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國 鐵 路 改 革 漫 漫 路
2013-7-5 10:0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高美
按照德國鐵路系統的說法,德鐵“從1949~1990年期間,先后進行過16次改革嘗試,這些嘗試都沒有能挽救鐵路迫在眉睫的死亡。現在到了非采取極端措施不可的時候了。”
德國鐵路也曾背負著沉重的債務,是20年前一場政企分開的鐵路改革,令其重煥生機。
德國鐵路始建于1835年,并于1920年開始了國有化,此后在德國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隨著汽車的普及以及水上運輸、航空業的快速發展,鐵路在運輸市場中所占的份額急劇下降,加之企業官僚化嚴重,要求鐵路改革的社會情緒越來越濃厚。恰在當時,歐盟要求歐洲各國放開鐵路網絡,將鐵路部門由行政機關轉變為公司,允許各個國家鐵路公平接入,引入私營鐵路運營商參與競爭。
1994年,在國內國外政治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在政府對鐵路重新奪回市場份額的期待下,德國鐵路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德國鐵路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以歸納為:以市場為導向,私有化為方向,實行政企分開,按照網運分離、細分市場的模式,重構運作市場化、經營多主體的鐵路運輸企業。
第一步是政企職能分離,在原東西兩德鐵路基礎上,DB作為聯邦政府獨資的股份公司應運而生。組建公司之后,聯邦鐵路管理局管理原屬政府的事務;聯邦鐵路資產局負責管理資產,處理債務,負責原鐵路員工中公務員的養老金支付等工作。
1994年,改革第一年,DB就創利2.9億歐元,實現自1951年之后聯邦鐵路的首次贏利。改革之初,德鐵公司的債務高達300億歐元,通過企業化運作,以及鼓勵私人公司參與競爭,鐵路市場份額逐漸回升,鐵路客運貨運運量增長,債務水平顯著降低。
1999年改革進入第二個階段,集團內部分離,DB剛開始是將公司改為客運公司、貨運公司、車站服務公司、線路公司和房地產公司5個全資子公司。隨著DB全球業務的拓展以及物流業務的發展,2005年DB進行了集團重組,目前集團內部劃分為三個核心業務部門:客運、貨運及物流、基礎設施。這三大部門各自以企業的方式運作,在集團內部實現網運分離。
改革的第三步是私有化,DB甚至討論將公司全部拆分成小公司逐個上市。2006年6月底,DB董事會在一份公開聲明中明確表示公司將進行首次公開募股。2008年5月,德國聯邦議院批準了德國鐵路公司部分私有化計劃,這為德國鐵路上市掃清了道路。然而2008年年底,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不確定因素影響,計劃中的資本私有化進程被無限期推遲。至2011年1月,首次公開募股計劃已被完全取消。
德鐵2011年度財年報告開篇寫道:近幾年德國的鐵路市場有兩件好事,其一是鐵路模式越來越具有吸引力;其二就是競爭環境更加勃興,德鐵的競爭者首次實現了火車運行里程份額20%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