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的供應鏈:貨運精確度接近分子水平
2013-7-4 8:43:00 來源:民航資源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過去的大多數歲月里,我們很難想象到現在這樣一個聯通全球的供應鏈。如今通往市場之路已成為了一條超級高速公路。這是一條永不停歇的市場之路,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時刻不停地運轉。全球貿易不分晝夜。事實上,全球貿易連個盹都不會打。路上飛奔的車輪,空中劃過的機翼,以及水中穿梭的船身,這些交通工具為我們連接起了一個幾乎沒有國界之分的世界經濟。 與此同時,盡管這一全球超級高速公路已在極速運轉,但航運業人士還是一致認為,要想在航運業務中取得成功,就必須提供更快速、更低價、更有保證及更加簡便的服務。這是世界范圍內保持二十四小時運轉的全球化公司所要求的,也是它們所應得的。
這不禁讓人思考,未來的供應鏈也許需要做出一些改變。人們甚至勾勒出了類似于《星際迷航》中瞬間傳送工具的一些科幻式景象,采用3D打印技術將貨物在網絡空間中進行傳送的高級服務。這樣,中國一家工廠中的汽車配件就可以通過網絡空間傳送至美國的一家工廠車間里。這一可能性著實令人浮想聯翩。
不過從現實角度來講,二十年后貨物運輸過程中的主要工具將依舊是飛機、輪船、火車以及卡車,那時的情形可能并不會太異于尋常。不過未來的貨物運輸將會獲得接近分子水平的精確度。未來的供應鏈也許看上去并沒有多大改變,但是2033年供應鏈的可見度將是非同凡響的。那時的供應鏈將與數據如影隨形。
我們目前正在向上述的透明度水平靠攏,不過在未來的貨物運輸中,每件貨物都將利用微型嵌入式傳感器進行標記,從而實現前所未有的實時監測和追蹤水平。目前,聯邦快遞已經為高價值貨物提供了體積稍大的SenseAware多傳感器裝置。這款裝置被運用于美國本土和往返于十幾個國際城市之間的物流運輸,覆蓋了其間包括航空在內的所有運輸模式。而到了2033年,傳感器將會無處不在。
未來的供應鏈將得到整體優化,它可實現具體到個人的個性化服務。屆時我們每個人都會擁有一座個性化的控制塔,并能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設備在掌上就建立起自己的貨物運輸控制中心。目前,很多大型公司已開始設立團隊來管理“控制塔”,從而對供應鏈中的干擾因素進行監測,不管這些干擾因素是來自天氣方面,還是來自機械故障,又或者是源于國家內亂。二十年后的今天,更加先進的計算程序將不斷針對我們每個用戶進行個性化的貨物運輸速度以及成本比率分析,進而產生全局選項,對貨物運輸路徑進行重新規劃,以提升或減緩貨物運輸速度。
而這種數據水平也意味著供應鏈將實現更高的安全性。未來,無論是一批洗碗機在托運過程中的位置,還是一批人體組織在運輸途中的溫度,我們都將能更確切地掌握其狀態。同時這也反過來進一步簡化供應鏈流程。對貨物運輸過程的360度全方位掌握,在某種意義上會使貨物運輸過程變得更簡單易懂,使復雜的運輸路線也變得更加清晰明了,從而能實現效率提升及成本節約。當然貨物運輸者也會對貨物的安全準時抵達更有信心。
上述靈活性也會使供應鏈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基本情況——貨物混裝受益。2013年,物流環節中的大多數貨物都還是混裝的,不同的東西要被一起打包進集裝箱內,然后再裝上飛機、輪船或者是卡車進行輸送。到2033年,供應鏈中新出現的諸多可能性已可以實現將貨物分撥,將一部分貨物或者某個特定物件從混裝貨物中挑選出來進行單獨運送。這就意味著新的付費運輸服務的產生,一臺從越南運往美國洛杉磯港的個人透析機能以定制化的形式被及時送達位于堪薩斯城的緊急病人手中。在以往的運輸形式中,這臺透析機在抵達美國港口之后也許要先跟著幾十件其他設備一道裝上卡車進行集體運送,而未來,我們將會有更多的選擇把它從大宗混裝貨物中取出來,再通過如航空運輸的形式進行單獨的隔夜遞送。
最終,另一種形式的貨物混裝也許會被越來越多地融入到未來的供應鏈中。舉個例子來說,個性化透析機的制造過程將與其運輸以及報廢處理過程融合在一起。在對產品進行生產制作的過程中,決定其最終歸宿的程序將被直接編碼到產品上。一份來自堪薩斯城的設備購買訂單可即刻與一個連通該產品所有生命周期環節的矩陣網絡相關聯,這一網絡包含了設備的制造商、物流承運商,以及有資質對設備零部件進行回收的廢物回收利用中心——作為設備報廢后的最終目的地,它的加入將有助于完成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良性循環。你能否想象到,未來只要用手機掃描一下產品上的2D條形碼,產品信息就會立即自動發出,隨后就會有快遞員上門取件,并按照精確的運輸指示將你的貨物運到目的地。
可持續性發展將會至關重要。作為全球供應鏈方面的頂級專家之一,麻省理工學院的Edgar Blanco博士曾經提到:“我們在向客戶送件方面一直都做得非常好,而我們表現欠佳的地方則在于從客戶手中將所遞送的物件取回再利用。無論是從物品回收和循環再利用中獲得更多價值,還是將個人閑置物品給予其他所需的人,這些方面我們還有待改善。”這的確是一個廣闊的愿景。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先行者,航運業始終致力于降低自身的碳足跡水平,并創建一個更加綠色的供應鏈。繼續秉承著可持續發展的承諾,或許未來的某一天,航運業真的能夠涵蓋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
回首最初用馬車的貨物運輸,現代供應鏈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要實現網絡空間里的貨物運輸,恐怕還有更長一段路要走。不過在二十年后,未來的供應鏈將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精心規劃、簡便、可靠、可持續以及更具有盈利性。這對于我們所依賴的整個全球經濟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就目前來看,這條世界經濟的超級高速公路形勢一片大好。而更加令人振奮的消息則是,這條超級高速公路目前并沒有完全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