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包裹遭轉包,誰是罪魁禍首?
2013-5-2 11:4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彭婕茹
明明發包裹時是A快遞公司,可收貨人接收時卻成了B快遞公司!而且,包裹還出現了破裂、損壞等現象。筆者近期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筆者網購了一雙鞋,網上顯示當天就發貨了,但筆者在等待了一個多星期后還沒到貨,網上也沒有顯示貨物的運送信息,打電話咨詢快遞客服,客服均讓筆者耐心等待。在筆者提心吊膽的等候中,鞋子終于在訂貨后兩個星期到達了,貨物竟然是由另外一家快遞公司送達的。詢問快遞員才知道是別家公司轉包給他們的快遞。
收到過很多回快遞,第一回遇到這樣的事情,筆者帶著疑問就此事件咨詢了某位行業內人士。他告訴筆者,快遞包裹轉包的現象在很多快遞公司都是存在的,有的是小的快遞公司收貨后不能滿足寄貨人要求而轉包給大型快遞公司的;也有的是一些大快遞公司的快遞員為了謀取更多利潤,平時私下和一些小快遞公司取得聯系,達成協議之后,把部分收到的快遞,悄悄轉到這些小的快遞公司,由這些小快遞公司來負責配送,他們則可以從中得到比在大快遞公司更高的提成。那位行業內人士還告訴筆者,雖然他所在的快遞公司是制定有嚴格的措施來禁止快遞轉包的,但事實上這種轉包行為很難被查出來。很多客戶即使發現送貨的快遞公司變了,只要貨沒問題,一般也不會說什么,除非是快遞弄丟了或者損壞了,客戶打電話進行投訴,這種轉包行為才有可能被公司發現。雖然快遞公司對這類貓膩處罰很重,但由于利潤很高,一些快遞員仍愿意冒這個風險。
固然,快遞包裹轉包事件的發生和快遞員的職業素質低有關系,但造成包裹轉包事件的罪魁禍首還當數快遞企業的管理存在不足。其一,快遞企業永遠都是“亡羊補牢”。大多數快遞企業都有明文規定不得將快遞進行轉包,一旦發現輕則罰款、重則開除,但是快遞企業監管力度不夠,只是等著消費者進行投訴后才進行管理,沒有人投訴就不進行管理的做法顯然是不合理的。其二,沒有對員工進行職業素質的培養。作為一個企業,最應該重視的環節是對員工進行職業素質培養。而在快遞行業大量缺人的前提下,快遞企業只在意人員的多少而忽略了人員素質的培養,使得從事快遞行業的人員文化水平、職業素質都不是很高,這就不能很好地約束他們的行為。其三,快遞行業中員工的福利待遇及薪資水平并不穩定。雖然現在快遞行業迅猛發展,但還是一個不是相對穩定的工作,很多快遞公司招員工,別說國家規定的公司員工應有的基本福利保障了,有些快遞企業甚至沒有底薪做保證,快遞員為了自身的利益,就不得不“劍走偏鋒”,利用工作之便,尋找更好的途徑來獲得利益了。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避免快遞包裹轉包現象的發生,快遞企業一定要加強監督管理的力度,增加員工的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健康發展。同時,消費者也要增強維權意識,發現包裹被轉包時,應及時向快遞企業或消協、主管部門投訴,維護合法權益。這樣不僅監督了快遞企業也同樣保護了自己的個人信息免于泄露。此外,消協、政府職能部門也要加大對快遞行業的監管力度。只有各方都進行努力才能讓快遞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才能還給消費者一個誠信安全的運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