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通縮,日本攪動全球央行
2013-5-14 10:49:00 來源:華爾街見聞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Michael Casey認為,如今日本最大的出口產品不是豐田、不是任天堂,而是通縮。
美元對日元的匯率如今已跌破100,自去年9月以來的日元狂跌繼續撼動全球經濟,也迫使全球央行做出政策應對。
在官方表態里,安倍上臺以來日本所出臺的激進貨幣政策被行動為國內政策,其目的單純在于刺激通脹。然而作為日元貶值所帶來的副產品,日本將困擾數十年的通縮向貿易伙伴出口。
在經合組織國家,消費價格下跌與經濟春困同時出現。
Capital Economics指出,盡管在新興市場經濟體里面的趨勢存在一些分歧,巴西和印度的通脹趨勢走高,但在發達國家,趨勢幾乎一致向下。
如果這一趨勢有助于幫助這些國家抑制通脹,那么這對于全球經濟再平衡本是件好事兒,但問題并不那么簡單。
如今,全球市場的投資者們都在擊掌相慶。美元走強、黃金和其他商品走弱,日本所釋放的通縮力量給了其他央行更多空間來跟隨這一政策,尤其是在歐洲央行和澳洲聯儲分別降息之后。而隨之而來的就是,美國屢創歷史新高,一度讓投資者望而生畏的歐洲邊緣國家國債收益率跌回至危機前水平。
然而這種良性循環很容易逆轉。如今美聯儲和日本央行每個月合計要印1550億美元,而期限是無限期!由于發達國家的投資回報非常低,大量資金難以避免的將涌向任何還存在“利差”的貨幣。本周,多個國家的央行采取措施應對貨幣升值。
日本經濟或許積弊已久,但仍然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占到了全球GDP的1/10。因此當日本央行開始啟動印鈔機,全球相對價格體系也隨之調整。比如,韓國和臺灣、甚至是中國大陸的電子產品都越來越發現自己的產品面臨日本同行的價格劣勢,同時這也意味著日本的消費者購買進口產品的能力下降。
亞太地區的決策者顯然不能坐視不理。如華爾街見聞所報道,今天,斯里蘭卡和越南宣布降息。周三晚,新西蘭央行打破不干預的傳統,表示將干預市場拉低紐元。同時新西蘭內閣也在討論措施限制海外資本流入,韓國政府官員表態對日元單邊下跌的擔憂。中國周一出臺措施控制資本流入,而今天人行設定的中間價拉低人民幣,改變過去一段時間的升值趨勢。
即便在采取這些措施之前,新興市場的央行們已經廣泛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措施,許多經濟體的利率接近歷史低點,其中一些經濟體甚至面臨通脹風險。這使得市場投機者的投機空間較此前美聯儲QE2時期小了很多。即便如烏拉圭這樣在2010年至今穩步加息的國家也停止了緊縮腳步。高息貨幣烏拉圭比索在強勁的資本流入下大幅升值,央行行長Mario Bergara向WSJ表示他不準備以犧牲經濟增長為代價對抗8%以上的通脹。
這使得失業率高企的歐洲成為貨幣高估風險最高的區域。與新興市場央行承受寬松的政治壓力不同,歐洲央行受到內部緊縮壓力的束縛。
歐洲央行上周的降息是象征性的,許多歐洲央行執委都承認這對于刺激小企業信貸幫助很小。德拉吉表示對負利率持開放態度,也許這會鼓勵銀行更多貸款,但很少有人認為這能扭轉信貸市場的頹勢。而類似日本央行和美聯儲式的量化寬松是德國央行難以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