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中國外貿開年高增之源
2013-4-1 10:10:00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每年的農歷新年期間,中國的進出口都會出現周期性的低谷。但是,中國海關總署3月8日發布的1~2月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前兩個月,我國實現進出口貿易總值6093.1億美元,同比增長14.2%。其中出口3267.31億美元,同比增長23.6%;進口2825.79億美元,同比增長5%;累計貿易順差為441.51億美元。
今年春節落在2月,導致一二月份進出口情況同比表現差異較大。1月份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同比增速分別高達26.7%、25%、28.8%。但2月份,除出口總值仍然保持了21.8%的同比增速外,進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同比增速分別下降為1%和-15.2%。與不同走向的進出口增速相對應,3年來,我國首次在2月出現貿易順差。
最近,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關注。有部分機構和媒體認為中國貨物貿易總額已經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但也有的認為中國對外貿易數據存在較為嚴重的統計誤差,甚至是人為調整。目前來看,在分析中國出口快速增長原因的同時,非常有必要對上述錯誤認識加以澄清。
出口增長分布細歸納
1~2月,我國的出口增長一方面得益于對部分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出口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則源于我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快速發展。
我國去年前兩個月合計的進出口總額是5330.3億美元,今年頭兩個月的合計相比去年增加了約763億美元,其中出口增加了約623億美元。從貿易方式看,出口增長主要集中在三塊:一般貿易出口增長了約367億美元,進料加工貿易出口增長了約73億美元,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出口增長約153億美元,同比增長率超過了200%。
今年1~2月,在我國前十大貿易伙伴中,只有對日本的貿易出現了同比8.2%的下降,我國與其他主要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均保持穩步發展。我國與歐盟、美國、東盟的雙邊貿易分別增長了3.2%、14.8%和22%。尤其是我國對俄羅斯和南非的出口增速分別為31.6%和61.4%,高于同期我國出口總體增速8個和37.8個百分點。
以往,中國與發達國家的貿易多采用加工貿易形式,與新興經濟體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多采用一般貿易形式,中國對上述地區的出口高速增長,與一般貿易、進料加工貿易出口的增幅基本相當。而且,數據顯示全球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正在反彈,這對全球經濟來說或許是一個積極的跡象。但這樣的高增速要保持下去,難度非常大。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出口的高速增長,很可能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本身的快速發展關系密切。由于海關特殊監管區比過去綜合保稅區(進行歸整、合并后,分為A、B型)的政策更加優惠,各級政府對海關特殊監管區的發展有非常高的積極性。海關數據顯示,去年一年我國就新增海關特殊監管區12個。
統計精確度不斷提升
針對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有媒體和機構認為,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2012年12月和2013年1月、2月的貿易數據,自中國出口到歐美的金額,與美、歐等地統計的來自中國的進口數據不符,并據此對中國對外貿易統計數據的可靠性提出了質疑。
中美、中歐之間貿易統計數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中美商貿聯委會貿易和投資工作組貿易統計小組工作報告》《中美貨物貿易統計差異研究第二階段報告》等報告,已經從轉口貿易等多個角度,對統計差異提供了非常詳細的解釋和測度,此處不再重復。需要強調的是,經過計算后發現,中國進出口貿易數據的統計準確度,事實上是越來越高的。盡管在統計過程中可能存在誤差,但其幅度遠達不到部分機構和媒體所強調的、達到導致數據失真的程度。
在現實經濟活動中,由于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任何的經濟主體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變化規律,但在外部難以觀察的擾動影響下,事后統計的數額必然會偏離真實值,對外貿易統計也不例外。問題是,這種偏離是否超出了事先設定的標準(按慣例,針對各國的貿易分析通常會剔除20%~30%的異常值)。同時,更關鍵的是,這種偏差是否逐漸在變小。
因此,從數據生成的角度出發,檢驗中國進出口貿易數據是否存在較大誤差,其實并不復雜,完全可以通過進出口貿易真實值與趨勢值之間差額(或商)的標準差大小變動趨勢來判斷。
利用中國海關公布的季調后的進出口貿易值,對其做時間序列模擬,然后用真實值除趨勢項,進而計算除數12個月期的滾動標準差。圖表的結果清楚地表明,中國進出口貿易數據的統計精確度呈逐漸提高態勢,2011年1月至今,滾動標準差下降的幅度已接近50%,這充分反映了中國外貿統計部門在數據準確性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穩增長背后的“假”因素
美國商務部2月份對外發布的該國2012年外貿進出口統計數據顯示,按國際收支口徑,美國的商品貿易總額是38628.59億美元,比中國海關公布的2012年我國進出口商品貿易總額低了約40億美元。數據的對比以及與之對應的中美“座次”變化,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熱議。
為了支持出口,2012年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進行了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擴大了出口退稅的貨物范圍、放寬了生產企業的條件限制,那么,企業是否存在經轉第三方、或是通過特殊監管區,虛構貿易以獲取退稅返還呢?同時,是否存在利用虛報出口引入熱錢的情況?這些都需要外貿管理部門繼續予以密切監測,制定科學的應對細則,在保障進出口貿易穩定增長的同時,充分保證進出口統計數據的質量。
此外,盡管出口的增長遠超預期,但整體看,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態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各國都在努力通過出口拉動本國經濟,特別是歐、美、日等經濟體都在實施超寬松貨幣政策,這種國際經濟環境對中國出口非常不利。而且,從前兩個月季調后的數據來看,進口增長均明顯弱于出口,說明內需恢復總體仍偏弱。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我國外貿增長的路徑仍然充滿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