小沒有統一的規范,在不少地區均出現了很多大件的包裹放不進去的問題。并且由于部分快件尺寸過大,卡住柜門,所以頻頻會出現快件無法拿出或有所破損的現象。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快遞企業自提貨柜設備研發、安裝成本總價大概維持在每臺4萬-5萬,配送支出的總費用遠低于傳統配送。盡管具有成本優勢,但卻比較浪費時間。某快遞公司的快遞員介紹,在存入包裹時,由于快件尺寸問題,需要逐一開柜選擇,有時需要耗時7-8分鐘。“如果打電話,最多20秒。”快遞員說,這顯然浪費了時間。
最為重要的還是消費者消費觀念亟待改變。目前,各大快遞企業搶先在自提領域布局,但消費者的觀念尚未從“等快遞”向“取快遞”進行轉變,這使自提模式的實際功效尚未完全顯現。此外,短信沒發送到位誰負責?包裹滯留快遞柜怎么辦?沒有經過開包檢驗的快遞出現問題怎么辦?這些都是在真正推廣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