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企業物流案例

新思維下的國輪國貨之緣

2013-5-2 11:14:00 來源:中華考試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截止到目前,中國的外貿貨物運輸市場,國輪運輸只占到百分之十幾的市場份額,并呈逐漸下降趨勢。于是人們問,在正常的市場競爭條件下,國輪應如何擴大市場份額?   對外開放帶來的變化

  我國航運市場的對外開放走在了很多行業的前面,開放力度甚至比其他一些國家還大。如今,外資班輪公司承運中國出口貨物的比重已經在80%左右,而且還有上升的趨勢,這為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快速增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國內相關服務行業的發展。不過,市場的開放也加劇了市場的競爭,體現在“國貨國運”領域的直接后果,就是國輪承運國貨的份額越來越少,并在繼續下降。可以說,在新的市場條件下,“國貨國運”又有了新的內涵。

  熊偉:中國的航運企業,特別是國有骨干航運企業,在外貿運輸中起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隨著航運市場開放,外資運輸企業也在中國市場承運了相當比例的外貿貨物,這一點應該有全面的認識。航運市場的改革開放和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促使越來越多的外國船公司進入中國國際航運市場。目前已經有100多家班輪公司在中國從事進出口貿易運輸服務,其中多數是外資班輪。這個開放是必然的,如果沒有開放,沒有外國船公司進入,是滿足不了中國現在外貿運輸需求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僅靠本國班輪就可以滿足需要。

  由于掌握了節奏和開放的步伐,我們也看到,外國船公司進入并沒有將中遠、中海擠垮,他們反而發展得越來越好,航線覆蓋面越來越大。競爭力越來越強,服務水平越來越好,這說明我們的開放政策是積極的、穩妥的。

  劉建新:對外開放使我國航運業和物流業打破傳統的壟斷,走向了市場化。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使中國國內的同業競爭達到了國際水平。以中外運為例,作為中國最大的貨代企業,他與泛亞班拿作為國際一流貨代企業相比,人均勞動生產率是其1/16,相信這種差距,在當時中遠與其他大的國際航運企業相比也會是有的。但是,經過市場開放,我們得到了顯著的進步和發展。

  中遠:不過,外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后,他們承運了大量的中國出口貨物,而國輪的承運份額出現了大幅下降。

  集裝箱運輸市場,上世紀80年代以前,國家號召“國貨國運”,外貿出口一般采用CIF條款,進口采用FOB條款,國貨基本上跟著國輪走。隨著國家對航運市場的對外開放,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外貿出口中采用FOB條款的份額越來越大,到近幾年已占80%以上。由于FOB合同條款規定,承運人由買方指定,而國外買家往往會選擇國外船公司作為承運人,由此造成了國輪承運國貨的比重越來越少,目前只占總貨量的15%左右。

  干散貨運輸市場的國貨國運比重也不容樂觀。以鐵礦石為例,我國2003年進口鐵礦石1.48億噸,對外依存度達到36%,成為世界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2003年全球鐵礦石海運量較2002年增長4300萬噸,其中我國新增3300萬噸。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已經占到全球鐵礦石總海運貿易量的近30%。盡管如此,由于受國輪船隊規模、結構等限制,國輪承擔我國進口鐵礦石的運量還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我國以前進口鐵礦石多采用離岸價,但近年來,少數跨國公司通過兼并重組控制國際鐵礦石市場,形成“賣方壟斷”。國外貨主利用控制資源的優勢,擴大CIF貿易條款合同的數量,掌握派船權利,如澳大利亞哈默斯雷對華鐵礦石出口的50%已改為到岸價條款,于是我國進口鐵礦石的大部分海運合同交給了外資船公司。據初步統計,2003年中國全部鐵礦石進口中,只有25%是中國船舶運輸的,而且其中有將近一半是利潤率較低的二手合同,只有約10%左右的運量是真正利潤率較高的一手合同。也就是說,中國海運企業只享受到了中國進口鐵礦石運輸利益的1/10,絕大部分好處被外國船公司吃掉了。

  油輪運輸市場,我國是繼美國、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預計到2005年,中國將進口原油1.3億噸,到2020年進口原油2.5億噸。相比而言,我國油輪船隊運力僅為638萬噸,約占全部油輪運力的2.06%,目前由中國船東控制的VLCC只有20多艘,即使全部服務于中國的原油進口,充其量每年的承運能力也只有3000萬至4000萬噸。近年來,由國輪船隊承運進口原油的比重不超過10%。隨著進口地越來越集中于中東和西非等地,而我國油輪船隊中大型油輪運力沒有相應地增長,國輪船隊承運的比例會變得更小。

  市場需求下的自我完善

  增加國輪在國內外貿易運輸市場上的運輸份額,對我國海運收支平衡,增加國家外匯儲備和保險業、稅收的收入,調整國內貨主完全受制于外輪船公司的狀況,是有益的。

  在運力和管理水平上下功夫

  蔡英:國貨國運的關鍵在于貨主簽訂的進出口貿易合同條款。外輪公司的控制力不是在中國,而在于他們在國外的客戶群。與其競爭,需要追尋源頭。但如果出口FOB條款繼續,主動權將永遠掌握在外方手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