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行業分析

2013年中國冷鏈物流發展

2013-3-23 10: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國民營冷鏈物流發展缺乏資金與設備支撐

  2012年,我國出臺《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進入物流領域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打破民間投資進入物流業的政策“玻璃門”,為民營物流企業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條件。冷鏈物流方面也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植,按理說政策的刺激、豐厚的利潤會讓民資企業蜂擁而入,但據本中心筆者了解,民資企業對冷鏈物流也一樣是僅僅觀望著。

  冷鏈物流領域為何民資企業寡?在民資企業看來,雖然有政策支持,但冷鏈物流這塊蛋糕依舊不好啃,困難重重。即使是介入到冷鏈行業中的民資企業,也大多只停留在冷鏈物流配送環節,以市內和短途配送為主。

  以裕和為例,在被中外運并購前,基本得不到銀行借貸,只是靠自身的滾動積累。在與一些國際性大客戶接洽時,裕和發現現有的國產冷藏車不符合要求,必須更換進口車,但進口車一輛車需投入數十萬元,且維修專業性強,零部件更換動輒就上萬元。隨著消費者對冷藏質量和安全要求的提高,裕和逐步配置了冷藏車跟蹤儀,監控全程冷藏運輸。而一輛冷藏車發動機每運行500個小時就要檢修一次,運作成本很高,被并購前裕和擁有50輛冷藏車,而與其同時起步的宅急送卻已擁有1500輛,超過2億元總資產了。打造冷鏈所需的巨大投入限制了公司的運作和發展,這讓裕和高層不禁感嘆:“冷鏈物流是富人的游戲。”

  冷鏈物流的確是一場“富人的游戲”。僅就冷庫建造來說,資金要求就很高,冷庫建設僅主體工程就達1000元/㎡,此外,還需購置制冷系統、保溫系統、叉車、電瓶車等各種設備,運營方面則包括燃料及動力費等。若投資1000萬元建起一座冷庫后,其后期的運營成本則約高達3000萬~4000萬元,這種高成本的投入讓許多民資企業望而卻步。加上冷庫項目投資回報期約為6年,并不是一個短期就可見效益的投資,所以一些不具備資金實力的民資企業很難進入這個市場。

  而一些進入冷鏈物流的民資企業,也處于市場的邊緣。許多大型生產廠商如肯德基、麥當勞把自有高配置車輛作為衡量代理商的首要標準,這要求很強的資金支持,如承接麥當勞長途運輸業務的北京三星物流公司就是一家擁有日資背景的國有企業。但目前做冷鏈物流的民資企業多屬于中小型物流企業,甚至小微企業,固定資產極少,沒有抵押和擔保,很難在銀行貸款,而其他獲得資金的渠道成本很高。所以在設備陳舊的情況下,很難籌集更多的資金擴大發展,致使民資企業無法與國際大企業合作,嚴重制約了其后續發展。“缺乏資金,無法更新設備,所以在與國企以及外資冷鏈企業的競爭中,民資企業無論是在冷鏈裝備的技術含量上,或是冷鏈運輸方案的全面性上,都落后很多。”業內的一人士曾對筆者抱怨,“資金短缺是困擾民資企業在冷鏈市場進一步做大的障礙,而且已成為了一種惡性循環。”

  除上述原因外,亦有對冷鏈物流有意向的投資者對筆者抱怨,冷鏈行業標準混亂,讓冷鏈企業無法可依。“不是不想進,而是不敢進。”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網站上,筆者就看到有關“冷鏈”的《畜禽肉冷鏈運輸管理技術規范》、《冷鏈物流企業服務條件評估》、《水產品冷鏈物流服務規范》、《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多個標準。多重標準之下,致使冷鏈企業在與客戶簽訂運輸合同時,主要還是依據歷史沿革下來的行業慣例,各項標準參考的不多。因為各種標準內容不統一,一旦產生糾紛,會產生很多麻煩。

  2013年我國冷鏈物流發展關鍵是降低成本

  解決物流損耗問題需要發展冷鏈物流,可高額的冷鏈物流成本又會導致市場需求減少;沒有市場需求,冷鏈就無從發展;沒有冷鏈,物流損耗將會越來越嚴重。我國生鮮農產品的物流配送正陷入這樣一個怪圈。到底該如何突破呢?業內專家指出,在大力推廣冷鏈物流的同時,一定要竭盡全力降低冷鏈物流成本。

  物流損耗率達30%

  提到物流損耗,一般所指對象為需要冷鏈物流的生鮮農副產品。當然,普通的產品與貨物在物流環節中也會有損耗,比如貨物在倉儲、運輸及裝卸過程中出現的貨物損壞、漏失與氧化等,這些損耗率一般很低,也是不可避免的正常損耗,而生鮮農副產品在沒有冷鏈的物流環節中產生的損耗則是可避免的不正常損耗,這種損耗往往很嚴重。

  北京眾德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萬秋表示,目前冷鏈產品占據整個食品領域的30%至35%,但這些產品卻很少一部門是在冷鏈的環境下進行倉儲、配送的。因為冷鏈物流的不完善,給生鮮農產品的流通帶來很大的不利。以果蔬為例,損耗率達20%至30%,物流成本更是高達30%至40%。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也曾表示,我國農產品物流環節的損耗平均比例是30%,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則為3%、甚至更低,我國農產品物流環節損耗是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十倍。

  生鮮農副產品的物流損耗主要是指在倉儲、運輸及裝卸過程中,因缺少冷鏈或冷鏈斷鏈造成的產品腐壞。在此方面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冷藏產品。“在長途運輸中,肉類及冷凍類食品必須使用冷鏈物流,不然大部分產品會腐壞。而對溫度的要求相對較低的產品,比如蔬菜,在運輸過程中不采用冷鏈,產品發生質變的幾率較低。因此,一些企業就會避開冷鏈。”北京德利得物流總公司運營總監惲綿介紹。其實,也正是這發生腐壞的“幾率較低”的產品在物流環節產生了大量的損耗。

  以蔬菜為例,北京一位物流公司的送貨員介紹,“從山東壽光一家蔬菜批發市場到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用普通方式運送蔬菜,夏天在高溫下,部分蔬菜會腐爛;冬天也有一些蔬菜會上凍。1噸蔬菜從壽光到新發地,能剩下700公斤就不錯了。”這還只是蔬菜運輸的一個環節,接下來還有從新發地到北京市區菜市場的環節,這中間也必然出現損耗。如此驚人的物流損耗,也是新鮮蔬菜價格高漲的原因之一。

  如果采取冷鏈倉儲及配送,夏天使用冷藏車,冬天使用恒溫車,蔬菜在適宜的溫度下即可保持新鮮。業內眾多專家一致認為,發展冷鏈物流是解決生鮮農副產品物流環節損耗的關鍵。

  高額成本阻礙冷鏈發展 理論與實踐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既然已經明了發展冷鏈物流是降低生鮮農副產品物流損耗的重要途徑,為何物流企業與生產企業不采取這樣的辦法呢?

  “使用冷鏈物流將會大幅度地提升企業的成本,有可能這部分增加的成本將高于降低的損耗節約的成本。”惲綿認為,單純講發展冷鏈物流并不符合當下實際情況。

  惲綿進一步介紹,冷鏈物流的投入很大,它涉及耗能、購置設備及各個環節的成本問題。冷鏈物流在耗能方面要遠遠超過普通物流。比如說冷藏車的低溫主要依靠燃料來維持,如今油價不斷上漲,冷藏車的燃料成本很高;冷鏈物流所需的冷藏車及相應設備價格也要高出普通貨運車輛許多,并且這些車輛使用有限,通用性較差,這就增加了運輸成本;要實現冷鏈,整個物流環節都要進行投資建設,要有相應的冷鏈倉庫,專業的裝卸設備,專業的技術人才,等等。“冷鏈物流的投入是普通的傳統物流的幾倍。”在惲綿看來,依靠發展冷鏈來降低物流損耗的辦法并不能降低物流成本,相反會增加物流成本,從而抬高物價。

  消費者能否接受因物流成本增加帶來的高物價呢?

  對于該問題,惲綿以一個形象的例子給出了答案。“超市的有機蔬菜是全程冷鏈,可這些產品的價格要高出普通蔬菜幾倍,甚至十幾倍。對于這樣的產品,只有個別消費者能夠接受,大部分消費者還是會到菜市場購買普通蔬菜。”

  物流成本高企,市場需求又有限,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物流企業都會避開冷鏈。即使產品在物流環節中出現高額的損耗,也不會投入更多的成本去發展沒有市場需求的冷鏈。

  冷鏈物流的受冷歸根結底還是與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關。無論是在社會文化水平還是經濟水平方面,我國都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盡管消費者對食品的質量要求正在逐漸提升,但大部分消費者仍舊停留在“價格”層面。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冷鏈物流也將會迎來大發展。當然,這需要時間。

  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能無所作為,當下的物流環節損耗問題迫在眉睫,冷鏈物流仍是關鍵。

  冷鏈物流做不起來的根源在成本,那么,怎樣才能降低冷鏈物流的成本呢?設備投入、燃料等剛性成本或許無法降低,但完全可以在經營中提高勞動效率,從而降低成本。

  業內人士建議,可以通過培育一批大中型鮮活農產品流通企業、運輸企業,通過規模化運營來降低成本。事實上,有關部門已明確表示,要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和配送中心建設。近兩年,全國各地也在大力興建大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這些物流中心也將控制成本作為工作重點,欲通過降低成本來獲得市場認可。

  拓展 合理損耗應該有個標準

  在貨物運輸與產品制造加工中,因在規定的技術和程序下無法避免的損耗,屬于合理損耗。任何產品在倉儲、運輸及裝卸的過程中都有不可避免的損耗。但物流環節的合理損耗標準是什么呢?

  “目前我國任何運輸方式都沒有準確的合理損耗標準。”惲綿告訴記者。

  一些物流企業自己制定合理損耗標準,一般在千分之三左右。在倉儲、運輸及裝卸過程中產生的損耗如果在合理損耗范圍內,物流企業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一旦損耗超出標準,物流企業將向客戶賠償損失。

  但制定了物流環節損耗標準的物流企業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物流企業沒有標準。沒有合理損耗標準,損耗就沒有限制。比如影響散貨在倉儲、運輸及裝卸過程中的損耗的不固定因素較多,如果沒有標準,物流企業及工作人員就沒有意識去降低損耗,由此會加大損耗率。

  另外,物流環節合理損耗沒有準確的標準也不利于維護客戶的權益。“我們公司的承諾是‘包丟不保損’,如果客戶擔心貨物損耗,可以進行保價。”在一家物流企業工作的小王告訴記者,盡管公司明文規定貨物倉儲、運輸及裝卸過程中要做到“大不壓小,重不壓輕”,但工作人員難免會犯規,尤其是業務較忙的時候,因此貨物損失在所難免。

  第三方物流是適合國內冷鏈發展的先進模式

  我國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雖然空間廣闊農業生產的季節性、波動性強,生產和消費環節信息不對稱問題較為突出,價格波動較大,導致農產品物流業主承受較大市場風險,進而影響農產品物流整個產業鏈。

  然而,發展農產品冷鏈不等于盲目建冷庫,而是要從農產品運輸的全過程入手,加強市場對整個鏈條的控制,這需要通過冷鏈中的各個環節之間相互協調、建立完善信息追溯機制和大力發展第三方監控等措施來保證。

  專家認為,冷凍產品由于自身的特性,對物流配送要求較高。單個企業要實現多方位、門到門的通路配送服務,既不現實也不經濟,有必要借助第三方物流來連接物流整體環節。可以說,第三方物流是社會化分工與現代化物流發展的方向,促進冷鏈物流上下游的整合,是適合國內冷鏈物流發展的先進模式。

全國物流信息網 編輯整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