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拽著”歐盟談自貿
2013-4-1 10:11:00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本和歐盟3月25日晚宣布啟動“經濟合作協定”(EPA)談判。歐盟與日本計劃談判的協定既包括貨物、服務、投資的自由貿易,也包括訂立歐日之間與貿易相關的規則,以及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等。
這是自3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日本將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后,啟動的第二項大規模貿易自由化協定談判。
強強聯合
“目前全球貿易已經出現了強強聯合的趨勢。”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茉楠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美國和日本、歐盟之間的自貿區談判表明,發達國家希望共同應對經濟低迷,同時,更想在新一輪的貿易競爭中重新確定主導權。
歐盟測算,一旦歐日結成自貿區,歐盟對日出口可能增長32%,在歐盟創造42萬個就業機會,日本對歐盟出口可能增長23%。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歐締結EPA,降低關稅、消除貿易壁壘,可推高日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0.24%~0.27%,有利于日本汽車、電器對歐出口增長。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日本問題專家劉軍紅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日本希望通過簽訂日歐EPA開拓歐洲市場。
當前歐盟對日本產品的進口關稅稅率相對較高,如汽車為10%,電視等電子產品為14%。對日本企業而言,要開拓歐洲市場取消關稅必不可少。特別是2011年作為日本主要競爭對手的韓國,與歐洲簽署了FTA,韓國汽車在歐洲的市場份額隨之快速擴大。“從國際競爭角度而言,日本急需與歐洲盡早簽署EPA。”劉軍紅說。
EPA影響幾何?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歐締結EPA談判將是艱苦、曲折的。歐盟內部英、德態度積極,但法、意持反對意見,主要是顧慮日本廉價汽車沖擊本國汽車產業。日本獨有的食品安全標準可能被認為是非關稅壁壘,如何解決是一大難題。
對此,張茉楠表示,談判在操作上有一定難度,因為雙方在產業結構上有很大相似性。日本和歐洲的內需不足,市場不是想象中那么大。德國對歐盟的出口份額在下降,更多是外部尋求伙伴。而意大利和法國在出口方面不具備德國的競爭力。
此次談判規格非常高,涉及到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產生非常大的沖擊。事實上,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的合作也是新興經濟體抱團取暖的體現。
劉軍紅認為,盡管英國等國贊同,但法國、意大利等汽車主產國仍持有不同意見,因此歐日簽署EPA并不樂觀。此外,日本急于與歐洲展開談判,也存在與美國競爭、牽制美國單獨主導世界貿易規則的一面。美國主導TPP和美歐FTA談判,已經對日本構成壓力,日本需要借助日歐談判牽制美國的主導性。
此外,日本與歐洲的談判并不僅限于經濟協定,還要簽訂政治協定,意在牽制中國。在日本看來,歐債危機期間,中國積極援助,與歐洲接近,一旦歐債危機緩解,經濟恢復,中國將首先獲益,并有可能在軍事合作上走出新的合作道路。因此,安倍希望通過與歐洲簽署EPA和包括安全在內的政治協定的方式,牽制中國在歐洲擴大影響、獲取利益。“歐盟是中國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中日在歐盟市場的競爭恐將表現為新時期中日全球競爭的新特征。”劉軍紅稱,歐洲方面看重的是日本的非關稅壁壘以及國內服務市場的開放,如果在這方面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德國、法國、意大利等主要歐盟國家很難同意日歐簽署E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