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跨界做物流競爭升級
2013-9-13 11:0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各大電商競爭日趨白熱化,而物流方面的建設與完善是增加競爭籌碼的關鍵點。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商,阿里巴巴不斷發力物流建設。繼今年5月組建物流公司“菜鳥網絡”,近日阿里巴巴又宣布將物流事業部與菜鳥網絡整合。雖然這一動作被一些市場人士認為是阿里有意識地將天網、地網業務從集團中剝離,不會成為注入上市主體的資產,但在一定程度上,阿里的數據化平臺將助力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
阿里合并“天網”“地網” < BR> 今年年初,阿里集團在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時,成立了物流事業部,由天貓總裁張勇負責。“菜鳥網絡”是今年5月28日阿里聯合銀泰集團、復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所組建的一個新物流公司,是基于互聯網思考、互聯網技術以及對未來判斷而建立的創新型企業。“菜鳥網絡”希望用5-8年的時間,打造遍布全國的開放式、社會化物流基礎設施,目標是“讓全中國任何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
據了解,在阿里巴巴內部,物流事業部被稱為“天網”,是在大數據支撐下,訂單、物流數據以及在此數據基礎上形成的產品。菜鳥網絡被稱為“地網”,主要內容包括網絡運營、拿地、建倉、搭建合作團隊。
業內人士指出,天網是解決了物流數據化的問題,而地網是解決了骨干倉儲的瓶頸問題,此次天網與地網合并的意義在于,讓物流和倉儲有了大數據的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支持。
電商跨界做物流競爭升級
電子商務發展風生水起,淘寶、京東商城、當當、凡客等行業領先企業的營業額每年都以翻番速度增長。淘寶在2011年發起的雙十一購物優惠活動掀起全民淘寶熱潮之后,又推出了新的網購優惠日,如雙十二等。這些活動單日交易金額就創下歷史記錄,淘寶此舉獲得巨大成功后各大電商紛紛效仿。
然而,在電商銷售額猛增的同時,物流問題也日益凸顯,拖延、丟失、調包等現象層出不窮。在電商快速增長的背后,物流始終是電商發展亟需攻克的難題,是電商持續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各大電商紛紛加大物流建設力度。
京東商城一直走在電商自建物流的前沿。京東商城于2009年4月份就投資2000萬元成立了海圓邁快遞公司,2011年在武漢、沈陽、西安三地投建一級物流中心,同年還建設了15個二級物流中心,京東商城的二級物流中心達25個……
阿里巴巴方面,其在2010年先后投資星辰急便和百世物流兩家物流企業,當年6月還對外宣布“大物流”計劃,之后,阿里的物流戰略不斷推出:整合物流供應鏈,開通小郵局;斥資1億美元收購物流公司;開1300多個社區服務站;聯手海爾物流布局農村物流……
因為物流是最接近消費者的環節,也就意味著這是電商競爭的最后沖刺環節,電商在物流方面你追我趕地建設。2012年5月,天貓宣布與包括中國郵政在內的九大物流商戰略合作,開通5000多條城市間線路的“次日達”與“1-3日限時達”服務。騰訊旗下電商在去年宣布“一日三送”,京東商城則在今年5月份宣布推出號稱“極速達”的“一日四送”。兩家電商從“一日兩送”開始競爭,物流速度超出阿里巴巴旗下電商。電商物流競爭已然白熱化。
物流業或將迎來變革時期
阿里巴巴這個中國最大的電商,卻擁有最脆弱的腳踝,現有的物流體系顯然與阿里巴巴集團打造中國電商王國不相匹配,因此,阿里巴巴將物流事業部與菜鳥網絡整合的重大舉措意味著以數據為主宰的阿里物流管理系統與連接各大倉儲的主干配送網絡正式銜接。
對于阿里巴巴物流事業部與菜鳥網絡整合一事,阿里巴巴集團回應:“整合阿里物流事業部與菜鳥網絡,是阿里集團加大在物流方面的投入、推進大物流戰略的重要一步。我們希望通過有效的整合,用數據化的平臺助力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共同提速‘中國智能骨干網’的建設。”
電商物流蛋糕雖大,中國物流業吃起來卻不輕松。據統計,美國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為8%左右,而我國達到18%;此外,我國企業的物流費用平均占商品價格的40%,物流過程所用的時間幾乎占整個生產過程的90%,而美國的物流費用平均只占貨價的10%-20%,最高為32%。
阿里巴巴“天網”與“地網”的整合,會不會把長期以來服務于淘寶的中小快遞企業“連根拔起”?這引起不少業界人士的擔心。“阿里巴巴一方面通過平臺控制電商資源,另一方面又希望通過建設平臺掌控物流資源,這樣在產業鏈上,快遞公司很容易失去話語權。”中國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分析,“對于一些沒有參股的小快遞公司來說,未來將面臨更難分配到快件資源的情況”。
通過減少流通環節、提升物流行業的集中度、提升我國物流效率并且降低物流成本等,這對傳統物流業將是一個沖擊,同時,也將推動行業的變革。
“物流難題應該是靠市場、企業家去配置,如何把現在國家投的基礎設施利用起來呢?通過數據、倉儲、配送平臺,讓商業的運轉越來越快。” 馬云為菜鳥網絡勾勒愿景。他希望把生產、流通各個環節的信息和數據打通,通過數據和信息的流轉使得物流的距離更短、效率更高。(本文來源:通信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