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干與創新的交響
2013-3-6 9:5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滕以來 徐磊
有人稱他為“老黃牛”:吃苦耐勞,默默耕耘。
有人稱他為“千里馬”: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近年來,他以其非凡的班組領導才能和卓越的生產管理績效,先后獲得“山東省安全生產十佳班組長”、“富民興魯勞動獎章”、“日照港品牌員工”、“股份二公司金牌班長”等多項殊榮。
他叫高原長,現任日照港股份二公司機械一隊裝載機甲班班長。在班長這個人稱“兵頭將尾”的位置上,高原長連續17年團結帶領他的“鐵甲團隊”,精彩地演繹了一曲又一曲真抓實干、創新發展的“交響樂章”。
○● “追出來的金牌班長”
高原長的班組素有“日照港鐵甲團隊”之稱。56名機械司機全由“清一色”的外聘勞務工組成。大家一崗雙責、一專多能,長年輪換操作使用裝載機、挖掘機等進口流動機械,專門從事礦石、煤炭等大宗散貨船舶的清扒艙、垛位堆高加高和場地裝車作業,單班作業效率業內同行第一,年設備操作量同類班組第一。
高原長的“鐵甲團隊”善于集體學習追趕工人“明星”。上海港的包起帆、青島港的許振超、天津港的孔祥瑞等3位出自港口戰線的全國著名勞模,都是他和班組每一位成員心儀的明星、崇拜的偶像和學習的標桿。
實際工作中,高原長更是積極帶頭學勞模、趕先進、爭第一、奪金牌。為了把港口勞模精神切實融入班組文化建設和創先爭優工作實踐當中,牢牢地根植于團隊員工的心田,高原長堅持以創建“技能型、效率型、安全型、環保型、和諧型、實干型、創新型”等“七型樣板”班組活動為突破口,全力打造技能高超、效率第一、安全穩定、環保清潔、和諧共進、實干為本、創新發展的“日照港鐵甲團隊”。經過多年的團隊建設和發展實踐,該班相繼被授予“山東省安全生產優秀班組”、“日照港陽光文化示范點”、“效率型樣板班組”、“五星級班組”、“卓越績效班組”等榮譽稱號。
由于高原長長期注重結合班組建設與發展實際追趕工人明星,踐行勞模精神,傳承陽光文化,鍛造鐵甲隊伍,故被身邊同事們譽為“追星追出來的金牌班長”。
○● “鉆出來的創新旗手”
創新是引領現代企業科學發展的“風向標”,也是激發基層班組內在活力的“動力源”。
多年來,堅持扎根港口生產一線、勇當班組創新“旗手”的高原長,通過鍥而不舍地學習鉆研和工作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提煉出了一套匠心獨運的班組自主管理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六化班組模式”、“七型樣板創建模式”、“員工五律”及“四個一”練兵模式、“六加二”安全管理模式等,使班組工作質量、生產效率和設備安全保障能力均得以大幅提升。這些行之有效的班組創新舉措,被該班統一制作成可視化課件后,經常在兄弟班組乃至全港同行中巡回展演。
長期癡迷于學習鉆研和自主創新的高原長,積極帶領班組緊緊圍繞生產中心和設備保障,相繼開展了一系列QC小組攻關和技術革新改造活動,先后取得QC研究和自主創新優秀成果27項。
在爭創“卓越班組”的過程中,高原長著力倡導持續改進、創新提升理念,并不斷融入“揚精神、亮英姿、展魅力、樹雄風、鑄品牌”等主題要素,創建出“家美人和、績效卓越”的品牌鐵甲團隊,成為全港眾多基層班組競相學習的典范。
在組織開展班組勞動競賽活動中,高原長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敢于打破競賽內容單調、比賽形式單一的老套路,在競賽方式上突出一個“新”字,即比賽形式不斷推陳出新;在競賽難度上突出一個“高”,即項目設置逐步增加技術含量;在賽前練兵上突出一個“精”字,即力爭操作技能精益求精,并注重堅持競賽與練兵相結合,以競賽促練兵、提效率,以練兵提技能、保生產,鍛造出一支靈活機動、優質高產、技術精湛、保障有力的司機隊伍,有的多次在省市青工技能大賽中奪冠,并相繼涌現出“全國青年崗位能手”鄭林等多名出類拔萃的專業技術骨干。
立足設備生產保障不斷創新完善科學的機械作業方法。高原長和他的班組在漫長的生產實踐中,還先后集體研究發明了梯形堆垛加高、“凸”字型取垛、“一鏟準”、“2+4”裝車、間隔循環作業等12項新型作業法,均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穩妥、優質高效、流程順暢、清潔環保、實用性強等顯著特點和推廣價值,為全省同類行業特別是港口機械安全生產起到了“樣板”示范作用,有的被本港兄弟公司的機械司機借鑒應用,有的引來了廈門港、湛江港等職業同行的現場觀摩見學。
針對60余臺流動機械日常作業點多、線長、面廣、安全管控難度大,高原長始終堅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積極在班組中宣貫陽光安全“福”文化,努力“將安全理念轉化為每位員工的自覺行動”,通過建設班組安全文化長廊將更具人性化、親和力和感染力的安全警示語統一上墻明示等手段,使班組安全文化外塑于形的同時,也引領員工不斷內存于心,使全體員工成為班組安全文化的落實者和傳承者,構筑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安全“長城”。為了使班組安全理念和管理措施踐行于實,他在總結提煉出“6+2”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還將安全文化轉化為安全工作要領,通過順口溜、七字歌等形式啟發廣大員工規范操作,自覺守護人機安全;通過開展“班前講安全10分鐘”活動,結合自己的安全工作經驗,每次剖析一個事故典型案例,不斷為員工敲響警鐘;通過不間斷地現場巡查,及時查找安全隱患,發現事故苗頭,制止違章行為。越是天氣惡劣的時候越是往現場跑,2012夏天的一個白班,上午還是天高云淡、晴空萬里,下午竟突然狂風大作、雷電轟鳴。剛從巡視現場回到班組的高原長還沒顧上喝口水,又急忙拽上安全副班長、安全員等分頭跑去了作業現場。他們頂著狂風暴雨,挨個司機叮囑:“現在視線不好,原地停機待命,確保人機安全!”等轉完所有的場地后,自己卻渾身濕透,滿腿都沾上了一層銹紅色的礦砂淤泥。
○● “干出來的品牌員工”
從一名普通機械司機到港口品牌員工,高原長的成長經歷就是對“實干”二字的最好詮釋。
在石臼漁村小鎮上土生土長的高原長,是一位抗美援朝老戰士的后代。當年在朝鮮戰場上身體多處負傷的父親,復員回鄉多年從未向組織伸手要過一分錢,改革開放后并成為鎮上靠擺地攤修理自行車謀生的第一人,素以自食其力、勤勞一生而聞名鎮里鎮外、四里八鄉。
自幼受父親熏陶和影響的高原長,1989年從日照市技工學校畢業后,便懷揣著一個在家門口就業打拼的光榮夢想,走進了開港開放剛滿3周年的石臼港(后更名為日照港),并從此矢志扎根港口生產一線加鋼淬火、磨礪技能,努力使自己的夢想變成現實。
恰逢其時,承擔港口件雜貨裝卸運輸主營業務的二公司,從日本引進了一批裝載機、挖掘機等大型進口流動機械,高原長等幾名技校生都同時被公司聘用為新司機。為了盡快嫻熟駕馭這批性能先進、技術含量高的“洋設備”,被同事們譽為“鉆研通”和“實干家”的高原長,一邊堅持從翻譯資料上學習掌握設備理論和實作技巧,一邊堅持在生產實踐中摸索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并創造性研究發明了“操作技能結對練兵提升”、“一專多能輪換使用機種上崗”、“怎樣使手中設備滿負荷運轉”、“司機上下班現場對頭交接”等一系列旨在有效提高班組整體生產和設備運行效率的先進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各種現有流動機械的利用率,保障公司正常裝卸生產和港口工程項目建設所需。同時兼顧做好公司社會化機械外包服務工作,及時而有力地支援地方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在港口機械司機崗位上發出了金子般璀璨奪目的光芒。
1994年,高原長憑著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勤奮與執著,由一名普通司機逐漸成長為一名領導信任、同事信服的班組得力骨干,并以其精湛的操作技術和卓越的管理才能,帶領裝載機甲班踏上了建設品牌班組、鍛造鐵甲團隊發展之路,很快實現了“勇爭一流趕先進、連創佳績超同行”的團隊奮斗目標。
在身邊同事、工友看來,平時總是習慣于匍下身子真抓實干的高原長,本身也像是一臺不停運轉的流動機械,哪里生產最需要、作業最繁忙就會出現在哪里。長年累月,他堅持以港為家、以司為家、以班為家,既沒有星期天,也沒有節假日,而是天天守在班上、泡在現場……與全班員工一道同甘共苦、奮力打拼。即使在母親患腦血栓,父親病危期間,他也是照常上班、很少請假,只有當趕上正常休班時,才有機會到醫院里看望一下老人,盡一點兒子的孝心,多數時間里都是由愛人來堅守在病床前,端屎端尿、翻身擦背,精心伺候照料公婆。
裝載機甲班的全體外聘司機,大多來自于貧窮落后的偏僻鄉村,文化、技能、素質參差不齊。針對這一客觀實際,高原長提出了“我與班歸為一體、班與我共同進步”團隊勵志格言,并與大家一起思考、踐行,先后在班組生活園地上開辟了“鐵甲員工論壇”和“思想信息互動交流平臺”和“陽光愛心行動計劃”等有利于促進全班和諧共進的活動載體,在團隊成員之間架起了一座實時溝通的橋梁。骨干可隨時掌握員工反映的心聲,并力所能及地幫助大家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困難,使每位司機都能切身感受到班組小家的和諧和溫暖。
近年來,高原長倡導的“聚力、實干、共進、卓越”的鐵甲團隊精神已成為班組文化建設的靈魂,統領著全班員工的思想意識和價值取,鐵甲團隊的向心力、凝聚力、創造力、戰斗力進一步增強。“勇爭同行第一,我能行!”、“勇創生產績效,靠實干!”這些響亮的口號已根植于團隊日常工作的各個環節,滲透到每位員工的思想深處。
實干與創新,成就了一位全能型品牌員工;實干與創新,鍛造出一支能打生產勝仗的“鐵甲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