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破立并舉 力推企業“三轉”
2013-4-14 9:0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李國偉
“跨越半壁江山,前方仍有雄關”。鐵路物流企業在幾十年改革發展中,從“星星之火”發展成今天鐵路經營的“半壁江山”,走過了艱辛的改革之路。在當今實施大部制改革,鐵路體制從深層實施政企分開,進一步擴大各鐵路局市場主體地位的新形勢下,作為鐵路非運輸業“中流砥柱”的物流企業,下一步如何實現緊緊抓牢歷史機遇,實現思想再解放,改革再突破,企業再騰飛,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鐵路物流人必須拿出新一輪改革的勇氣與智慧,實施破立并舉,力推企業“三轉”。高點站位謀 “轉型”
改革思路的高度,決定企業發展的出路。目前,鐵路物流企業普遍存在著發展觀念滯后、經營結構單一、內部機制不活、市場服務缺位、經濟效益低下等弊端。解決這一系列的難題,惟有以破立并舉的改革勇氣,突破老觀念,打破舊體制,重新盤活自身優勢,打造一批嶄新的具有鐵路自身特色的現代物流企業。
發展觀念要 “轉”。在行業內實現一場“破舊立新”的企業思想革命。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體,以經營轉型發展為標尺,認真、科學、有效地組織一場“鐵路大改革,物流怎么辦”的改革形勢大討論,從領導層、中間層、基礎層解決“差距怎么看,觀念怎么轉,今后怎么干”的問題。要組織專家骨干圍繞建立鐵路特色的現代化物流企業目標,集中進行各個企業改革發展的頂層方案設計,達到確立鐵路物流企業的發展“定位”。同時,從機制上具體解決好“三化一融合”的工作落實方式問題,形成“觀念一轉變天地寬”的主動局面。
經營布局上要 “轉”。布局“小、散、亂”是當前一個重要難題。有的企業業務過度單一,有的企業結構龐雜,有的企業包袱過重,有的企業實際效益低下,這一歷史難題不及早解決,鐵路物流企業的改革發展就會停滯不前。應該主動學習研究中國移動、電力、郵政科學化、集約化、規模化構架的成功經驗,注重結合自身實際,突出科學謀劃、合理布局、集約構架、規模效益適應市場的基本標尺,選擇企業改革的有利時機,大膽進行企業結構型重組,形成市場效益型、傳統特色型和勞動密集安置型三個支點的企業品字形布局。力爭用2~3年時間,實現鐵路物流企業一個新格局。
上下結構關系上要 “轉”。從機制層面解決好物流企業與站段小企業的上下體制不順問題。目前,全路各局物流企業與一線運輸站段“小多經”存在三種管理模式。第一種是局管物流企業直接全面管理,如西安局、烏局等。第二種是局管物流企業間接管理。如鄭州、武漢中部各局。第三種是局管物流企業掛名式簡單管理。三種形態,各有利弊。目前,從三種形態管理具體實踐來看,第一種全面直接管理應該是努力方向,但是存在包袱過重問題,第三種掛名管理存在著“散、小、亂”問題。而第二種間接管理并加以科學規范重點幫扶方式,應當比較適合當前鐵路發展實際。當前改進的重點,要進一步明確運輸站段的主題責任,考核加力,完善上下層面職責,理順回報機制;同時,物流企業要有計劃、分步驟重點幫扶站段小多經發展。一線站段是物流企業發展的“沃土”,沒有“沃土”難有“參天大樹”,而沒有“參天大樹”,“沃土”就會“水土流失”。
主動作為謀 “轉軌”
機制是企業發展的內動力。鐵路物流企業改革發展的關鍵在于,內轉機制,激發活力。
首先,要 “破立并舉”,大膽突破,解決物流人才 “青黃不接”問題。
目前,一些物流企業長期虧損,有市場因素的影響,而深層是人才因素的制約。一家局級物流企業,8年內只分配來6個名牌大學畢業生,而物流專業僅有1人。上級主管有關部門順應鐵路大改革、物流大發展的現實需求,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精神,解放思想,適應市場,盡快建立內引外聘物流企業人才引入、培訓、開發等新機制,形成物流人才有序流動的良好局面。有時,打開一個“小窗口”,可能會迎來一片嶄新天地。
借助鐵路政企分開擴大自主經營權的有利時機,在支持物流企業快速發展上,實現再突破。
在改進完善“12306”電商運作模式和局內定期工作會議碰頭機制基礎上,大膽在局管內物流企業層面,實現“熱點線路”內部競標辦法,以“千百列”項目為突破口,實現“運行圖”到“市場圖”的轉變。
企業內部投融資和成本控制上 “破立并舉”,從機制上增強企業發展 “后勁”。科學調度,管控得法,高質工作,是物流企業資金鏈管理的一條基本準則。要爭取政策支持,在調研學習地方物流企業做大做強的成功模式基礎上,大膽嘗試市場合作、項目聯營、合辦企業等方式規范操作,探索物流企業投融資體制的市場化、多元化、科學化運作。同時,要深入分析目前物流企業內部成本管理體系中的“粗、大、空”現象。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企業全成本核算的好經驗,自我消化,建立一套科學、嚴密、規范的鐵路物流企業全成本控制的成功模式,帶動鐵路物流企業大踏步向質量型、效益型、市場型的轉變。
注重活力謀 “轉變”
沒有今天鐵路物流的服務轉變,就不會有鐵路物流市場的明天。
要把 “客戶滿意,市場認可”作為產品服務設計的第一準則。要主動深入地研究當今國內外物流市場發展的走勢與特點。在市場的寬度與深度上做細文章,聚攏鐵路物流自身的比較優勢,針對不同客戶,拿出不同的物流服務方案。圍繞客戶需求,細化流程服務。在高端、中端、低端三個不同市場實施客戶滿意的市場服務。將真實、規范、有形的市場服務作為鐵路物流產品服務的市場“準入證”。
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打造寬領域多層次的市場服務品牌。在大宗物流 (煤炭、鋼材、化肥等)市場服務上,全面推進全程 (門到門)物流服務體系。總結現有成功經驗,找出問題不足,征詢市場客戶的意見,形成更加科學、精細、完善的全程物流服務模式。注意路內各個物流企業統一標準,協調價格信息聯網,發揮全國鐵路“一盤棋”、“一張網”的整體優勢,實現跨局企業合作模式。挖掘西部資源與東部市場的天然優勢,逐步創造鐵路大宗物流東西部供需結合的全程物流鏈產品服務。
統籌規劃高鐵運輸市場開發,推出系列化、網絡化、品牌化高端服務品牌。要統籌研究規劃高鐵運輸平臺的多元化市場開發,最大限度開發挖掘各局間早間確認車的市場空間。在保障安全基礎上,依托京廣、京滬、哈大等高鐵網絡,在鐵路總公司統一協調下,沿線各局主動聯手開發,以各個省會城市間快件運輸為主線,用1~3年時間形成京-廣-深高鐵物流和哈大等高鐵快運專線。重點開發快遞市場的高附加值物流運輸產品,形成與航空、公路、水運相比,具有更安全、更快捷、更經濟、更方便的中國高鐵物流市場品牌,引領國內物流高端發展航向,創造可觀的市場經濟效益。
高度重視物流信息化建設,創建一批具有鐵路特色的現代化物流品牌企業。信息化是當今物流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沒有今天物流產業的信息化,就不會有明天物流產業的現代化。信息化建設應當注重三個方面的謀劃。其一,要以科學、實用、高效、兼容為主線,堅持統籌謀劃,分步推進。重點是要圍繞物流企業的市場服務發展需求,不能盲目地上規模、上檔次,應該合理布局,穩步推進。其二,注重量身定制,突出物流企業自身市場服務特色。要堅持把鋼用在“刀刃”上,當前應當開發全程物流服務信息系統,必須跟上當前鐵路物流企業發展的前進方向。其三,高度注重信息人才的引進使用,為企業信息化長遠健康發展打牢“基石”。要在人才籌備上超前思考謀劃,運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引進足夠物流信息化人才,并建立信息化建設人才循環發展機制。信息化建設的成敗,關鍵在人才。人才興,則企業興。(作者單位為河南中原鐵道物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