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鐵路資訊

鐵路貨改或重攻三類市場 公路物流可優勢嫁接

2013-7-5 10:0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曹彪
    6月15日,中鐵總公司全面啟動了鐵路貨運組織改革,提出地方鐵路局全面發展鐵路全程物流服務,構建“門到門”送達網絡,同時重組中鐵總公司旗下三大貨運公司與地方路局業務關系。此舉使鐵路運輸以全新面貌進入物流市場,鐵路貨運也由此全面走向了市場化。
    面對“鐵老大”大刀闊斧地進入貨運市場,同在陸運市場的公路貨運市場物流企業恐怕不得不繃緊神經。有人說,鐵路貨運改革勢必會搶占公路貨運市場。但對于公路貨運企業而言,且不論全國18個鐵路局,僅抓住中鐵快運、中鐵集運和中鐵特貨這三大鐵路貨運公司,就有結伴而行,共同發展的機會。
    變物流商勢必競逐公路
    多年來鐵路貨運改革一直不絕于耳,卻“只聽樓梯聲不見人下來”,但這次真來了,而且踏進了深水區,鐵路貨運企業與公路貨運企業的競爭將在所難免。
    截止到2012年年底,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已達到9.8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二,高速鐵路營業里程9356公里,高居世界第一。我國鐵路不僅遍布全國各地,而且還有4條戰略鐵路貫通歐亞大陸,長途貨運優勢明顯,蘊藏的力量不可小覷。
    此次鐵路貨改提出,讓公路、水路貨源回歸鐵路,并確定四大改革方向:改革貨運受理方式、改革運輸組織方式、清理規范貨運收費和開展鐵路“門到門”全程物流服務。目前鐵路總公司已經成立貨運組織改革領導小組,各地方路局也都開始針對貨改制定工作方案,成立貨運中心,諸如北京、上海、廣鐵集團等的貨運中心已經開始運營。昆明、沈陽等鐵路局還率先展開“門對門”公關營銷活動,從之前的等貨上門轉變為找貨上門。
    從實施效果來看,今后各鐵路局不但摒棄了以往煩瑣的手續,而且還拓展了業務領域,提供“門到門”服務,積極從傳統運輸商變身綜合物流服務商。這種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正滿足了貨主需求,迎合了客戶。
    中鐵總公司旗下的三大貨運企業也是鐵路貨運改革的重點。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原本配屬中鐵快運、中鐵集運和中鐵特貨三家公司的行李車、班列、倉庫站場等資產將由地方路局收回,三家公司從運輸經營職能轉向運輸管理職能。但據本報記者從中鐵特貨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在此次改革中,中鐵特貨將保留所有資源,業務方向不變,而中鐵快運和中鐵集運則會將部分資產劃撥到地方路局。此事亦得到了原鐵道部經濟規劃院研究員孫林的證實。
    僅從三大貨運公司角度來看,鐵路貨運組織改革,改變了其原來的計劃型鐵路貨運形式,并將其直接“扔”到了市場競爭環境中,未來三大鐵路貨運公司必須適應市場環境,開拓細分物流市場,而要實現這些,三大公司勢必為彌補公路配送等短板,加大相關設施、公路運力和服務隊伍等投資。對此,公路市場的物流龍頭也應有前瞻性,看清“鐵老大”大蛻變帶來的市場沖擊波,也看準其中的機遇。
    三大公司發力點在哪?中鐵總公司三家貨運企業在改革后會在哪些細分市場發力?業內人士指出,零擔、冷鏈和汽車運輸很可能成為發力點所在。
○●重拾零擔貨運
    在此次鐵路貨運改革中,重點強調擴大零擔運輸服務,增加“白貨”業務量。據悉,中鐵總公司已在全國新設了46個運營零擔物流的營業點。事實上,自2006年11月1日開始,我國鐵路方面就全面停止了零擔貨物的中轉業務,壓縮零擔貨物辦理站。現在又重拾零擔,可見鐵路貨運已經做好與公路零擔企業爭食的準備。
    根據《2013中國公路貨運發展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公路零擔貨運市場集中度還相對較低,前十家企業市場份額總和僅占1.8%。此外,燃油費、路橋費居高不下,行業標準尚不統一,行業內運營個體水平參差不齊等因素,也正使得公路零擔貨運企業利潤不斷下降。
    可見,公路零擔貨運市場正在進入整合期,此時具有長途運輸成本優勢的鐵路進入零擔市場,相信可以分流一部分公路貨源。在這方面,中鐵快運以及中鐵集運兩家公司將極有可能在零擔貨運方面進行拓展,向用戶提供“門到門”零擔服務。
    本來就擁有零擔快運經驗的中鐵快運承接鐵路零擔“門到門”業務順理成章。據了解,目前中鐵快運擁有快運專用貨車4064輛,公路運輸及城市配送汽車2260輛,各類拖車、牽引車、叉車合計1.16萬輛,開行公路干、支線運輸線路80余條,覆蓋全國140多個大中城市的公路運輸網絡,可以說其基本具備開展零擔貨運的條件。
    而中鐵集運方面,為響應原鐵道部關于整合零擔貨物運輸的改革方案,2006年5月便開始試點開展拼箱運輸服務,目前也仍然有集倉儲、運輸、裝卸、集結、配送、信息為一體的鐵路拼箱運輸產品“集裝箱全程快捷運輸服務”,為客戶提供零擔貨物全程物流服務。
○●挖掘冷鏈市場
    在我國,冷鏈物流市場需求空前巨大,但剛剛起步階段的我國冷鏈物流市場,還存在不小的缺口,大部分冷鏈運輸業務還是由生產商或經銷商自營,第三方冷鏈物流發展遲緩。
    在這種情況下,鐵路進入冷鏈物流市場大勢所趨。從美國經驗來看,雖然美國冷藏車年平均需求量超過4萬輛,但其國內一些大型物流企業,近年已經開始采
    用中間鐵路、兩頭公路的冷鏈運輸模式。換一
    個角度來看,運用鐵路經營冷鏈運輸業務,也
    是對做好中長途冷鏈物流,滿足人們對農產品
    等日常需求的必要形式。
    事實上,冷鏈運輸方面中鐵快運、中鐵集
    運和中鐵特貨三家貨運企業都已涉及。早在
    2007年,中鐵快運就推出了小批量、多批次、
    保溫、準時、“門到門”的全程冷鏈快遞服務,
    可到達全國600個城市。2009年11月,中鐵集運
    控股的上市公司鐵龍物流在鄭州發送了第一批
    冷藏集裝箱,宣布正式進入冷鏈物流領域。中
    鐵特貨的冷鏈運輸則一直是其主營業務之一,
    目前中鐵特貨擁有1000多輛冷藏車輛。
    記者從中鐵特貨方面了解到,隨著鐵路貨
    運組織改革方案的實施,中鐵特貨也正在積極探索鐵路冷鏈運輸,已經組成多個調研組進行調查研究,希望從車廂裝備、組織模式、“門到門”服務等方面探索出今后鐵路發展冷鏈運輸的具體方向,更好地參與到未來市場競爭之中。
○●深耕汽車運輸
    一直以來,中鐵特貨的商品汽車運輸業務不斷發展,2012年中鐵特貨公司的商品汽車年運量已經突破100萬輛,占商品汽車運輸市場份額的8%。中鐵特貨不會像中鐵快運和中鐵集運一樣將部分資源切割出去,加之鐵路的“四大改革”措施,勢必會進一步提升其商品車運輸業務水平,加速搶占商品車運輸市場。
    據上述中鐵特貨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介紹,鐵路貨運改革后,中鐵特貨公司的業務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依然深入挖掘商品車、超大超限貨物和冷藏貨物運輸,爭取做大做強。在汽車運輸方面,隨著中國汽車生產銷售市場不斷擴大,中鐵特貨在運輸裝備、運輸組織等方面也在不斷完善,預計2013年商品車運輸預計將超過120萬輛。
    中鐵特貨利用鐵路局原有場地建設汽車物流基地,打造50支汽車配送隊伍,還推出汽車物流班列、“庫前移”物流基地、兩端配送為標志的鐵路商品汽車物流新模式,在商品車運輸行業一直穩步前行。目前,其擁有各類運輸車11202輛,其中運輸汽車專用車2720輛,運輸汽車專用集裝箱3160個,長大貨車1472輛、機保車1910輛,B15E代棚車1940輛。
    除了滿足國內商品車物流需求之外,中鐵特貨還可以利用鐵路資源開拓獨聯體、歐洲和東盟等地的汽車物流市場。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以及俄羅斯遠東、東盟等地區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進出口汽車勢頭正猛。據海關統計,2012年我國出口汽車99萬輛,比上年增加20.1%。而與此同時,泛亞鐵路等一系列鐵路網絡的建設,正在將中國與世界相貫通。
    公路物流可與 “狼”共舞
    在未來三大鐵路貨運公司全面走向市場化的大潮中,依托公路運輸的物流企業迎接競爭的同時,也應看到其中蘊藏的合作商機。通過分析鐵路貨運公司今后實行現代化物流運作,我們或許可以看到一些機會。
○●硬件資源嫁接
鐵路貨運延伸服務鏈,從“站到站”拓展到“門到門”,為目前公路市場的物流企業提供了承接“門到門”業務機會。鐵路三大貨運公司雖然在公路運輸上都具有一定運力,但現階段還不能滿足“門到門”的運力及人力等需求。況且,公路物流目前處于運力過剩狀態,三大鐵路貨運公司不必大增公路運輸車輛等設備投資,可外借資源。尤其是中鐵特貨公司,在不剝離鐵路資源的同時,深化貨運改革,其商品車和冷鏈運輸量預測會有較大提升,更需要第三方物流企業參與合作。事實上,中鐵特貨一直以來就在與公路商品車物流企業保持合作。
    “鐵路貨運在自身并無上門服務能力的情況下,或者自身上門服務能力不能滿足的情況下,必須依托公路運輸企業,形成合作機會。此外,鐵路貨運的‘門到門’解決方案,在出現意外緊急情況下,必須啟動公路應急運輸方案,及時將原本采用鐵路運輸的貨物轉移到公路運輸方式上來。”民生物流總經濟師蔣嘯冰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軟性實力嫁接
    中鐵總公司的三大貨運公司長久以來處于較為封閉的環境中,缺乏市場競爭環境歷練,其綜合服務能力有待與領先公路物流企業合作提升。在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成本控制等方面,三大貨運公司可以和國有企業如中遠物流、中國外運,民營企業如中鐵物流集團、德邦等合作,采取資源對接,戰略合作的方式取長補短,借鑒其成型的現代物流管理方式和物流網絡共贏發展,不僅可以提升三大鐵路貨運公司的整體服務能力,還有利于發展公鐵聯運,為我國立體交通和大物流發展創造條件。
    中鐵總公司承擔著國家交通和物流骨干網的運營,是國家物流大動脈,在推進市場化的過程中,可借鑒德國鐵路集團的一些經營模式,推進三大貨運公司以資本合作為紐帶,與本土公路運輸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嫁接資源,營造鐵路與公路、民航、水運等多式聯運的產業生態鏈,聯合打造“物流國家隊”。
○●細分市場合作
    零擔、冷鏈和商品車貨運物流都是公路市場的物流商與三大鐵路貨運公司合作的切入點。零擔運輸的合作模式可以是加盟,也可以是聯盟,例如利用中鐵快運全國網絡布局做專線零擔運輸。有條件的公路物流企業也可以大力發展甩掛運輸,未來與鐵路集裝箱零擔或其他形式運輸方式進行對接。
    冷鏈運輸方面,雖然鐵路和公路冷鏈運輸都處于探索發展之中,但如果公路市場的冷鏈企業可以與冷鏈運輸為主營業務之一的中鐵特貨共同組成聯合調研團隊,從鐵路運輸、倉庫冷藏、公鐵銜接、門到門等全方面設計冷鏈運輸,勢必會有效推動我國冷鏈運輸業發展,同時使公司間從一開始便形成牢固的合作關系。此外,在國內具有廣泛公路運輸網絡的中郵物流等龍頭企業聯合中鐵特貨公司,開發中西部冷鏈市場也未嘗不可。
    商品車運輸方面,主要經營此項業務的還是中鐵特貨公司。面對我國公路商品車運輸行業標準待統一,非法運輸壓榨正規企業利潤的現狀,在長途運輸中,一些公路市場的商品車運輸企業可以考慮與中鐵特貨合作,長途運輸交由鐵路處理,企業自身專注于中短途商品車運輸。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