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保稅港打造“Y”字形國際物流新格局
2013-7-9 11: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外貿出口不暢的形勢下,欽州保稅港區運營發展逆勢而上。2012年實現內外貿易總額301億元,比上年增長61.83%;進出口總額24.95億美元,增長1.77倍,增速名列全國保稅港區第二。今年1—5月,保稅港區監管保稅貨物量達28.62萬噸,增長12.5倍,貨值達2.38億美元,增長9.35倍。自2011年2月16日開港運營以來,欽州保稅港區貨源不斷增長、企業爭相進駐、保稅及進出口業 務全面展開。目前,保稅港區已與美國、澳大利亞、歐盟、日韓、東盟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業務關系,成為廣西最大的原油進口基地和大西南最大的紅酒集散地,是北部灣開放合作最大窗口和最重要平臺。
欽州保稅港區投入運營之后,面臨內外貿貨源不足、城市依托不夠、外向型經濟不強等困難。“發展的方向和動力是什么?”“如何才能發揮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功能?”“怎樣才能走上特色發展之路?”一系列的難題擺在決策者的面前。
區位優勢,就是突破的切入點。欽州保稅港區的決策者及時謀劃了“Y”字型區域性國際航運物流樞紐,打造北部灣最大窗口和最重要開放開發平臺。
這是一個明智的抉擇。其實,在我國與東盟的物流運行路徑上,欽州保稅港區的設立“搶點”很準,我國東部沿海、西南和東盟三方物流構成一個“Y”字形物流格局,而欽州保稅港區正處于“Y”的交匯點上。
打造“Y”字形國際物流新格局,欽州保稅港區走出了關鍵的一步。2010年初,欽州保稅港區開通了連接東部和北方各大港口的“南北航線”,同時開辟了欽州保稅港區至越南海防港的集裝箱直達航線,并與中海、中遠等國內大型遠洋運輸公司合作,把欽州保稅港區“拼”入了國內國際航運大網絡,大大增強了三方六向物流對接的能力,其“Y”形物流節點效應更加突出。
在欽州保稅港區打造面向東盟的航運樞紐進程中,“10+10”大于“10×10”格局的謀劃,十分令人關注。
目前,我國東部各港都有發往東盟的貨物,若東部10大港口各行其道,直接與東盟10大港口對接,將產生10個往返的物流成本,往返次數是“10×10”,產生100次海運費用。但是,如果利用欽州保稅港區這一樞紐中轉,通過“海上巴士”模式,在欽州保稅港區進行拼箱中轉“集零成整”,那從東部各港到欽州保稅港區只是10個航次。同樣,從欽州保稅港區發往東盟10港的航次也是10次,即可實現“10+10”低成本國際物流鏈。
航運物流樞紐的形成,是區域發展的巨大動力。在中國沿海經濟版圖里,每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板塊,都有一個保稅港區作為物流支撐。欽州保稅港區打造“Y”字型航運物流樞紐,全方位提供面向東盟的低成本的保稅物流服務,大大增強欽州保稅港區的輻射功能,對廣西、西南、中南開放型經濟的培育和發展發揮“引擎”作用。(本文來源:欽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