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壁壘亟待破除
2013-5-27 11:3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黃賡
在中國有這樣一句古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句話本是勸誡一位漢朝皇帝要寬以待人,以吸引各界人才。而如今在中國,人們多用此為不完美的市場環境做辯解。
前不久我去了中國北京,在那參加了由國務院組織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論壇上,我也同樣向媒體談及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改善和發展物流行業為中國帶來的機遇?磥碇袊氯晤I導班子已經認識到了保持改革開放政策,以及提高商業運營標準和整個公民社會品質的重要性。近期由世界經濟論壇(WEF)和世界銀行所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提升物流行業水平將對國家的經濟增長帶來積極影響!跋噍^于進口關稅,供應鏈壁壘對于貿易的影響更大!笔澜玢y行國際貿易局局長、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物流和供應鏈行業議程理事會主席伯納德-霍克曼說,“降低這些壁壘可以減少企業成本,有助于創造更多工作崗位和經濟機會!
我用這一信息去解釋政府如何有效提升該國的商業運營水平從而滿足全球本土化需求。比如以下四個主要的供應鏈壁壘:入境管理、運輸和通訊基礎建設、市場準入、商業環境。世界經濟論壇(WEF)的研究表明,如果每個國家僅改善其中的兩個壁壘,都會增加2.6萬億美元(4.7%)的全球國民生產總值和1.6萬億美元(14.5%)的出口額。相比之下,完全消除關稅只可增加0.4萬億美元(0.7%)的全球國民生產總值和1.1萬億美元(10.1%)的出口額。
中國的物流行業充滿活力,但是需要提高效率以助力可持續發展。過去五年中,物流行業年均增長速度為14%。同期,物流行業貢獻的總價值為人民幣3.2萬億元,占中國GDP的6.8%。然而,2011年中國物流的成本占GDP的比率卻達到17.8%,顯示整個物流行業的低效率。同時,正如一些中國專家所指出的,這也是部分導致中國出口導向如國內貿易一樣成本過高的原因。
我們身處在一個集貿易、資金流以及知識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世界中。最近30年,全球經濟的相互聯系變得相互交織、密不可分,而經濟結構必然帶來貿易方式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是世界貿易,而不是哪個國家。如果把貿易作為一個系統的話,世界經濟其實就是很多個這樣的系統相互作用在一起的綜合體。而實際上,全球間的相互聯系有被低估的趨勢。
但目前,中國的物流行業尚處在初級階段,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前途光明但是也充滿挑戰。機遇存在于學習其他市場供應鏈部門的發展歷程。挑戰來自于反應慢和監管嚴厲的政府政策。削減稅費、鼓勵整合分散的物流部門將有助于提高效率并增加公司的利潤空間。
水至清則無魚,但如果水過于渾濁以致無法呼吸氧氣,魚也同樣無法存活。標準化的地方各級政府政策制定及政策執行對中國的快速發展至關重要。伴隨著高昂的成本和逐漸減弱的競爭力,這個國家正在進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跨境標準化。而現在是時候去規范中國內部的操作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