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快遞剛起步何必急于收費?
2013-4-29 8:19:00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快遞“份子錢”的腳步愈來愈近。近日相關部門針對征收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再次召開研討會,遭到中外快遞企業聯合反對。有郵政局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該辦法仍是由國家郵政局和財政部商討,由于企業的分歧較大,所以并未將該辦法下發到省郵政,距離報國務院批準公布施行還有一段時間 最近幾年,民營快遞發展迅速,大有風生水起之勢,其背后依托的是電商和網購的快速發展。而電商和網購,也不過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事情,這也就意味著,民營快遞行業,看上去紅紅火火,但實際上還處于一種剛起步的階段。而隨著這幾年人工、油價等成本的大幅度上漲,絕大多數民營快遞企業的經營壓力都不小,即便連民營快遞企業翹楚,也感受到了生存之艱難而開始尋求轉型。
在這種時候,卻傳出消息,即將出臺文件,向民營快遞企業收取“郵政普遍服務基金”,自然在業內引起了震動,招致了一致的質疑。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顯然也不是一個好消息,本已微利經營的快遞企業,在可能被政府通過這個基金拿走不低的利潤之后,為了維持經營,不至于虧本,就只能通過漲價把費用轉嫁給廣大消費者,讓消費者為增加的經營成本買單。
由此可見,這個基金,不但得不到快遞企業的歡迎,也同樣無法得到普通消費者的歡迎。那么我們現在不妨看看,到底什么原因讓這個基金可能被征收?在一些部門看來,郵政企業的業務覆蓋范圍廣,其中很多業務都在邊遠地區,盡管無法盈利但仍需要保證基本的通信需求,而快遞企業因為其企業的逐利性,因此主要的業務都在經濟和貿易較為發達的地區,從業務結構和盈利條件來看都要遠遠強過郵政服務,因此征收這一費用是為了“體現公平”。
“體現公平”當然沒有錯,但也不能忘記了郵政公司所必須承擔的公益性責任和義務。公益本來就應該是由國家財政來承擔,而不是由那些處在充分市場競爭中的企業來承擔,把本該政府提供的公益性服務強加于所有市場化企業的頭上,表面上看是為了追求公平,但實際上恰恰破壞了公平,也破壞了市場。對經濟欠發達的偏遠地區提供基本的通信服務,就屬于一種典型的政府公益性責任,而民營企業不愿意到這些地方開展業務,也不過是市場選擇的一種必然結果。
實際上,在國外也有向快遞企業征收類似基金的先例。比如在上世紀,歐盟為了推進當時歐洲各國的郵政改革和逐步取消郵政專營,開始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但是他們在征收這筆基金前有兩個前提:一是先行廢止了郵政專營權,充分開放市場;二是基金的征收對象只限于提供郵政普遍服務的企業,對其他物流企業是不征收該基金的。
由此可見,現在就急著對剛剛起步的民營快遞征收這筆被稱為“份子錢”的“基金”,確實有些操之過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